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生命的祭奠

作者:陆其国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1907年7月13日,秋瑾因主持策划反清革命起义事败,在家乡绍兴被捕。
  秋瑾被捕后,当晚就受到绍兴知府贵福审讯。但是秋瑾坚不招供。贵福于是对秋瑾动刑,“迫令跪火砖,惨不忍睹”,遍体鳞伤的秋瑾仍“坚不吐实”。之后她就又被关进了黑暗的县衙大牢。
  这时候,钻心的疼痛一定是秋瑾彻入骨髓的感觉。但这样的感觉肯定阻止不了她的思想。继续受审、再次尝刑已由不得她,但她却可以誓死做到“坚不吐实”。贵福对她的审讯,注定只能铩羽而归。
  但秋瑾还是感到了“意外”。“意外”来自第二天上午。次日上午,虽然秋瑾又被带出大牢继续受审,却似乎稍微受到点“礼遇”,这当然与审讯她的人有关。此人便是山阴县令李钟岳。贵福审讯秋瑾失败后,便令李钟岳审讯秋瑾。
  李钟岳一上来就出现了“反常”,比如审讯她不设在大堂,而是花厅;还特意搬来椅子让秋瑾坐。当天天阴雨湿,凄风吹拂,现场只有他们二人。没有声嘶力竭的喝令,也没有疾言厉色的斥责,有的只是冷静的对话。李问,你是不是革命党?秋答,是的。李问,你参加革命党,岂不知犯法?秋答,我主张男女革命,何罪之有!贵福后来为此指责李钟岳不是审讯秋瑾,倒像在接待贵客。后来李钟岳取来纸笔,让秋瑾写“招供”。秋瑾提笔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
  事后,李钟岳向贵福汇报审讯结果。贵福冷笑道:“你待她如上宾,还指望她招什么供。你为什么不对她动刑?”当晚,贵福便给上司打报告,要求对秋瑾“就地正法”。报告很快获准。
  次日凌晨2时,贵福命令李钟岳对秋瑾执行死刑,并派心腹监督。一小时后,李钟岳来到大牢,他不无悲哀地对秋瑾说,我本想救你一命,但有人必欲杀你,我位卑言轻,实在无能为力。言罢,不由潸然泪下。
  秋瑾答道,你的盛情我深感戴,今生已矣,愿图报于来世。接着,她向李钟岳提了三个要求:一、死后万勿脱她衣服;二、为她备一口棺材;三、让她给家人写一封家书。
  在此,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换了贵福,秋瑾会向他提这三点要求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李钟岳钦佩秋瑾,并不是因为她是一位革命家,而是出于她是一个杰出的诗人,是从她身上流溢出的文化人格。他曾指着她写下的诗“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对儿子说道:“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显然,归根到底,是文化在这一刻“改变”了李钟岳的人格。这最终促成他完成了一次对秋瑾的友善之举。而此举对即将告别生命的秋瑾来说,意义无疑是重大的。秋瑾不惧怕牺牲,但面对死亡,她担心自己死后被剥衣辱尸。李钟岳现在排除了她最后的隐忧,她还有什么好牵挂的呢。于是,便见秋瑾从容步至轩亭口,为自己31岁的人生,画上了一个无怨无悔的永远的句号。
   让人警醒的是,李钟岳的友善之举,并没有随着秋瑾生命的结束而结束。秋瑾牺牲后仅3天,由于贵福的汇报,李钟岳被责令撤职回籍。史料记载,李钟岳离任这天,绍兴民众数百人,乘船数十只,送他至距城30里的柯桥。撤职后的李钟岳曾自责:“我虽不杀伯仁(指秋瑾),伯仁实因我而死。”尽管直接杀害秋瑾的刽子手是贵福,但一想到毕竟是假自己的手执行,李钟岳就无法原谅自己。亲朋好友虽多劝慰,还是不能使他释然。家人常见他面对秋瑾遗墨“秋风秋雨愁煞人”注视默诵,痛心疾首以至涕下。
  在我看来,李钟岳的内疚和自责有多重,他对秋瑾的友善就有多深。不幸终于再次发生,1907年10月29日上午9时许,李钟岳趁家人不备,在自家院子里的树上自缢身亡,终年53岁。这一天,距秋瑾牺牲刚满百日。李钟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升华了“友善之举”,为秋瑾举行了一次生命的祭奠。
  (玉冰心摘自《老年时报》图/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