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我在深圳做“猎头”

作者:邹建华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秘书小姐把我领进经理办公室,一位40多岁,身体有些发福的香港人斜坐在沙发里。“您好经理,我是人力资源公司的……”我恭恭敬敬地向他打了招呼并递上我的名片。
  经理仍斜着身子,一眼也没看就把名片扔在一边,接着胡乱翻了一下我递上去的资料,用怀疑的口气问:“你们公司在哪儿?大不大?共有几个人?”看他那居高临下不屑一顾的样子,我心里很生气,但表情依旧很平静。我耐心介绍了公司的情况,并列举了和许多大企业合作成功的事例,经理在我叙述时,一直晃动着椅子,斜着眼看着我……
  我讲了半天,他突然把一份英文资料扔给我。“给我把它译成中文。”他硬邦邦地说。我英文虽然不错,但那是份英文产品说明书,里面有很多我不懂的专业术语。经理见我疑惑的样子,轻蔑地说:“不懂吧?回去把英语学好再来跟我谈,你们公司的人都像你这样素质差吗?”我的脸一阵发烧,面前的他学识未必比我高,真想和他理论几句,但“训练有素”的我忍住了,我坦然地收回资料,客气地说:“那好吧,改日我再来拜访,相信有一天你会选择我们公司的。”
  走出经理办公室,正好赶上停电,我不得不从25层一步步往下挪。连饿带累带气,我似乎一步也走不动了……
  从那以后,我又拾起了英文书,开始重新学习,因为我知道素质高低不仅代表个人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公司利益。
  还有一次冒险经历,令我无法忘记。2001年初,一家电脑硬件开发公司委托我们寻找一位开发经理,经过多方查询,我们发现了一个合适人选。那人姓赵,就职于一家比较大的企业。但赵先生明白我们的意图后直截了当地说:“我现在在这里挺好,暂时不考虑跳槽。”我觉得很可惜,因为赵先生可谓电脑奇才,目前的那家公司给的薪水太低。我又和委托我们的公司商量一下,他们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把赵先生“挖过来”。
  一天下午,我打电话约赵先生到一家咖啡厅见面,赵先生接到电话颇感意外,但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来见我。等了半天,赵先生终于来了。我递上名片和公司的资料后,开始详细讲跳槽将带给他的巨大实惠。就在赵先生眉头开始舒展的时候,突然闯进几个人,为首的一个(后来知道他是赵先生所在公司的董事长)一把夺过了赵正在看的资料,撕个粉碎。他晃动着我的名片,凶狠地说:“小子,我记住你名字了。如果他跳槽,有你好看。胆子也太大了,敢从我手下挖人,你问问这一片,哪个不怵我?”旁边几个人恶狠狠地盯着我。看来不说“好话”肯定出不去了,我镇定了一下,结结巴巴地说:“误会!误会!我仅仅想找赵先生聊聊。”董事长斜眼看着我:“我不喜欢什么人力资源公司的人和我的员工聊天。滚,别让我再见到你。”我夹起包,狼狈地走出咖啡厅,那一身冷汗,至今还记忆犹新。
  虽然经历了风险,我仍没放弃对赵先生的挖掘,但由于他顾虑太多,最终未能成功。
  做猎头快半年了,感觉干这行儿实在太累,每天要搜集大量信息,有时要和客户应酬到很晚,周六周日也经常无法休息,心情更是无时无刻不随着工作的成败而变化,我简直成了专门“琢磨”人的有“问题”的人。做猎头接触的大都是硕士以上的人才,他们优秀的素质强烈地刺激、激励着我,我开始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我发觉在交流中如果能在某方面与他们达成共识,就为最后成功挖掘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由于说话太多,嗓子经常痛,但我的口才越来越好,思维也变得敏捷了。我在半年内已成功挖掘了四个销售总监,五个物流总监,十几个高级工程师,在深圳猎头业已小有名气,北京一些猎头公司甚至想挖走我。但我打算将来自己开个公司,因为我手里掌握着大量人才资源,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该如何交人、用人。我坚信将来自己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老板,不信的话到时候再来采访我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