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6期


用音乐铭记顾拜旦

作者:樊江云 曹 崟 黄 亮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2007年夏天,刚参加完中考的15岁女孩罗杰闭门三天,创作出一曲缅怀顾拜旦的歌曲——《顾拜旦颂》。如今已是人大附中高一学生的罗杰说,她最大的心愿,是能在北京奥运会舞台上演唱这首歌曲,让世人永远铭记顾拜旦,铭记这个为奥运会无私奉献一切的“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精神感动15岁中国女孩
  
  北京申奥成功时,罗杰年方11岁。当时,她所在的少年武术队参与了北京奥组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盛大庆祝活动。那天,所有人都为北京申奥成功兴奋无比,罗杰也不例外。
  但罗杰真正与奥林匹克结缘,是在2007年夏天。那时她刚考完中考,一位有着极深奥运情结的老师交给她一摞介绍顾拜旦的材料,说:“拿去读吧,他绝对值得你敬佩。”
  在此之前,罗杰对顾拜旦并不熟悉,只知道他被称为“奥林匹克之父”。而现如今能够查到的有关顾拜旦的文字材料“都是没有感情、冷冰冰的”,罗杰说。但她透过这些冰冷的文字,仔细琢磨和思考,逐渐地被顾拜旦穷其一生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打动。
  “顾拜旦是一个贵族,临死前却一贫如洗。他一生的精力和财力全部投入到恢复奥运会的事业中,可以说,没有他,就不会有现在的奥运盛会。”然而,罗杰敏感地发现,百年来历届奥运会的舞台上,从未有人用歌声缅怀这位奥林匹克之父。罗杰失望的同时萌发出一个念头:专门为顾拜旦创作一首歌曲,“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值得大家去纪念、去记住”。
  
  ■“顾拜旦好像就在我眼前,旋律自然浮现”
  
  11岁时,罗杰开始学习唱歌。有一定音乐基础和音乐天赋,加上家中有创作歌曲的相关设备,15岁的罗杰立即开始着手歌曲的创作。三天三夜,罗杰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除吃饭和短暂的睡眠,她一直在不停地写词作曲,然后一遍又一遍地修改。
  其实,在此之前,罗杰从来没有尝试过自己创作音乐,作曲对她而言,简直比大学高数还要艰深。但创作《顾拜旦颂》时,这个初涉音乐领域的小女生耳听着顾拜旦家乡的法国香颂,完全沉浸在顾拜旦的世界之中。顾拜旦为恢复奥运会做出的努力,就像电影画面,在她眼前一幕幕上演,她的“感情被激荡着,旋律自然而然出现在脑海中,一切技术性的东西全部后退。”
  三天后,英文歌曲《顾拜旦颂》基本成形。之所以选择英文填词,罗杰说,顾拜旦是全世界的骄傲,他值得全世界的人了解并记住,不分国界、不分肤色、不分语言。
  
  ■“不用考虑它的价值,它就是一颗璀璨的钻石”
  
  起初,罗杰只是被情感“鼓动”创作出了《顾拜旦颂》,没有其他想法。但2008年元宵节前,著名音乐家施万春老师听到这首歌曲后,激动得站起来鼓掌,并力劝她参加奥运征歌。小罗杰这才决定将《顾拜旦颂》与《偶想在鸟巢开个唱》等自创的四首歌曲作为参选曲目,谈起对《顾拜旦颂》的评价,罗杰无比自信。在她看来,《顾拜旦颂》就像一颗钻石,不用考虑它的价值,因为钻石本身就很璀璨,人们自然会看到它的价值。
  罗杰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能在自己的国家,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舞台上演唱这首《顾拜旦颂》,告诉全世界,要学会感恩,记住顾拜旦,将奥林匹克精神传递下去。此外,曾参加过联想“奥运火炬手提名”比赛、进入前10强却最终无缘当选“火炬手”的罗杰还有一个心愿: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因为,在罗杰看来,顾拜旦也曾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奥运火炬手:跨越时空限制,将奥运火炬从古代传递到现代。她希望能和顾拜旦一样,成为传递奥运火炬的一员。
  (张成龙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