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谁制造了流行

作者:陆春祥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赵宋小品中的精彩话语往往会成为来年的流行语,什么“相当壮观”,什么“太有才了”,今年的《火炬手》,央视信心十足地预言“这辈子,你不欺负我,我简直都没法活”之类的又要流行了。
  流行大概需要倡导,可是有些东西,你一天到晚倡导啊、要求啊什么的,它就是不流行,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有些花了不少的成本,甚至大大的成本,一点儿也不流行,即使流行了,也就几天工夫马上就不流行了。而有些东西没什么倡导,就是某个人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都会很流行。
  读《三国》,对周瑜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军事才能,觉得他会打仗真是太平常了,厉害的是他精通音乐,精通到什么程度?精通到他给我们留下了成语“顾曲周郎”。在别人演奏乐器时,如果稍有错误,他一定听得出来,并且能够予以纠正,这样新时代的雷锋当然是很受人欢迎啦。问题也来了,那时的周郎虽然拥有了小乔,但这并不妨碍吴宫里那些美貌乐姬们的暗相思啊,于是乐姬们常常故意弹错,想引得周郎的回眸与青睐,结果就变成,整个宫殿里,到处都是走调的丝竹之音,“曲有误,周郎顾”,弹错之意在周郎呢。你看看,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啊,他愣是倡导了跑调的流行音乐。估计是战事不太紧,连孙策都听出来了,于是苦恼得要命,我孙策怎么就没有这样的魅力呢?
  一个帅哥能把风气搞成那样,一个皇帝自然就很容易制造流行,即使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汉武帝在太初元年修了个“建章宫”,说是周长三十里,这么大的地方,绝对可以住不少人,据说当时各宫的美女就有一万八千人。这个“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女人”的主儿自然每天要转来转去的。有一天,他转到了最宠爱的李夫人宫中,大概是好几天没洗头了吧,忽然觉得头痒,于是就用李夫人的玉簪搔了搔头。这个动作可不得了,传到后宫,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想学李夫人的样子,头上也都弄根簪子插上,搞得长安一时玉价大涨。这样子的流行,能有力地拉动经济,并且可以增加很多老百姓的就业机会,应该大大提倡啊。
  流行如果无伤大雅,谁愿意赶就赶,但有些流行一般人是学不得的。风靡晋朝上流社会的是服五石散。这种药吃到肚子里以后,要仔细调理,不能静卧,所以魏晋名士最喜欢散步,称之为“行散”,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格外喜欢锻炼身体,是因为偷懒躺下就性命不保的缘故。除了走路,饮食着装上也要格外注意。服散之后全身发烧,之后变冷,症状很像轻度的疟疾,但发冷时倘若吃热东西又穿厚衣物,那就非死不可了。一定要穿薄衣,吃冷东西,并且用凉水浇身。很奇怪的是,服药之后,皮肤也变得特别敏感,很容易被磨破,所以名士们大多痛恨新衣服,喜欢穿柔软的、破旧的、没有浆洗过的衣衫,很艰苦朴素的样子。衣服长久不洗,一边聊天,一边把手伸到衣服里头捉虱子,都被认为是蛮雅致的事情呢。只是由于五石散本身的昂贵,以及调理的繁琐,所以这个流行没有渗透到民间。流行也要很大的成本啊。但流行总会有人要学的,于是有些不是贵族的也说,我也在服石发热呢。有个笑话讲,有人在集市门前卧倒,假装发热,同伴不信他也服得起“石”,这个人只好狡辩说:“我昨天买了米,米中有石,吃下去,今天发作了。”幸好这个五石散只在上流社会流行,否则不知要弄出多少人命呢。
  今天或以后,谁在制造流行?肯定有很多怀着各式各样目的的人,只是推动流行的,十有八九是我们自己。
  (张文强摘自《杭州日报》2008年2月28日 图/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