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人大会堂领奖记

作者:黄明辉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1
  我是一个业余作家。二十年前是文学青年,现在是文学中年,再过几年就成文学老年了。
  但老婆不承认我是作家,业余也不行,文学青年和文学中年也不行。老婆只承认我是文学疯子。
  二十多年来,我天天创作,不断往外投稿,没有发表一篇,连一个字也没有。
  对了,也有发表的,是读者来信。给刊物挑出错别字,然后夸奖刊物办得好,刊物就慷慨发表了。实际上,那家刊物越办越差,早就对不起读者了。我还读它,只是因为它差,给它投稿,采用的可能性大一些。
  二十多年的写作,把家都写穷了。我们家在农村,我是地道的农民,就靠种地为生。因为写作,就没有心思出门打工,也没有心情钻研果木技术,几亩地凑凑合合种着,混个温饱就行了。
  写作是没成本的。起初是去学校要学生的作业本,在背面写字。后来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觉得那太丢人,不给自己丢人也给国家丢人。就买了最薄的稿纸,那点钱,我还能够承受。
  让我承受不起的是投稿时的邮寄费。早些年好,不用贴邮票,在信封上写上邮资总付,出版社和刊物就埋单了。后来文学不景气,邮资总付取消了,不仅寄稿的时候要贴邮票,还要把退稿的钱塞里面。文学期刊也抠门到极点了,再可怜,能比我可怜?
  一部中篇,四五万字,厚厚的一摞,寄费就要二三十块,退稿费还要二三十块。一年投上个二十部,光给邮局的贡献就上千块了。两条肥猪就白养了。
  补充说明一下,我至今还是手写,电脑买不起,买得起也怕老婆砸了。手写的稿子厚,分量重,邮费高。而且还必须要求退稿,不退就没底稿,心血就没结晶了。还有,我一年到头本来也写不了二十部,顶多十部,但每一部都要去全部的文学期刊走一圈,那就是十个来回。要不是没钱,十部都这么走,就该百个来回了。说句沮丧话,把老婆卖了都不够。
  虽然不能发表,我依然还在坚持,是有一种信念支撑:我就不信自己没才,我就不信自己的小说不及格。天天看那些文学期刊,上面发表的小说,比我差的有的是。说是美女作家,我也认了,很多一看名字,就跟我一样,大老爷们儿。
  
  2
  皇天不负有心人,辛苦半生,终于有了成果。
  去年底,一封平信从北京寄到了我家,虽然是打印文字,但态度诚恳。信上说,北京要举办乡土文学征文大赛,诚邀我参加。还说,对我的创作水平和创作经历已经有充分的了解,我完全有实力获奖。
  起初,我觉得奇怪,这是些什么人?他们怎么知道我的通讯地址?又怎么知道我擅长乡土文学?坐田坎上细想,终于明白了。搞征文活动一定少不了编辑,编辑知道我的创作水平就不奇怪了。刊物不发表,说不定跟编辑没关系,只是主编关照美女作家去了。
  还是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啊。
  我就照着信上的地址寄了三篇去,不用特地创作,都是乡土文学。
  寄稿的时候,我留了一个手机号码。不是我的手机号码,我没手机。按说,捡一部城里人扔掉的手机,买一张神州行,不打电话,光发信息,也不花钱。但老婆见不得我拿手机的样子。迷上了文学创作,别的方面就得多忍,才能安定团结。我留的手机号码是邻居女人的,我跟她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来往,但精神相通,心心相印,她不像我老婆这么世俗,对我的文学追求从来都是鼓励的。
  我是这么想的,征文要不能获奖,就不会有回音,要拨打手机,一定是好消息。让红粉知己第一时间听好消息,也算我对她的回报。
  果然,一个月不到,她就兴高采烈找到我,给我看她收到的短信:××先生,您的《田野风》已获中国乡土文学大奖赛一等奖,特此祝贺,并诚邀您来首都北京参加颁奖仪式。请注意查收组委会信函,了解相关注意事项。
  说实话,我差点假装高兴昏了,把她抱在怀里。
  幸好她高兴得有节制。她说这手机每天都会收到一串中奖的消息,都是骗子,这回总算好了,总算跟骗子不沾边了。
