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堂吉诃德的孩子们
作者:余泽民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冬日的巴黎,在老城区内的圣马尔顿运河两岸,随处可见一顶顶或圆或尖或长方的红色帐篷,远远望去艳得轻佻,鲜得扎眼。在绿色铁桥与河水的映衬下,有如一盏盏喜庆悦目的大红灯笼。尤其是在圣诞节前后,有些帐篷外立着大小不一的圣诞树,松枝上盘着被露水浸湿了的金银纸链,在孩子们眼里,活像圣诞老人的宿营地。若不是朋友“泄密”,恐怕打死我也猜不出来:这居然是无家可归者的栖息地。
从一顶帐篷里,钻出一个留着落腮短须、剔着鸡冠头的老嬉皮,穿着一身黑色皮衣。脚蹬长靴,手里还捏着一部手机。跟着他爬出来的是一个光着膀子的年轻人,上身穿了件灰色背心,手里小心翼翼地拎着一件白西服。中年人边打电话边整理帐篷,小伙子套上西服,自恋地往棕发上抹发蜡……当时我看得眼珠凸起,以为自己在剧院里。
“怎么,他们是乞丐?”我愣了半天,才疑惑不解地问朋友。
朋友告我:无家可归者并不一定都是乞丐。他有一个熟人,离婚后将房子和孩子一起留给老婆,自己搬出来过独身生活。巴黎的房租太贵,他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付房租和杂费,因此跻身到无家可归者行列,平时住在运河边的帐篷里,在城里打工,只要攒足一笔钱,就收起帐篷到外地旅游……我茅塞顿开,原来无家可归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无家可归者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堂吉诃德之子”。
我联想到一位好莱坞男星——主演《黑客帝国》的基依,李维斯,虽然身价连城,影迷无数,但他放着豪华别墅不去住,偏要开着房车风餐露宿,要不就跟着一支三流乐队到处巡演,要不就在高速公路上骑摩托戏命。当然,若跟朋友的熟人相比,李维斯并不算无家可归者。
“你别以为无家可归者都是穷人,那家伙走运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两千欧元!”朋友接着解释说,“他并不是住不起房,只是不舍得把钱花在房子上。再说了,万一政府说话真的守信,他还没准能白得到住处。”
原来,元旦刚过,法国政府就通过了一项国家应为无家可归者解决住房的决议。在“堂吉诃德之子基金会”等民间组织的呼吁下,希拉克总统也在新年表态:要消除6000万法国人脸上的这个污点。不过,堂吉诃德的孩子们半信半疑,前任总理将解决无家可归者居住问题的最后期限定在2007年,现在已推迟到了2012年。
这不,去年欧洲的暖冬又救了法国政府。电视新闻说:政府不仅延长了露营时间,而且还要增添一批帐篷。看来什么都要一分为二,大气污染造成的反常暖冬,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林夕寒摘自《深圳商报》2007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