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0期


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

作者:张惠诚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这场政变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公元前605年。被杀的国君是郑灵公,杀害他的两个大臣是子公(公子宋)和子家(公子归生),俩人都是郑国的宗室。
  这一天,上朝的时候,子公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在一边的子家觉得奇怪。子公对他说:“每当我的食指这样动的时候,就能尝到非同一般的美味。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多次,没有一次不应验的。看来,今天又要大快朵颐了。”子家听了将信将疑。
  过了一会儿,内侍果然传命,郑灵公要请众臣吃鼋羹(王八汤)。子公见状大喜:“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子家等人也跟着笑了起来。郑灵公见他们笑得开心,忙问何故,众人告知原委。郑灵公戏之道:“应验不应验,还不是寡人说了算!我不请你吃,你就吃不到!”
  散朝后,郑灵公对内侍一番吩咐。他要开个玩笑,存心不让子公的食指应验。
  日影西斜。群臣重新上朝,按照品级大小,依次入席两厢叙坐。子家与子公的官阶最高,当然为左右首席。郑灵公环顾群臣说:“鼋是水族美味,异常难见。今天的大鼋,更是稀有。寡人不敢也不忍心独自享用,愿与众卿一起品尝。”群臣纷纷起身拜谢。
  一会儿,庖人端着鼎走进来。庖人径直向前,跪献郑灵公。
  郑灵公在众人的期盼之中吩咐:“每人赐肉一鼎,象箸一双!”庖人依照灵公的吩咐,一改往常从上座奉食的章程,竟从下座一鼎鼎地把鼋羹端上来。端到最上首的二席,偏又只剩下一鼎鼋羹。庖人为难了。他看看子公,又看看子家,迟疑不决,只好启奏道:“鼋羹只有一鼎,不知赐给哪位,请主公明示。”郑灵公瞟了子公一眼,笑吟吟地吩咐:“赐给公子归生吧。”
  这样一来,众臣都吃到了鼋羹,惟独子公没有吃到。人们嚼着肉,喝着汤,有滋有味。惟独子公在那里眼巴巴地看着,满脸窘相。郑灵公看在眼里,不免得意,哈哈大笑道:“寡人将鼋羹遍赐众卿,与大家同享美味,偏偏轮不到公子宋的。命该如此,可见公子宋的食指并不灵验!”
  再看子公,他的脸涨得通红,尴尬至极:在满朝文武面前,自己还有什么脸面?子公满肚子怨气无处发泄,听到灵公的话,总算找到发泄的地方。是灵公损了他的面子,坏了他的灵验,他要在灵公那儿找回来。只见子公霍地跳起来,跑到灵公面前,将食指伸进灵公的鼎里,叉出一块鼋肉,放进嘴里吞了下去,也哈哈大笑道:“臣已经吃到了鼋肉,臣的食指到底还是灵验的!”说罢,也不理会灵公,径自下堂离去。
  郑灵公气呼呼地摔下象箸,狠狠地说:“真是不成体统,公子宋欺寡人太甚!”群臣见状,不敢多言。最后,君臣不欢而散。
  子家觉得事情不妙,便没有回家,而是径自去见子公。他把灵公动怒的情况讲了一遍,劝他说:“明天入朝,一定要向主上谢罪。”
  次日,俩人一同入朝。子公随班行礼,全无惶恐负罪之语。倒是子家看着着急,几次暗示他,子公却只当没看见。子家只好躬身说:“公子宋昨日染指失礼,特来向主上告罪。他惶恐之间不能措辞,请臣代为转达。望主上念在他多年来勤谨办事的分上,饶了他吧。”一边说,子家一边向子公使眼色,但子公全然不理。郑灵公一见子公那样,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绷着脸,冷冷地说:“是寡人得罪了公子宋,他哪能有什么错处?哼!”说着起身,拂袖而去。
  彼此不相让,怨隙越结越深。子公出朝,秘密派人请来子家,对他说:“主上恨透了我,恐怕还要杀我。俗话说:‘先下手为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自救,先行发难。”子家连连摇手,道:“使不得,使不得!”
  子公想,只有把子家搅在里面,才能平安无事。他知道子家与灵公的弟弟公子弃疾关系密切,数有往来,便到处传言,说子家与公子弃疾经常秘密相聚,不知商议何事。好事不避人,他们恐怕要做什么危害社稷的勾当。
  听到这些传言,子家吓坏了。他急忙找到子公,质问道:“你胡说些什么呀?这简直是要我的命!”
  子公道:“我信任你,我一定要你和我做伴。”子家骇然道:“你要干什么?”
  子公咬牙切齿地说:“主上是个昏君,这从分赐鼋肉这件事上就能表现出来。这样的昏君,早就该废掉!我要行大事,废昏立明。我们共同扶立公子弃疾如何?”子家想了想,苦着脸说:“你看着办吧!可别把我牵连进去,我决不说出去就是了。”
  得到子家默许,子公便有恃无恐了。他暗中聚集家甲,重金贿赂灵公左右,趁灵公秋祭斋宿,半夜潜入斋宫,轻而易举地杀死灵公。然后,以暴疾讣告国人。
  政变后,子公等欲立公子弃疾为君。公子弃疾不忍心兄长的暴死,更不愿受人挟持,便托词不干。不得已,子公和子家遂立郑灵公的庶弟公子坚为君,是为郑襄公。
  (张成龙摘自《天变:中国历代宫廷政变全景》中国长安出版社 图/迟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