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杜集版本研究和杜诗学史

  本世纪杜甫研究的又一重要收获,是学界在杜集版本流传和杜诗学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杜集流传和版本研究

  历代杜学著作汗牛充栋,难计其数,但本世纪学者对前人的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
  杜集书录 此类研究成果中,首先应该介绍的是周采泉的《杜集书录》,该书积作者数十年披览收集和潜心钻研之功,初步汇集和总结了历代杜学著作的利弊得失,是目前最为全面、精审的杜集工具书。该书分“内编”与“外编”两大部分。“内编”十一卷,以存书之书录解题为主,分目为“全集校勘笺注类”、“选本律注类”、“辑评考订类”、“其它杂著类”。“外编”五卷,以存目参考资料为主,分目为“全集校勘笺注类存目”、“选本律注类存目”、“谱录类”、“集杜和杜戏曲类”。合计843种。书目的排列以著作时代先后为序。每书首列书名、下系卷数及作者小传。书名下列“著录”、“版本”、“序跋”和“编者按”等项内容。全书还有附录四种:(一)《历代杜学著作姓氏选存》,(二)《近人杜学著作举要》,(三)历代总集、诗话、笔记于杜诗有重要论述著作简介,(四)《朝鲜、日本两国关于杜集著作知见书目》。《全书》约百余万字,共收录杜学著作一千二百余种,书后还编有《书名篇名索引》、《作者姓名字号别名索引》,大大方便了读者的寻检。本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一)网罗文献,巨细毕收。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不论书之存亡,悉加搜辑。特别是一些稿本、名家批点本、善本秘籍等世人罕见者还酌录原文,以备考索、研究。(二)考订详赡,评论要赅。本书所加大量按语,均非泛论和拾人唾余者,皆自出机杼,确有见地。
  本世纪出版的另一部杜集书录的大型著作是郑庆笃、焦裕银、张忠纲、冯建国四人合著的《杜集书目提要》。该书体例与周采泉著小异,分为五个部分;一、“知见书目”,收宋、元、明、清书目215种,不同版本446种,辛亥革命以后近今人著述140种(含台湾41种,港澳10种,日本9种,新加坡1种);二、“著录存目”,共列已佚或存佚不明者221种;三、“集杜书目”,介绍“杜诗集句”类著作28种;四、“戏曲电影”,12种;五、“外文译著”,介绍日、英、德、意、俄、匈牙利、越等外文译著42种。书后附有《杜甫研究报刊论文目录(1909――1984)》。该书除“著录存目”一部分外,每介绍一书,均先简介著者生平、著述,然后撮述该书内容、体例、特点、成书过程、版式及刊刻流传情况。该书著者对一些杜学著作之间的传承关系多有辨析,对前人著录有误的一些杜集的版刻时间也都注意加以辩正,体现了著者的功力和识见。
  除上述两部著作,还有一些文章也对历代杜集的版刻、流传情况进行了介绍。如万曼的《杜集叙录》、叔英的《杜甫诗集的几种较早版本》、马同俨、姜炳炘的《杜诗版本目录》、陈仲竾的《宋人校刊杜集志略》王学泰的《历代杜诗注小议》、何金文的《宋元刻杜诗》、周采泉的《略谈历代杜诗的辑佚工作和近代发现的杜甫佚诗》、廖仲安、王学泰的《杜诗注本述评》、陈尚君的《杜诗早期流传考》、许总的《宋代杜诗辑注源流述略》、丁浩的《杜甫草堂藏明刻本杜集述评》、祁和晖的《唐宋杜诗刻石考述》等。
  另外,一些图书馆、博物馆、杜甫纪念馆也曾编辑出版过历代杜集和杜学著作的目录。如北京图书馆参考研究组编的《北京图书馆馆藏杜甫诗集书目》,收杜甫诗集81种,92部,有关图书两种两部。成都杜甫草堂编的《成都杜甫草堂收藏杜诗书目》,共收成都杜甫草堂所藏杜诗图书资料120余种,470部,3800余册。浙江省图书馆也编有《浙江图书馆馆藏杜诗书目》,收杜诗65种,96部,每书均有简要解题。
  历代杜学著作研究 本世纪学者对历代杜集和杜学著作本身的研究成果也颇多。早在世纪初,邓实就对《钱笺杜诗》的版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二十年代研究杜学著作的文章则有黄景仁的《朱竹垞先生批杜诗》和傅增湘的《校宋残本草堂诗笺跋》。
  此后三十多年里未见此类文章。直到1962年全国各地纷纷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的活动中,才又出现了两篇研究《杜臆》及其作者王嗣奭的文章,即刘开扬的《王嗣奭和他的〈杜臆〉》和柴德赓的《关于〈杜臆〉的作者王嗣奭》。
  八十年代以后,历代杜学著作的研究出现了高潮。除了每年发表不少的研究杜学著作的论文,还出版了一些历代杜学著作新整理本。
  这一时期对历代杜集和杜学著作进行研究的论文很多,主要有:元方的《谈宋绍兴刻王叔原〈杜工部集〉》、周采泉的《〈杜诗言志〉的评价和作者的探索》、钟大全的《南宋刻本〈杜工部草堂诗笺〉评介》、周采泉的《〈傅青主批杜诗〉质疑》、佛雏、李坦的《〈杜诗言志〉点校本前言》、许永璋的《取雅去俗,推腐致新――略评〈钱注杜诗〉》、邓绍基的《关于钱注吴若本杜集》、雷履平的《赵次公的杜诗注》、许总的《论吴见思〈杜诗论文〉的特色及其对杜诗学的贡献》、王学泰的《评杜甫诗集的〈黄氏补注〉》、许永璋的《略评〈杜诗详注〉》、程千帆的《〈杜诗镜铨〉批钞(一)(二)(三)(四)》、李寿松的《略论〈杜少陵集详注〉中的问题》、张忠纲的《独具一格的杜诗评本――介绍赵星海的〈杜诗传薪〉》、《关于〈杜工部草堂诗话〉》、冯建国的《〈杜律虞注〉伪书新考》、许总的《蔡梦弼〈草堂诗话〉与方深道〈诸家老杜诗评〉》、《审音归母 谨严细密――周春〈杜诗双声迭韵谱括略〉初探》、蔡景芳的《朱鹤龄〈辑注杜工部集〉研究》、《吴若本与〈钱注杜诗〉》、萧涤非的《〈杜诗别体〉引言》、王学泰的《杜诗的赵次公注与宋代的杜诗研究》、徐定祥的《以意逆志,尽得性情――评黄生〈杜诗说〉》、蒋寅的《〈杜诗详注〉与古典诗歌注释学之得失》、廖仲安、王学泰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日〗长谷部刚的《杜诗笺注钱谦益的著述态度》、梅新林的《杜诗伪王注新考》、张寅彭的《史炳〈杜诗琐证〉中征引与驳议的赵次公注文》、沈时蓉的《韩菼批校〈钱注杜诗〉辑考(下)》、左江的《朝鲜李植〈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底本辨析》等。
  八十年代以后,还重印、影印或新整理了一些前代著名的杜学著作。仇兆螯的《杜诗详注》、杨伦的《杜诗镜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钱谦益的《钱注杜诗》、王嗣奭的《杜臆》、施鸿保的《读杜诗说》等在五六十年代都有铅排本,八十年代以后又多次重印、再版。八十年代以后,影印、排印或重新整理的杜学著作则主要有清史炳的《杜诗琐证》、清金圣叹的《杜诗解》、清佚名的《杜诗言志》、清黄生的《杜诗说》、宋赵次公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张忠纲的《杜甫诗话校注五种》、清梁运昌的《杜园说杜》等。其中,林继中辑校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学术价值尤大,辑校者林继中所写的前言对赵次公的生平、注杜时间、此书源流多有考订。

