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港奥文学 第一节  香港文学概论

  一 香港文学界说
  香港位于珠江口外侧,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有一千零九十五平方公里,人口六百多万,历来是中国的领土。
  据最新考古发现,香港已有四亿年的地质历史,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活动的踪迹。史料记载,赵宋时代,有僧人“怀渡禅师”居住在香港附近的清山,宋室南渡后,宋朝皇帝曾避元兵于九龙。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曾派兵驻守香港,并准许内地人民迁往岛上居住谋生,缴纳地税,领地耕种。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屈膝求和的《南京条约》,香港从此被划割出来,与祖国母亲分离。1889年英国又以“保卫地方及防护疆土”和“拓展香港人疆界”为由,强迫租借九龙及新界地区,租期为九十九年,至1997年为止。值得欣喜的是,香港及九龙新界,在1997年7 月1 日,已顺利回归到祖国怀抱,从此掀开香港历史的新篇章。
  时至今日,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从一个凋敝小岛发展成为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商业大都会。香港成为当今世界十大商埠之一,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又为世界三大黄金贸易中心之一,同时又是世界第二大货柜码头。另外在轻工业、旅游业、航运业以及信息等方面也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显要位置。如此显著的工商业绩,使香港在世界上获取“东方之珠”的美誉。
  《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被迫按照英国的模式发展资本主义。于是,香港社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及意识形态领域,尤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世界上东西两大阵营的分野和国共两党尖锐的政治对立,长期隔绝了香港与内地的联系,直接导致了香港在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社会等方面,与中国大陆有了质的区别,文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香港这块土地上诞生的文学,与中国内地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于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学的一条分支,香港文学成为一个区别于内地文学的独特文学概念。
  香港文学具体内涵何在,学术界基本上存在两种意见:“一种从狭义看,认为由香港作家所写,反映香港的社会生活和市民心态,而又在香港出版或发表在香港的报刊上的文学作品,是香港文学;另一种从广义看,认为只要由香港作家所写具有香港特色,不管取材于香港或取材于异域或取材于中国大陆,也不管是发表于香港或发表于香港以外的地区的文学作品都应算是香港文学。”(王剑丛:《香港文学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3 页。)两者虽各有理由,然而我们认为,宜宽不宜严,凡是在中国的香港地区所出现的文学现象都应该算是香港文学。

  二 香港文学的特质
  香港文学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一些区别于其他海外华文文学和内地文学的特质,这是香港社会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及意识形态所决定的。
  从历史、地理等状况而言,香港隶属中国版图,原属广东东莞县,后划归宝安县。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分支,它的根基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
  香港近百年的殖民地历史,造成了英国殖民文化对香港的强烈冲击,从而使得香港文化附有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这在香港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如西方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混杂,形成中西文同现的特殊文学景观。再者,香港的作家,尤其是严肃文学作家,大多受过西方式的高等教育,其文学作品中的外来文化影响因素更大。
  香港文学具有流动性、开放性、兼容性的特色。香港是一个自由港,经济体制的开放,政治制度的开放直接导致了香港文化的开放性,即在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爱情观等方面都超越了传统观念。在香港,各种文学流派的作品并存,各种文艺创作风格充斥各类作品中,使得香港文学创作风格变化不定,具有极显著的流动性。另外,香港文学接受和融合了中西混杂的文化,并使之和谐地统一于其中,显示了香港文学极强的兼容性。
  香港文学中的都市文化色彩浓重。香港历经百年的发展,业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发达的现代都市,具有较高层度的现代都市文明,在这都市文明孕育下的香港文学,其都市文化色彩也显得相当浓重。香港文学的兼容性,导致了香港文坛上左派与右派并存、通俗与严肃并存、本土与外来文学并存的文学现象。双方独立发展,亦很少进行交锋,一起在香港文坛上齐头并进,极大地丰富了香港文学的内涵。
  当代香港文学,快餐(专栏)文学最为活跃,形成一大特色,以数百字的杂文小品居多,长篇作品较少出现。这也许受香港社会的节奏加快、影视等高科技媒体高度发展的冲击,人们已无暇观看长篇累牍的叙述。
  香港通俗文学所占比重最大,又以武侠、言情为主,另外科幻、惊险、侦探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其他如微型小说、诗歌、影视文学也占有相当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