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浪漫主义

  概 述

  浪漫主义运动是发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遍及全欧洲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由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结构不同,文化背景相异,这也必然对浪漫主义的发展有所影响,使之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比起英法的浪漫主义,德国的浪漫主义更富于神秘,耽于主观,迷恋宗教,向往往昔,更直接受到谢林、费希特的唯心主义哲学影响,更缺乏其它国家浪漫主义所具有的叛逆的革命精神。在这一点上,我们只消把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人物史莱格尔兄弟与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贝朗热,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相对照,就看得十分清楚了。海涅在《论浪漫派》一书中在谈到德国浪漫主义时这样写道:“德国浪漫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不是别的,就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这种文艺表现在中世纪的短歌、绘画和建筑物里,表现在文艺和生活之中。这种文艺来自基督教,它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①这段话虽然没有完全概括出德国浪漫派的本质,但确也道出了它的几个基本特征。

  德国浪漫派以1789年史莱格尔兄弟在耶纳创办《雅典女神神殿》杂志为起点,集聚在他俩周围的有诺瓦利斯、梯克、瓦肯洛德等人,史称为早期浪漫派,也称耶纳派。到十九世纪初,新的青年一代挤到了前台,取代了史莱格尔兄弟。他们在海德堡出版了《隐士》杂志(1805),主要成员有布仑塔诺,阿尔尼姆,格林兄弟,E·Th·A霍夫曼,葛雷斯,恰米索等人。文学史上称这是后期浪漫派,也叫海德堡派。与晚期浪漫派同时,在德国南部施瓦本地区还有一些诗人,他们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支派,被称为施瓦本派,它的代表诗人是乌兰特(1787—1862),小说家威廉·豪夫(1802—1827)。

  晚期浪漫主义与早期浪漫主义并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它虽然在主要倾向上与早期浪漫主义是共同的,但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其一,晚期浪漫派作家不象早期浪漫派作家那样去注重哲学上的玄想和理论上的阐发,而是对生活予以直接的诗意般的或神秘的描绘,其二,由于拿破仑的入侵和民族解放战争的爆发,这一派的作家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这就使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于对现存的宗教和秩序的肯定和维护,文学上更致力于去发掘民族的文学遗产。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德国浪漫主义的文学观是什么呢?虽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多义的,这一运动的发展阶段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它的代表人物的观点也互有差异,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它主张创立一种综合的文学,抹煞一切文学种类之间的差别。浪漫派的理论家弗·史莱格尔称:“浪漫主义的创作艺术是一种进步的综合的创作艺术。它的使命不仅仅是把所有分离开来的创作艺术的种类重新联在一起,和把创作艺术与哲学、修辞学相接触。它要把也应该把诗歌和散文,独创力和批评,艺术的和自然的诗时而混合时而溶合一起,使创作艺术生动活泼和富于交际的,使生活和社会成为诗意的……只有它才是无限的,正如只有它① 海涅: 《论浪漫派》,张玉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5 页。才是自由的一样,它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诗人的任意性不受任何法则结束。”      ①这种无所不包的“综合艺术”追求的是无限,它把信仰和知识,知识和艺术,艺术和宗教都混在一起,强调是各种艺术种类之界的交叉,致力的是一种整体艺术。

  2.浪漫主义有意背离传统,它把艺术引入一种没有限制的主观的创作自由的领域,把文学看作是不依赖于现实的人的意识的创作。这样,诗人便万备于自己,成了如诺瓦利斯所说的:“真正的诗人是全知的,他本身就是一个袖珍的现实世界。”①

  3.浪漫主义认为现实是粗俗的,是散文化的,是一种敌视艺术的世界,为此他们背离开它,遁逃进一个他们想像中的理想社会,这个社会不是未来,而是充满宗教狂热的封建的中古时代。他们把中世纪的一切都加以美化,都赋予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情。早期浪漫主义

  1.史莱格尔兄弟

  弗里德利希·史莱格尔(1772—1829)是早斯浪漫主义的重要的理论家,他虽然也写过一些文学作品,如小说,剧本、抒情诗等,但成就都不大,他的重要建树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阐发。他生于汉诺威一个教师兼作家之家,大学时代先是学习法律,然后攻读语言和哲学,自1795年成为自由作家。1798年弗·史莱格尔与其兄奥古斯特·史莱格尔在耶纳创办了《雅典女神神殿》杂志,这是早期浪漫派的一份重要的刊物。1805年他皈依天主教,稍后成了奥地利王国的官吏,晚年在维也纳,德累斯顿主持讲座和出版自己的文集。

