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辛弃疾

  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豪放”一派成就最大的词家。苏轼“以诗为词”,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辛弃疾以及张孝祥、陈亮、刘过等辛派词人“以文为词”,空前解放了词体,使词体最终获得与诗歌平分秋色的文学史地位。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与理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幼年随祖父在谯县任所读书。曾受业于著名学者刘瞻,与刘瞻门生党怀英并称“辛党”。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济南人耿京聚众起义反金,时年22岁的辛弃疾也集合2000人投奔耿京,深得耿京的信任,担任掌书记。次年正月,辛弃疾等人受耿京的委托,奔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赵构商谈南投事宜。返回山东途中,辛弃疾获知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国,他立即率领50名骑兵直突山东济州(今山东巨野)金兵敌营,在5万敌军中生擒张安国,并将其绑缚于马上送之建康处死。此举在南宋朝廷引起巨大的震动,显示出辛弃疾过人的胆略勇气。
  辛弃疾南归后被任命为江阴佥判。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26岁的辛弃疾给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分析金国形势,提出了备战强兵的具体措施。31岁时他向宰相上《九议》,详论复国中兴的大局,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但是由于辛弃疾是所谓的由北方而来的“归正人”,很难受到统治阶层的重用,所以南归后他无法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能。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茶商军在湖北、江西起事,辛弃疾奉调为江西提点刑狱,负责节制诸军。他指挥有方,因功加官秘阁修撰。此后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等地的安抚使、转运使,整饬地方,平定暴乱,政绩卓著。41岁的他为镇压“蛮徭”在湖南创建飞虎军,成为“江上诸军之冠”(《宋史·辛弃疾传》)。辛弃疾治军、治政刚正不阿,同时不免刚愎酷狠,遭人嫉恨。因此在淳熙八年(1181)被弹劾革职。此后的20年间,除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他一直在在江西上饶带湖、铅山瓢泉等地游赏山水风月,创作了不少的山水田园词。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宰相韩侂胄筹措北伐,辛弃疾被任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知镇江。但在镇江任上仅一年就又被罢免。66岁的他又回到了铅山故居,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九月,辛弃疾离开人世。
  辛弃疾戎马一生,志在抗金,他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军事家、战略家。南宋朝廷虽然不断压制他,但又常常不得不依仗他。辛弃疾以及词作最鲜明的思想性格特点就是英雄主义气质,他的思想与行为是封建士大夫中有志之士的典范。

  第二节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涵
  辛弃疾词思想内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表现崇高的英雄主义,所以陈廷焯说“稼轩词仿佛魏武诗”(《白雨斋词话》卷1)。苏东坡游赤壁,缅怀历史上的英雄,想的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辛弃疾则不同,他游赤壁想的是“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霜天晓角·赤壁》),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所以在他的词中,时时刻刻都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强烈责任感:

  老大犹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唤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

  虽然自己被朝廷罢黜后闲居在家,但那一颗矢志不渝的抗金决心从来没有磨灭,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能够再度出战的期盼,对难以施展抱负的深深失落之情,激昂的斗志转瞬化作无可奈何的悲叹,这是辛弃疾词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作为英雄壮士,辛弃疾的心态与北宋诸词家有很大的不同。激烈的幽愤、深沉的压抑、跳荡的激情构成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日,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词人登高愿望,但见秋色无边,远山带恨,自己却事业无成,那种有家难归、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不可遏制地奔涌而出。理想在现实的阻遏之下不得不屈服,可是即便归隐乡里,英雄无功的羞愧也将使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首词充分展现出辛弃疾英雄失路的悲剧喟叹。
  辛弃疾在朝廷的压制下,久久不能施展抱负和才能,他那驰骋疆场的梦想或许只能在对往昔功业的追忆中才能得到实现,而平定敌虏的兵书早已成为一堆废纸,也许只能换来邻家种树的文书,这是多么沉痛的现实,又是多么难捱的孤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孙同甫赋壮语以寄》)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乡村田园是辛弃疾着力抒写的题材。与苏轼不同,辛弃疾的乡村词重在描绘乡村的日常生活与劳动场景,而抒情主人公本身也就是乡村图画中的一员: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夏日傍晚时分,骤雨过后,一段斜阳映照,远望酒旗人家,白鸥盘旋,自然成画,引出闲居之人多少遐思!
  再比如《清平乐》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一首词以白发翁妪的软媚语调,小儿的顽皮神态,表现了江南农家的生活情趣。作者对勤劳自给、和平安乐的农家生活表示了由衷的赞美。后一首词以半夜的蝉鸣、飘香的稻花以及点点秋雨描绘出一派温馨宁谧的乡村夜景。
  闲居带湖、瓢泉的二十年对于辛弃疾而言,也是英雄豪气磨灭的二十年,这期间除了写乡村词外,最能表现他心境的还是那些闲适之词: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表面的平静闲适难以遮蔽内心深处的悲苦失落,只好勉强作自我解嘲之语。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词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其豪放的风格。由于多年的征战经历以及中年以后的郁郁不得志,使得辛词的豪放既有恣肆雄大的气魄,又有沉著内潜的气质: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骨高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前一首词与传统词相比,在意象构成和人物个性等方面表现出全新的变化,有一种气冲霄汉的崇高境界。后一首词并不通过直抒胸臆来大声疾呼,而是借助山川鹧鸪来表达情感,既有婉约词涓涓细流般的含蓄蕴藉,又有豪放词长歌当哭的激扬之情。
  辛弃疾长期身处怀才不遇之境,满腹牢骚,但由于政局复杂动荡,自己又屡遭嫉恨,这些怨怒之慨因而不能直接的表白出来,所以在词中多用象征意义的创作手法,这在他的名篇《摸鱼儿》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全词运用象征比兴手法,借春残花落的自然景色,隐喻日益衰败的时局,又用蛾眉遭嫉,寄托怀才不遇、忧谗畏讥的心情,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抨击。前人曾称誉此词“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梁令娴《艺蘅馆词选》),恰恰说明它在创作手法上的创新之处,不仅拓展了词境,也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精神。
  苏轼开创了“以诗为词”的手法,辛弃疾进而“以文为词”,以散文、辞赋的方式组织词境,章法独特绝妙。如《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这首词模仿汉赋中《解嘲》《答客难》之宾主问答体,让人与酒杯对话。全词议论纵横,不拘绳墨,传统词的含蓄之美被文理横生的恣肆气度所代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透露出作者戏谑人生的幽默感,真可谓词创作艺术史上的新变。
  辛弃疾一生虽然致力于抗金事业,但他博览群籍,学识过人,所以常常将经史子集的大量语汇融入词中,还大量的使用典故,丰富了词作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对传统词语言的一大变革。如《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前一首词上片以借用李白《独坐敬亭山》诗意及《论语·述而》成句,以青山自喻,状其妩媚风致;下片借用陶渊明《停云》诗意及《南史·张融传》故事,与古人相比,显其狂傲,大有雄踞千古的气势。后一首词则用南朝宋武帝、宋文帝、西汉霍去病及春秋战国廉颇故事,流露老当益壮仍堪一用却无人问津的悲伤之情。两首词的语言因其中多有故实而趋于骈散,但并未违反词的格律规范。清人刘熙载称赞辛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夐异!”(《艺概·词曲概》)
  辛弃疾还创作了不少的谐谑词,这些词抒写牢骚,在谐谑中透露狷狂,冷眼反语,自嘲嘲世,嬉笑怒骂皆成词作,宣泄人生的苦闷和不满,如《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狂态和醉态,却隐隐显示出他倔强的个性。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贡献很大。《四库全书总目》卷198《稼轩词提要》评论他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与他同时的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人,都属辛弃疾一派词人。

