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教学设想】
  1、重点讲解“三言”、“二拍”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2、指导学生了解“三言”“二拍”在白话小说史上的地位。
  
   一、“三言二拍”的编著者和作品的时代
  “三言”的编者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龙子犹,长州(今江苏苏州市)人。晚明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和研究家,一生科举仕途很不得意,57岁始得贡生,任过七品芝麻官寿宁知县。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成果,最著名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个白话短篇小说集,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三言”是宋元话本和明“拟话本”的选集,它和凌蒙初的“二拍”一样保存了民间话本小说的精华,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高峰。
  “二拍”的编著者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空观主人,浙江乌称(今吴兴)人。曾任过八年上海县丞和三年徐州通判。仕进无门,转而著述小说。代表作《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
  “三言”多为辑选改订,间有冯氏创作,后者主要是凌氏所撰。
  从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看,冯梦龙和凌蒙初是将短篇小说从书场引向案头的主要代表人物。
  从宋代起,程朱理学鼓吹“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实际就是封建秩序,“人欲”指可能跟封建秩序相矛盾冲突的人的欲望。但晚明以李贽为代表的新思潮则肯定“好货、好色”等人欲,用以批判程朱理学,为提倡个性自由寻找理论依据,冯、凌是这一思潮的积极鼓吹者。
   二、“三言二拍”的进步思想倾向
   ·、对·好货·的肯定。
  中国儒家道统一向肯定义,否定利,《孟子·梁惠王上》云:“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是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仁义是合于“天理”的。而明代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孕育了“好货”、“求利”的思想。“三言二拍”中的部分篇目就反映了这种思想倾向。如《滕大尹鬼断家私》(倪太守、梅氏、子断善、述善)中的滕大尹,《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中的许多商人,《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中的赵春儿都具“好货”的特点。其中滕大尹等人显然是被作为正面人物受到热烈歌颂的:“只因嫠妇孤儿苦,费尽神明大尹心”。而以程朱理学衡量,滕大尹的作为有悖于“天理”。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是表现“好货”观念的较为典型的一篇小说。篇中主人公文若虚在国内经商屡屡失败,陷入破产境地,于是想到海外冒险。他偶然搭一伙“拼死”走海道的商船出海,临行时带了国内只值一钱银子的洞庭红(桔子),到海外却意外卖了银子八百多两,归途中又意外在荒岛上拣了个内涵24个夜明珠的大乌龟壳,于是摇身成了一个大富商,在闽中沿海“重立家园”。这个故事,反映了晚明海运开禁以后,市民百姓对于海外贸易的兴趣,表现了作者对商人们投机冒险、逐利生财的肯定。再如《叠居奇程客得助》,则写徽州商人程宰经商失败流落关外,有幸得到海神仙女指点经商之道,靠囤积居奇而暴富:他先囤药材,再囤丝缎,又囤粗布,每次都赚了大钱,四五年间,由原来本银十来两赚到五十万两。这种不是从道义角度,而是从获利角度描写经商,确实更贴近商业活动的本质,更准确反映了晚明商人迅速崛起的时代特征。
  
    ·、对男女爱情和情欲的肯定即对·好色·的肯定。
   这类作品数量约占“三言二拍”的3/5。
  (1)一般地歌颂男女情爱。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错调情贾母詈女,误告状孙郎得妻》、《闲云庵阮三偿冤债》等作品歌颂了排除金钱、门第、等级观念,追求彼此知心如意,相互尊重的理想爱情。
  《卖油郎独占花魁》写的是一个挑担卖油的小贩秦重和一个名满临安的妓女莘瑶琴相爱的故事。秦重作为一个无钱无势、无才无貌、走街串巷的卖油郎,论身价、论财富,他都绝对不能与花魁娘子相比,可他又为什么独占了花魁呢?小说中主要强调了“情”的力量。当初卖由郎挑担经过妓院门口,为花魁娘子的身姿体态深深吸引。可是,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攒足了接近花魁的银子,却又被公然冷落。对方不仅不陪客,反而独自饮酒,酩酊大醉后和衣上床,倒身而卧。卖油郎却不急不躁,夜间给醉酒的花魁盖被子,端茶壶,用自己的道袍袖子接对方呕吐的污物,百般伺候体贴,一直守了一夜后才离开。这使花魁深受感动,第二天直把秦重想了一天,但终因男方是“市井之辈”而没有下嫁的勇气。后来花魁在光天化日之下当众受辱,又是秦重为之解了围。后来她终于彻底明白那些“豪华之辈,酒色之徒”,“只知买笑追欢的乐意,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主动要求嫁给卖油郎,并表示“布衣疏食,死而无怨”。我们说,花魁平日周旋于王子公孙之间,享尽奢华却感到的是人格的屈辱;卖油郎虽是市井之辈却富于笃厚的痴情。就是这个平等的真情,相互的尊重,使花魁最终从世俗观念中猛醒过来,看到了比声名、身价、财富更可贵的东西,所以才有最后的婚姻。这就突破了“门当户对”和“一见钟情”的传统观念,赞扬了相爱基础上的婚姻。
  