  弗·史莱格尔早年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一个激进的共和主义者,1796年曾写了一篇题为《试论共和主义的概念》抨击封建专利主义对法兰西共和国的攻击和干涉,称共和国的宪法是反对战争的最好保证。在文学观点上,他追随莱辛,敬仰莱辛,称莱辛是德国文学的真正作家。他也一度成为歌德的崇拜者,但随着他的浪漫主义观点的成熟和系统化,他脱离了莱辛、歌德所沿续下来的传统的文学路线,建立了自己的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进步的综合的文学主张,他把幻想、梦境做为文学的领地,他各种文学形式混为一体,把多种知识学科都熔为一炉。

  在史莱格尔浪漫主义理论中,“反讽”(Ironie)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所谓浪漫主义的反讽就是诗人去嘲弄去粉碎自己用幻想创造出的一切。这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永久性的怀疑,是对没有终结的混沌状态的一种表述,它表明对一种所谓的散文化的世界的憎恶。

  1799年弗·史莱格尔创作了他唯一的一部小说《路新德》,这是他按照自己的浪漫义主义理论写出的一部作品,小说虽然也有一个故事情节:画家尤利乌斯与路新德的爱情,但从艺术形式上看却是一个混合物,他把对话、书信、编年纪事,短篇故事、长篇抒情诗等各种文学体裁拼揍在一起,人物缺少鲜明的性格,形象苍白无力。如果说弗·史莱格尔的浪漫主义在当时和① 转引自K·罗特曼:《简明德国文学史》,第136 页,莱克拉姆出版社。① 转引自《欧洲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395 页。在后世都起了不小的影响,那么他的这本用来宣扬的文学观点的作品却是一部失败之作。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曾就此写道:这是一个未受精的鸡蛋,无法孵化成一只小鸡的。

  奥·史莱格尔 (1767—1845)是弗·史莱格尔的哥哥,他是一位学者,翻译家,也是一位浪漫主义理论家。他与其弟共同创办了《雅典女神神殿》,写了些宣扬浪漫主义理论的文章,是这一运动的创建者之一,但他在思想上缺少其弟的深刻、缜密和为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所需要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他曾在耶纳大学当教授,一度时期与歌德、席勒接近,是他们的追随者。后在柏林认识斯达尔夫人,陪她欧洲各地旅行。1809年从政,成为瑞典使馆的参赞,瑞典皇太子的秘书。1819年被聘为波恩大学教授,担任古代博物馆馆长。早年他写诗歌,创作了一部戏剧,但他的主要成就是他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直到现代,他的这些翻译仍受到推崇。

  2.诺瓦利斯和路·梯克

  诺瓦利斯 (1772—1801)是早期浪漫主义一位最重要的创作实践者。他本名是弗·冯·哈顿伯格,出身一个贵族之家,曾在耶纳大学攻读哲学,在莱比锡攻读法律,后在盐务部门任职。他仅活了三十岁,作品数量不多,但他的诗歌和小说的却充分地表达出了浪漫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成为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品。

  诺瓦利斯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他耽于幻想,有着宗教狂热和浓重的神秘主义,追求一个由艺术和诗歌所主宰的和谐的基督教国家,他称,“世界必须浪漫主义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在他看来应该是一个既有着昔日社会中他臆想的那美好的一切,又有着发展中资本主义的那种自由。这样,他的社会思想既是对德国现存秩序一种厌恶,同时也是对法国大革命的一种抗拒。1789年他在一篇题为《基督教或者欧洲》的文章中详细地阐述了他的历史哲学。

  他的文学观点主要见于他在1798年写的断片《花粉集》、《信仰和爱情》。比起弗·史莱格尔,诺瓦利斯在理论上缺少系统性和严谨性,然而却更富有一种狂热性和随意性。这种断片形式的文章毋需有过多的思考和条理化,它只是瞬间闪念的记录,是灵感所至时思想的涌现。在这些断片里,他把诗称作是心灵的描述,诗是绝对的真实,万物越富有诗意就越是真实。小说的产生是由于历史的缺陷,因为历史永远停留在未完成上,所以只有通过创作历史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他非常看重童话这一形式,认为真正的诗是童话的诗,真正的童话诗人是未来的予见者。

