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一、新诗概述
  解放前,存在着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诗歌创作阵营。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新诗史作出的估价,把五四以来的新诗归结为两个相互斗争的阵营,一类是以郭沫若、殷夫、臧克家、蒲风、艾青、田间、袁水拍及解放区诗人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派,一类是以胡适、徐志摩、李金发、戴望舒为代表的反动的资产阶级文艺作家团体。这样的政治性两极划分,使得一批诗人在阶级斗争很坚锐的年代退隐诗坛。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九叶诗派和七月诗派在解放后都淡出诗坛,一些诗人在政治运动中受到迫害,一些诗人转易他行。
  50年代初期,诗人主要处于思维调整期,有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要是颂歌。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标志着一个颂歌时代的开始(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巨人终于诞生了。)其后郭沫若的《新华颂》(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胡风的《时间开始了》(《欢乐颂》)、田间的《祖国颂》、艾青的《国旗》、臧克家的《有的人》、冯至的《我的感谢》具有代表性。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成为颂歌难以逾越的作品。
  50代前期的诗歌具有两大主题:和平和建设。
  你让祖国的山川/变得这样美丽,清新,/你让人人都恢复了青春,/你让我,一个知识分子/又有了良心。--冯至《我感谢》。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臧克家《有的人》
  接着,一系列政治运动,反右斗争,使一批老诗人离开诗坛,诗歌创作逐显凋零。
  1957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了短暂的生气,出现了一些触及时弊,干预现实的作品。如流沙河的《草木篇》、艾青的《养花人的梦》、郭小川的《望星空》等。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如今唱歌用箩装,千箩万箩堆满仓。莫看都是口头语,放到田里变米粮。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
  50年代后期的收获主要在叙事诗,抒情诗在反右的冲击下逐渐衰落。60年代,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升级,政治抒情诗主导诗坛,诗歌变了“战歌”,标语化、口号化、政治化,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
  二、抒情诗代表诗人
  1、郭沫若:出版了《新华颂》、《毛主席的旗帜迎风飘扬》、《百花集》、《百花齐放》、《骆驼集》等诗集。这些诗歌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具有标语口号的倾向。
  《新华颂》是献给新生政权的第一声歌唱。
  2、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是共和国第一代杰出的诗人。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以后他先后写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以及抒情诗《望星空》。其中《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是建国后长篇叙事诗的优秀作品。60年代,他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青纱帐-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等一批作品,形成了自己雄浑而深遂的艺术风格。“文革”期间,他创作的《团泊洼的秋天》、《祝寿》、《秋歌》,心怀隐忧,深沉而悲慨。郭小川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诗人还善于把强烈的时代精神与自身日益成熟的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借助浓郁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巧妙的构思,以触动读者的心灵并引起长久的思索。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体、自由诗、新辞赋体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的表现手法,倡导与实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郭小川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贺敬之曾评价郭小川的诗为“一位毕生为祖国和人民事业而斗争的忠诚战士的心灵中发出来的”歌。无论是欢呼新中国的诞生,还是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的图画,他的诗都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是他诗之灵魂所在。郭小川还善将对人生、对事物细致、敏锐的观察,凝炼为哲理性主题,这使他的许多诗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在艺术表现上,他创造地继承感物言志的古诗词传统,还就诗的格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都在他的诗中得以挥洒自如地应用。
  饱满的政治热情,不屈的战斗意志,政直坦白的心灵是郭小川人格和诗品的三个重要因素。
  3、贺敬之(1924-):山东枣庄市人。一九三九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一九四零年赴延安,后与丁毅等合著歌剧《白毛女》。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等。是以新歌剧《白毛女》而闻名天下的诗人。
  他的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情短诗。这类作品一般是表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梳妆台》等。
  二是长篇政治抒情诗。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峰之歌》、《中国的十月》等。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重大的事件、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含;《十月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贺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
  贺诗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马雅可夫斯基)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
  4、闻捷(1923-1971):当代诗人。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江苏丹徒人。小学毕业后在南京一家煤厂当学徒。 1938年流亡汉口参加抗日救亡演剧工作。1940年赴延安,在陕北文工团工作,后入陕北公学学习,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45年任《群众日报》记者组组长。1949年随军到新疆后任新华社西北分社采访部主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5年发表了《吐鲁番情歌》等诗作,结集为《天山牧歌》出版,这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抒情诗集,笔调深挚优美,风格清新明丽,富含民歌风味,备受文坛瞩目。1957年调中国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58年任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生活,出版了诗集《祖国,光辉的十月》、《东风催动黄河浪》、《河西走廊行》,自选集《生活的赞歌》等,取材开阔,诗风热情豪放。1959年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反映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这是一部宏伟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格调高昂,语言洗炼,富于地方特色,是闻捷叙事诗的代表作。长诗分为3部:《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和《觉醒的人们》(未完成)。因为这些诗作,闻捷被称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1965年调上海作协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因为与上海文艺沙皇张春桥素有嫌隙,沦为第一批被整素的对象,1968年被下放“牛棚”,妻子跳楼自杀,诗稿《万里长江行》被查抄后永远丢失。1971年1月10日,闻捷吞煤气自杀,含冤离世。他还出版了与袁鹰合著的诗集《花环》和散文集《非洲的火炬》,以及《闻捷诗选》。
     葡萄成熟了 · 闻捷
    马奶子葡萄成熟了,   / 坠在碧绿的枝叶间,
    小伙子们从田里回来了, / 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 //
    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 / 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
    嘴唇都唱得发干了,   / 连颗葡萄子也没尝到。 //
    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 / 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
    “悭吝的姑娘啊!   / 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 //
    姑娘们会心地笑了,  / 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
    放在那排伸长的手掌里, /看看小伙们怎么挑剔...... //
    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 / 心眼里头笑咪咪:
    “多情的葡萄!    /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 // 
       1952年-1954年 乌鲁木齐-北京
    