  二、杜诗学史

  本世纪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人们对杜诗学史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廖仲安、许总等学者成果尤丰。
  廖仲安先后发表了《杨慎与杜诗》、《论唐宋时期的杜甫研究》、《杜诗学》等系列论文。其中《杜诗学》一文从“杜诗学”的来历、“杜诗学”独立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杜诗学”发展的几个时期等三个大的方面,发表了他对建构杜诗学、发展杜诗学和梳理历代杜诗学研究成果的独到看法,实际上是一篇“杜诗学”论纲。
  许总也相继发表了《唐人论杜述评》、《论宋学对杜诗的曲解和误解》、《以文为诗以刚为柔――桐城派杜诗学概略》、《杜诗学大势鸟瞰》、《方东澍论杜述评》、《金元杜诗学探析》、《明清杜诗学概观》等。许总后来将其多年来撰写的杜诗学论文结集为《杜诗学发微》,成为一本首次对杜诗研究史加以宏观描述和重点开掘的专著。
  除廖仲安、许总,还有不少学者在杜诗学史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心血,他们的成果也为杜诗学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如曾枣庄的《论唐人对杜诗的态度》、《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论宋人对杜诗的态度》、张志烈的《简牍仪刑在――谈苏轼的评杜与学杜》、王仲镛的《杨慎杜诗学述评》、高鹏的《日本杜甫研究概况》、熊志廷的《王船山评杜浅议》、詹杭伦的《方回杜诗学综论》、蒋凡的《严羽论杜甫》、张忠纲的《渔洋论杜》、刘明今的《从明人对杜甫的评价刊明代诗学的风尚》、〖韩〗高光植的《杜诗研究三十载》、李天道的《论仇兆螯的批评观及其方法》、邓哲《论鲁迅对杜甫的态度》、裴斐的《唐宋杜学四大观点述评》、〖日〗黑川洋的《日本江户后期对杜诗的鉴赏》、罗焕章的《少陵疑是我前身――谈李调元的杜诗学》、谢思炜的《杜诗解释史概述》、赵晓兰的《王安石与杜甫》、周锡山的《金批杜诗美学说――论金批杜诗之三》、高克勤的《“愿起公死从公游”――论王安石在杜诗学史上的地位》、黄志辉的《全面认识杜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管遗瑞的《评苏雪林在〈唐诗概论〉中对杜诗的研究》、关玉林的《论〈随园诗话〉评杜诗》、陈新璋的《评胡适的杜诗观》、裴斐的《略论两宋杜诗学中存在的一种倾向》、林继中的《杜诗学――民族的文化诗学》、曾亚兰的《郭沫若笔下的真杜甫》、李凯的《江西诗风盛行下的杜甫观――《韵语阳秋》论杜述评》、胡可先的《杜诗学论纲》、莫道才的《黄庭坚论杜甫》、王克平的《韩国古典诗话对杜甫之批评》等。
  其中,林继中文认为应将杜诗研究从单个作家、线式因果研究的封闭体系中解放出来,放在中国文化大系统中进行考察,这会更有利于发掘杜诗深层的内蕴;同时,由于杜甫及其创作的典型性,深入研究也将有助于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及其某些规律的认识与归纳。胡可先文认为杜诗学应该包括杜诗目录学、杜诗校勘学、杜诗注释学、杜诗史料学、李杜优劣论、杜诗历史学、杜诗文化学、杜诗学的研究进程等八个方面的内容,该文初步建构起杜诗学的一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