  诺瓦利斯立意要写一部反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作品。1802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亨利·封·奥夫特丁根》 (未完成),这是他用艺术形式来阐发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观点,是对歌德的《威廉·麦斯特》一个回答,他通过自己作品中的神秘性和浪漫性来对抗歌德那部作品中的世俗性和物质性。威廉·麦斯特经历了学习年代和浪漫年代,最终找到了一条有益人生,有益社会的道路。而亨利·封·奥夫特丁根经过漫游,最终成了一个万事皆备于我的诗人。小说分上下两部,上部题为《期待》,下部题为《完成》,而《完成》并没有完成,只留下片断。故事发生在十三世纪,主人公亨利想成为一个诗人,一天他在梦中见到了一种罕见的兰色,这朵兰色花成为他毕生追求的象征。他随同母亲前往奥格斯堡探望外祖父,这次远行使他眼界大开。经历了丰富多采的场面,旅伴给他讲述了古代诗人的故事,骑士谈起了十字军东征,矿工、隐士扩大了他的视野。在奥格斯堡他结认了歌手柯林索尔和他的女儿玛特希尔德,两人相爱结婚。他在玛特希尔德身上看到他梦中的兰花。他找到了兰花,找到了爱情,找到了可信仰,实现了他的追求:成为一个诗人。诺瓦利斯在这本书把现实加以浪漫化,这样,现实就成了理想,而理想却成为了象征。

  从诺瓦利斯的政治观点,美学观点以及文学实践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人的自身解放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这自然是对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和敌视艺术的一种拒绝,但他不是朝前看,而是朝后。

  路德维希·梯克 (1773—1853)是早期浪漫主义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他出身一个制绳工匠之家,在大学里先后学习神学,语言学和文学,自1794年成为职业作家。晚年做普鲁士国王的戏剧顾问。他的一生著作甚丰,写有小说、戏剧、童话、诗歌,共二十卷。

  最能表达他的浪漫主义观点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洛维尔》(1795—1796)、

  《弗兰茨·斯泰恩巴特的漫游》(1798),童话《金发的艾克伯尔特》、童话剧 《穿靴子的猫》等。《洛维尔》在形式上采用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书信体,小说的主人公洛维尔像维特一样,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人,两者也同样以悲剧收场,但洛维尔却以自甘堕落,他诱奸少女,成了一个杀人的强盗。《斯泰恩巴尔特的漫游》采用了浪漫主义作家喜欢用的游记体,记叙了中世纪著名画家丢勒的学生斯泰恩巴尔特前往荷兰和意大利的漫游:他的见闻,他与各类人的交往。小说虽有一条主线,但却缺少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有的只是对浪漫主义艺术观的阐发和对大自然的描绘。

  诺瓦利斯对童话这一体裁的推崇在梯克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他写了多篇童话。他藉助童话一这形式创造了一个幻想中的中世纪,它富有神秘色彩、宗教气息和浪漫主义的诗情,同样也抨击了观实生活中的种种弊端。《金发的艾克伯尔特》通过一个女人的贪婪而造成的悲剧,表现了猜忌、嫉妒毁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和谐。童话剧《穿靴子的猫》是一部讽刺性喜剧,一个穷苦的农民由于一只猫的狡黠和机智从国王那里得到一片土地、恩宠,还有国王的女儿,而猫也成了朝臣。通过这个故事,梯克一方面描绘第三等级的智慧,另一面尖刻地嘲笑了统治者的愚蠢和昏庸。这部戏剧是他最有独创性的最有进步意义的一部作品。

  晚期浪漫主义

  1.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

  克莱门斯·布伦塔诺(1788—1825)在文学上的最重要贡献是他与阿尔尼姆共同加工、改写和编辑出版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1805—1808)。这部民歌集在当时引起轰动,对以后德国抒情诗的创作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扬起了一种清新自然的音调,一扫矫饰造作之风。两个编者把民歌集第一卷题献给歌德,歌德为此写了一篇短文,称德国每个家庭都应必备此书。海涅赞誉《儿童的奇异号角》时写道:“这本书包含有德意志精神的极为妩媚娇丽的花朵,谁要想从善意这一面来认识德意志人民,他就读这本书好了。”①① 《论浪漫派》,《海涅全集》第六卷,第123 页,柏林,建设出版社。

  布伦塔诺出身法兰克福一个商人之家,学商不成,进入哈雷和耶纳大学学习财政管理、医学、就是在耶纳他结识了史莱格尔兄弟等早期浪漫派作家。1804年他移居海德堡,成为晚期浪漫派中的中坚人物。晚年他皈依天主教,陷入一种宗教狂热。