  (2)痛斥负心薄幸行为。如《王娇鸾百年长恨》、《金玉奴捧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篇,赞扬了女子坚贞执着的爱情,谴责了喜新厌旧、富贵易妻,始乱终弃的卑劣行为,揭露了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
  (3)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情。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况太守断死孩儿》、《两错认莫大姐私奔,再成交杨二郎正本》等篇中,受情欲驱使而越礼的行为常受到同情,“失节”妇女常被原谅。《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开篇伊始,就为情欲张目(古今小说69页):
   常言道:“男大须婚,女大须嫁;不婚不嫁,弄出丑吒。”多少有女儿的人家,只管要拣门择户,报高嫌低,耽误了婚姻日子。情窦开了,谁熬得住?男子便去偷情嫖院,女儿家拿不定定盘星,也走差了道儿,那时悔之何及!
  “二拍”的《满少卿饥附饱飏》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两性关系的议论:
   天下事有好多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有人道他薄幸负心,作一场说话。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总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子愈加放肆。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
  显然这里是在抨击封建社会以男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迫切呼唤两性关系的平等。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就是写丈夫原谅妻子的失贞。蒋兴哥与王三巧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只因婚后蒋兴哥长期经商在外,在家独守空房的妻子王三巧耐不住寂寞,又禁不住诱骗,便与外地商人陈大郎私通而失贞,并把夫家祖传的珍珠衫给了奸夫陈大郎作临别纪念。后来奸夫陈大郎与原夫蒋兴哥在苏州萍水相逢,凑巧在一桌上喝酒,虽素不相识,却谈得投机。酒酣耳热,奸夫无意间露出了蒋家的珍珠衫,引起了兴哥的注意,陈大量一高兴就顺嘴说了他私通一个女子的风流事儿。蒋兴哥听后,“如针刺肚”,又气又恼,连夜收拾行李,次早回家后,万分痛苦地把妻子休了。不过,因过去夫妻感情甚好,事后蒋兴哥又有些自责,他责怪自己“贪着蝇头微利,撇她年少守寡,弄出这场丑来”。所以,后来妻子改嫁给吴知县作妾的时候,蒋兴哥还顾恋旧情,特别为王三巧陪嫁了十六箱金帛珠宝。后来陈大郎经商遭遇强盗,折了本钱而一病身亡,陈妻平氏又改嫁蒋兴哥,珍珠衫才物归原主。这时蒋兴哥还一直挂念着前妻王三巧,一次他把人命官司打到三巧后夫吴知县那里,与三巧相遇,两人抱头痛哭,吴知县问明原委,把三巧又还给了兴哥,兴哥顾恋旧情,也不嫌三巧二度失身。
  蒋兴哥在知道妻子有了情夫以后,想道:“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 我们知道,在旧礼教中,妇女贪于情欲而失节是极大的罪恶,绝对不可饶恕。而小说中却让夫妻旧情战胜了贞操观念,鲜明地表现出传统的三从四德、贞操守节观念,在新的时代已失去了它的支配作用。这显然反映了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其前提是把情欲作为一种难以抗拒的正常要求,这跟《十日谈》中的思想有共同之处。正因为如此,作者对失节的王三巧儿没有判刑,而只给了降级的处分(由妻变妾),而“二拍”比“三言”来得更彻底。对于象莫大姐那样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值得同情的失节妇女,也都没追究刑事责任而宽大为怀了。(这类情况在《水浒》中就不可能,《水浒》中闫婆惜、潘金莲、潘巧云、白秀英、贾氏都判了死刑)。
    ·、对黑暗的政治统治和地主恶霸的揭露批判。
   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等少数篇章,或通过统治阶级内部的忠奸斗争,或通过恶霸横行最后遭到惩治的故事,歌颂了正义,善良,鞭挞了邪恶、强暴。
   ·、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行为。
  这类题材未可谓新,但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如《施润泽阙滩遇友》歌颂了小商之间诚挚的友情。《吴保安弃家赎友》写吴保安十年如一日,专心营救一个从未谋面的朋友。《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贾石冒着灭门的危险,救助落难的沈链。这些故事都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相反,《桂员外穷途忏悔》则严厉谴责了朋友间忘恩负义的行为,作品结尾让桂富五全家变狗以示惩罚,虽落入因果报应的藩蓠,却表现了作者申张正义的思想。
  文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反映,其内容也跟历史本身一样复杂。“三言二拍”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并不都是进步的。不少作品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因果报应,宿命思想,同《金瓶梅》一样,很多篇目中都有露骨的色情描写。这种现象说明了封建知识分子世界观和认识论上的矛盾和局限,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时尚造成的人们审美趣味的低下。
   三、“三言两拍”的艺术成就
  比之于宋元话本,拟话本的篇幅加长了,主题更加集中了,情节也更为复杂曲折了,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上,较之话本更加丰满。
  首先,其中的优秀作品能够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王三巧儿,从跟丈夫的十分恩爱到跟陈商的情深义重,企图私奔;从被蒋兴哥休弃后的愧悔欲死到再嫁吴杰;从再嫁到重新表现出对蒋兴哥的无限深情,人物性格的发展是真实可信的,形象是丰满的。之所以能有此成就,则由于作者是根据当时新的道德观念而不是根据传统教条来观察人物的。
  其次,对人物的言行,心理的刻划较前细腻。如《错调情贾母詈女,误告状孙郎得妻》写贾闺娘因被母亲责骂与孙小官有私情而上吊自尽的心理:“欲待辩来,往常心里本是有他的。虚心痛说不出强话;欲待不辩来,其实不曾与他有勾当,委是冤屈。思量一转,泪如泉涌。道似此一番,防范越严。他走来也无面目。这姻缘料不能够了。况我当不得这擦刮,受不得这腌脏,不如死了,与他结个来生缘吧。”这样细腻的心理描写,在以前是没有的。又如文学史141-142页的细节描写例子也是如此。
  参考资料
  《文史知识》1986.2.23 魏国贤《冯梦龙·凌蒙初和“三言二拍”》
  《文学遗产》1985.3.95 吴功正《历史变动时期的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