  第四节 辛派词人
  陆游是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其成就主要在诗,但是《放翁词》中也有一百四十余首词。陆游对词的创作热情不高,所以开创性也不大。但才情所至,贯注词中,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其中蕴含着多少志在收复河山而不得不终老江湖的痛苦。又比如表现自己高洁人格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还在词中表现他的情感生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些词或激昂或清旷,“屏除纤绝,独往独来……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放翁词风格虽多样,但未形成独特的个性。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四库全书总目》卷198《放翁词提要》)。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长于政论,史传说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宋史·陈亮传》)。而每写就一首词,“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叶适《书龙川集后》)所以他的词往往如同文章,铺陈政治主张,如《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全篇都用散体,突破词的传统形式,比辛词更为豪放。陈亮的词直抒胸臆,雄放恣肆,但有时缺乏余蕴,艺术成就及其影响远逊于辛弃疾。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他以功业自许,喜言兵事,但却始终没有出仕的机会。只好往来江湖之上,寄食权豪门下。辛弃疾调任镇江,他也随从前往,与陈亮、陆游都有诗交。
  刘过十分崇敬辛弃疾,《沁园春》就是他有意效仿稼轩体的词作: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习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这首词将中唐白居易、宋初林逋和北宋中期的苏轼牵扯到一起,借助他们的诗句编成对话,构思奇特,虽然是游戏笔墨之作,但也深得辛词豪迈狂放、幽默谐趣的神韵。刘过有不少词涉及北伐抗金,但也不过停留在应酬文字之间:“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沁园春·寄辛稼轩》)“中原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刘过个性清狂、豪纵,常常以天才自许:“人间世,算谪仙去后,谁是天才?”(《沁园春》)但他毕竟是个布衣游士,自傲之中也不免自卑自弃:“我自匆忙人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芦江上,浩然明日归去。”(《念奴娇》)加之家境贫寒,词中更是有一股卑弱之气:“多病刘郎瘦。最伤心、天寒岁晚,客他乡久。”(《贺新郎·赠邻人朱唐卿》)展现了南宋中后期江湖游士的精神风貌。刘熙载曾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艺概·词概》)可谓深知刘过词的得失。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父荫入仕。曾因咏《落梅》诗获罪。宋理宗时任枢密院编修官,秘书少监,授权工部尚书。宋度宗时为龙图阁学士。
  刘克庄的词关心国家命运,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前调《杜子昕凯歌》)刘克庄的词雄肆疏放,极富个性,并进一步将词引向散文化和议论化,不受格律的局限。如《沁园春·梦孚若》: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辆,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此词上片梦见与老友相逢,把酒论天下英雄,恍惚之中,他们都成了抗金的壮士,直到雄鸡一声唤醒沉梦,方才明白时光蹉跎,自己已经老大不堪,难为所用。通篇皆以虚幻笔法写来,粗豪奔放,表现细致,说理叙事相当自由。
  刘克庄有些词写得也颇有趣味,与辛弃疾的那种谐趣的风格很相似,如《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一派狼狈不堪的滑稽景象中反见出二人的义气相投,与辛词的同类题材风格有相近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