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3期
用垃圾统治世界
作者:杨 晶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2002年的一天,在费城的地铁里,菲茨吉拉德听到一个女孩向一个男孩炫耀:“在我们社区,5公斤垃圾就能换5美元。相当于一杯星巴克咖啡。”
作为一个经常接手环保官司的律师,菲茨吉拉德一直对费城的垃圾处理系统有着自己的思考。女孩无意中的一句话。给了他灵感:社区、5美元、星巴克,为什么不能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呢?他找到费城市长,描绘他的宏伟蓝图:“我将构建一个包括政府、居民、企业在内的垃圾回收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账户,投递5公斤可回收垃圾,就在他们的账户上赠送5美元,依此类推,上限为每月35美元。账户上的钱,人们可以到参加这个项目的商店购物。到快餐店消费,甚至可以用来付汽油费。”
最后,菲茨吉拉德提出要求他负责处理全市的垃圾,政府每年补助1200万美元;转卖可回收垃圾所得的收入,双方平分。费城每年产生75万吨垃圾,仅垃圾处理这一项。政府每年的开支就高达4000万美元。现在有人主动来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何乐而不为?更何况,转卖可回收垃圾。每年还有数百万美元的进账。
消息传开。业内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替菲茨吉拉德算了一下: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每月要产生50公斤至75公斤垃圾,其中可再生垃圾约为15公斤至25公斤。以每公斤1美元的卖价计算,收入约为15美元至25美元。而菲茨吉拉德每月返给住户的钱也是15美元至25美元。这就是说,菲茨吉拉德不但把卖垃圾的收入完全返还给住户,他还要倒贴垃圾处理费。同行断言:此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菲茨吉拉德自然不傻,他早已为这笔账找到了埋单的主。此前,他走访了费城的几十家大公司,得知不少公司每年都要捐钱给环保机构,垃圾处理工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大多心存不满。能不能把这些公司纳入到自己的计划中。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呢?
菲茨吉拉德详细描述了他的整个商业模式:他给每个家庭提供一个固定的免费垃圾桶,垃圾桶的底部装有电脑芯片。这笔钱来自政府的补助。住户投递了多少垃圾,会被芯片及时记录下来。住户每投递5公斤可再生垃圾,菲茨吉拉德就向他支付5美元,这笔钱划到专门为住户开在的银行卡上。拿着这张银行卡,住户可以到参加该计划的任何一家商家消费,这张卡就成为联系住户与商家的纽带。商家虽然要拿出10美元(向住户支付的5美元和菲茨吉拉德获得的5美元),却能将消费者绑定。获利远大于支出,哪个商家不愿意呢?
这个环保计划既能帮商家赚钱。菲茨吉拉德自己也从中赚了钱,形成了一种多赢格局。菲茨吉拉德称此系统为再生银行。
就这样,再生银行通过拥有大量的终端消费者,获得了与商家谈判的话语权。在商家不断涌入的同时。政府也给予积极的回应,项目的风险大大降低。
这种模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参与的商家越多,消费者获得的实惠就越大。可供选择的消费场所就越多,而这反过来。又会促使更多商家的加入。项目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关于未来,菲茨吉拉德的设想更加宏伟:“等到项目覆盖整个城市,我就拥有一个空前庞大的数据库。通过住户倾倒的垃圾,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们的收入水平,而他们在商家的消费,也一目了然。同时,整个城市的商业业态。每种业态的分布和发展状况。也在我的掌握之中。以后有商家要进入费城市场,就得先找我,因为我能提供目标客户群的详细资料。我还可以为银行做全市居民和商家的资信调查,还可以将整个模式复制到全美国,甚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