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费德勒哲学
作者:张奔斗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2007年11月18日,上海网球大师杯单打决赛中瑞士球王罗杰·费德勒对阵西班牙黑马大卫·费雷尔。费德勒横扫费雷尔,继去年之后卫冕上海大师杯成功,这位球场上的哲学家和胜利者,在接受采访时说:“金钱从来没有成为过我前进和奋斗的动力。”
费德勒有一种让自己轻松却让对手紧张的本能。我们曾经看到过太多球员在击球一瞬间因为发力而龇牙咧嘴的图片。但只有费德勒,即便在猛力抽击时仍能保持脸部表情的“原貌”。费德勒能够有今天以及今后的成就,绝非仅仅因为他的超凡天赋和超人技巧,更是因为他的——哲学。都说身为和费德勒同一时代的网球运动员是件悲哀的事情,他剥夺了别人赢得大满贯冠军的机会。本赛季他甚至陆续将罗迪克、休伊特、冈萨雷斯和达维登科等这些排名世界前十名的大牌球星陆续发展为他的“对阵费德勒十连败俱乐部”的最新成员。然而罗迪克在2005年温布尔登决赛中连续第二年输给费德勒后,罗迪克对费德勒说:“我真想痛恨你这个家伙,但我做不到。”
费德勒还是个孩子时,瑞士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对他的访谈。文章中有一个问题是:“你会用第一笔参赛奖金买什么呢?”费德勒的回答是“AMercedes”——梅塞德斯汽车。费德勒夫人看到这篇报道后大惊失色,凭着她对儿子的了解,她知道小费德勒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奢华的物质追求。于是,她打电话给这家报社的编辑,坚持要求重听采访录音。费德勒的真实回答是“MoreCDs”——更多的CD。
很可能,只有瑞士这样富足而宁静的国家以及费德勒父母这样注重品德教育的家庭,才能够培养出今日的费德勒——纵使身价亿万、声名显赫,他仍保持着质朴的品性和谦逊的为人。年初在迪拜参赛时接受美国《时尚》杂志的专访,费德勒在走进房间时,面对里面的两张椅子对记者说:“能让我坐这个大一点的椅子吗?我比赛后有些累了。”
费德勒在追求肌肉与暴力的网球年代,他的武器却是优雅与精准;在你死我活的职业网坛,他只是将竞争看做是自我提升的最好方式;在金钱和各种诱惑面前,他的内心却像苏黎世湖那般清澈平静。费德勒的哲学,就是反传统同时也是反流行的哲学。看上去,他是不是完美到乏味?费德勒回答说:“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但我仍然会按照我自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事。”
(刘可荣摘自《外滩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