  看出她的聪明来了吧?她其实是拐着弯提醒我小心上当受骗。
  几天后,组委会信函到了,上面有颁奖大会的时间地点,注明奖状不收费,路费住宿费自理。还特地注明,为了给身在乡村基层的作家创造提高机会,组委会特地邀请一批著名作家讲课。很抱歉,如果您想要听课,需要准备1500块的听课费用。
  这让我产生了警惕,提到钱,我就警惕。
  我在邻居女人家给北京拨电话,我问组委会,如果我不听课,还有没有奖?组委会回答说,怎么会没奖呢?听课和颁奖是两码事,您获奖已经是铁板钉钉,雷打不动的事。听课只是组委会的一项服务,完全自觉自愿。我又问,如果我不上北京来领奖,还有没有奖?回答说,什么叫铁板钉钉?您有困难,不能参加,我们就把奖状寄到您府上。
  组委会还说,这次征文活动,完全是文学公益活动,所以不收参赛者一分钱。但著名作家都是有身价的,要请他们出场讲课,没有费用是不可能的。您也知道,文学不景气,主办征文活动的我们全凭着文学理想支撑,实在支付不起著名作家的讲课费。不然,早就公益到底,给大家全免单了。
  说得倒都在理。别说听著名作家讲课,就是那些发烧友听港台男女哼哼,也不止这个价码。著名作家不比港台歌星神圣?
  接下来,我提出心中最大的疑问:颁奖大会真的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回答说:当然是真的。
  我又问:就是天安门广场旁边的人民大会堂?
  回答说:中国还有第二个人民大会堂吗?
  我又问:肯定是人民大会堂里边,不是人民大会堂旁边?
  回答说:先生有意思,考虑问题真仔细。我明确告诉您,颁奖大会地点就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里边,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地方,就是人民代表共商国是的地方。您可以怀疑我们,但你不可以怀疑这个神圣的地方。
  为了彻底打消我的顾虑,对方给我一个电话号码,要我亲自查询。
  我有些紧张,邻居女人帮我拨过去。邻居女人问,是人民大会堂吗?回答说,是。邻居女人就呆住了,不知道该问啥了。幸好我恢复了镇静,我接过电话问,下月××号,有没有一个文学颁奖仪式在大会堂举行?对方说,稍等。一会儿,回答说,是中国乡土文学征文大赛吗?
  放下电话,我愣住了。这回是真的了!
  我张开双臂,一副要拥抱的样子,邻居女人笑笑,转身给我端来一碗水。
  喝完了水,我又有了警惕。电视上说,那些中奖骗子什么都能冒充,他就不能冒充人民大会堂?天底下吃豹子胆的家伙有的是。
  于是,我拨通北京的114,查询人民大会堂电话号码。114很快就给出一串数字,果然跟组委会提供的不一样。我脑袋嗡一声,炸了。差点又上当了!
  得亏邻居女人聪明,她又拨通北京114,还问人民大会堂号码,114给出刚才那串数字以后,她又问,那个号码老占线,还有没有别的号码?114回答说,有。
  这回千真万确,就是组委会提供的号码。我真的是要在那神圣的地方领奖!
  过了一会儿,邻居女人手机又收到一条短信,更是激动人心:我们高兴地通知您,人大副委员长×××将亲自出席颁奖典礼,并亲自为您颁奖!
  连着几个晚上,我都睡不着了。在人民大会堂领奖,从副委员长手中,这是历史性的时刻呀,它标志着我的创作生涯有了历史性的成果,从此以后,我不再是屡战屡败的文学败将,而是一举成名的乡土作家了!
  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一定要有历史性的记录。我突发奇想,应该有一个人和我同去,给我做见证,通俗说,就是给我拍照留影。以后投稿,我就在作品之外附上副委员长给我颁奖的照片,用它来证明我的创作实力。
  带谁去呢?当然不可能是邻居女人,只能是我老婆,也应该是她,她跟我去了北京,见了世面,从此不会小瞧我,我的家庭地位就天翻地覆了。
  跟老婆一说,老婆说我疯了,哪来的路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