    苹果树下 · 闻捷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 /  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
    她的心为什么跳啊? //
    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 /  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
    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 /  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
    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 /  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
    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 //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 /  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
    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 /  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  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 //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 / 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 / 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5、公刘(1927-),当代诗人,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1939年写了第一首诗。1946年正式使用公刘的笔名。创作了大量的杂文、诗歌,抨击国民党政权。同时半工半读于中正大学法学院。后因受特务迫害,逃亡上海,正式参加革命。旋赴香港进入地下全国学联宣传部参与学联机关刊物《中国学生》的编辑工作,1949年11月志愿参军,随军解放大西南。先后任新华社四兵团分社见习记者,云南军区《国防战士》报见习编辑,昆明军区文化部文艺助理员。1955年上调北京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57年被迫中断文学生涯,直至”四人帮“被粉碎。1957年以前,共出版《边地短歌》等作品八种,1979年平反后又出版长诗《尹灵芝》等作品十六种。中国作协理事。公刘认为,创作的生命在于自主的选择,他在全部创作中,始终追求三个目标:第一是有大脑,第二是有骨头,第三是有灵气。
  
夜半车过黄河
·公刘
夜半车过黄河,黄河已经睡着,
透过朦胧的夜雾,我俯视那滚滚浊波,
哦,黄河,我们固执而暴躁的父亲,
快改一改你的脾气吧,你应该慈祥而谦和!

哎,我真想把你摇醒,我真想对你劝说:
你应该有一双充满智慧的明亮的眸子呀,
至少,你也应该有一双聪明的耳朵,
你听听,三门峡工地上,钻探机在为谁唱歌?
1955年5月27日深夜

哎,大森林
·公刘
哎,大森林!我爱你,绿色的海!
为何你喧嚣的波浪总是将沉默的止水覆盖?
总是不停地不停地洗刷!
总是匆忙地匆忙地掩埋!
难道这就是海?!这就是我之所爱?!
哺育希望的摇篮哟,封闭记忆的棺材!
分明是富有弹性的枝条呀,
分明是饱含养份的叶脉!
一旦竟也会竟也会枯朽?
一旦竟也会竟也会腐败?
我痛苦,因为我渴望了解,
我痛苦,因为我终于明白棗。
海底有声音说:这儿明天肯定要化作尘埃,
假如,今天啄木鸟还拒绝飞来。
     1979年8月12日写于沈阳

 三、叙事诗代表诗人
  叙事诗主要创作高峰在50年代后半期,59年建国10周年之际出版叙事诗达百部之多。60、70年代叙事诗逐渐减少,几成空白。
  叙事诗主要写历史,一是写民间的历史和传说,如民间整理的《阿诗玛》、《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长诗,李季的《菊花石》、艾青的《黑鳗》、马萧萧的《石牌坊的传说》等。一类是写革命斗争风云,如李冰的《刘胡兰》、臧克家的《李大钊》、梁上泉的《红云崖》等。
  代表诗人有:
  李季的《菊花石》、《三边人》、《报信姑娘》、《幸福的钥匙》、《石油大哥》等。
  郭小川的《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月下、雾中、风前)等。
  闻捷的《复仇的火焰》等。
  四、此时期新诗的主要问题
  1、脱离生活实际,恶性发展成为肆意狂想,把创作引向无稽之谈的境地。
  2、从轻信时代假象演变成心造的幻影。
  3、无视社会实际,掩盖生活真相,把创作引向粉饰现实的境地。
  4、”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哲学得到空前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