  布伦塔写有抒情诗、小说、戏剧和童话。他出版有诗集,还有许多诗歌都穿插在他的小说、童话作品中间。这些诗歌韵律优秀,音调自然,富民歌风,他的一些诗歌就被当做是民歌。海涅那首流传世界的著名诗歌《罗累莱》就是根据布伦塔诺的叙事诗《罗累莱》进行再创作的。《戈德威或母亲的石像》(1801—1802)是他唯一一部长篇。它也是受歌德《威廉·麦斯特》影响而创作的教育小说,内里穿插有书信、回忆录、诗歌、日记。小说写了一个出身富商的年青人戈德威,他拒绝任何经济活动,为了成长为人而听从诗人的劝告,四处流浪,去经历不同种类的性爱。他遇到了的第一个女人莫莉是一个成熟的女性,她告诉他只有在自由的爱情中才有真正的诗情”,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约杜诺是与莫莉截然相反的天真少女,与他结识的第三个女人奥蒂莉集莫莉和约杜诺的特点于一体。他似乎实现了自己的追求,然而在一次旅行中他遇到了G夫人和她的女儿薇奥莱塔。G夫人是一个性解放的主张者,她告诉戈德威,“一个情欲旺盛的人如果变得道德起来会可怜的。”在这个女人的诱惑下他爱上了她的女儿,并导致这个少女的堕落和疯狂死去。经历了这一切他返回故乡,为薇奥莱塔树立一座墓碑。这部作品批判了市民阶层和传统道德中的伪善和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束缚,然而它却走得过远了,宣扬性自由,鼓吹纵欲,把性爱绝对化和神秘化了。

  布伦塔诺的一些中篇也都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如《勇敢的卡斯佩尔和美丽的安内尔的故事》(1817)等,特别是他的一些童话,他不看重童话的象征的说教意义,而是把欢快和严肃,游戏和庄重,神秘和怪诞交织在一起,这远比纯理性的要深刻得多,真实得多。

  阿希姆·封·阿尔尼姆(1871—1831)出身贵族之家,大学时攻读自然科学和法律。1811年他与布伦塔诺的妹妹贝娣娜结婚。解放战争期间他写了一些爱国主义诗歌,主办了一份政治上保守的报纸,战后隐居在自己的庄园里,直到逝世。

  阿尔尼姆写了几部长篇如《女伯爵多洛莱斯》(1810)、《皇冠卫士》(1817)。这些作品美化了宗法制度,有着明鲜的反启蒙主义的倾向,在艺术上也是拼拼凑凑,如他写的一些剧本一样,在今天都已失去了价值。只有他的一些中短篇小说仍还有些意义,如《埃及的伊莎贝拉》(1818),《拉脱瑙碉堡里发疯的伤兵》 (1818)、《君侯全神和歌者半神》(1818)等。在这些作品里不乏丰富的幻想、怪诞的情节和出色的塑形能力以及一种神秘的浪漫主义氛围。

  2.格林兄弟

  晚期浪漫主义在发掘民间文学遗产的工作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出版了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则完成了民间童话的搜集、整理和出版,这就是《儿童和家庭故事》(1812—1822)和《德意志传说》(1816—1818)。这两本集子已成为德国文学中和世界文学中一笔可贵的财富。到今天几乎全世纪的儿童都知道格林兄弟的名子,都读过他们整理的童话。

  雅可布·格林 (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是亲兄弟,他们出身一位律师之家,大学时都攻读法律,两人都在图书馆供职,稍后都成为教授,1832年都成为柏林科学院院士,晚年都在柏林大学任教。格林兄弟不是作家而是学者,除了童话、传说、神话的收集和出版之外,他俩在德语语言学上的成就尤为重大。他们在德语的历史发展及其内在的规律性的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先后编写了《德语语法》(1919—1837)、

  《德语语言史》(1848)和从1852年开始直到1961才最终由后人完成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德语字典》。格林兄弟出版的民间童话、民间传说、德意志神话对民族遗产的发掘,对德意导民族意识的鼓吹和爱国主义的弘扬起了有益的作用。3.埃·台·阿·霍夫曼和克莱斯特

  E·Th·A·霍夫曼(1776—1822)是一个多才多艺、有着广泛才能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乐队指挥、舞台设计、画家、评论家,还是一位法学家。他出身昆尼希堡一个律师家庭,大学时攻读法律,毕业后任公职。1808年后相继在班贝格,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地的剧院中工作,1816年又返回政界,在柏林王家高等法院任顾问,在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后的复辟年代,他主持正义,维护自由,为受迫害的人进行辩护,并也因自己作品中的思想可疑而受到迫害。

  虽然霍夫曼在音乐上卓有成就:他创作了十一部歌剧,一部交响曲以及一些其它作品,但从贡献上论,还是他文学创作为大。在德国众多的浪漫派作家中,他是唯一的一个享有国际声誉,在世界文学上发生影响的作家,像爱伦·坡,果弋理,陀斯退耶夫斯基,巴尔扎克等人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到养份。十九世纪俄国的一个文学团体即以他的一部小说集《谢拉皮翁兄弟》命名。霍夫曼著有二部长篇小说:《魔鬼的万灵药》(1816)、《雄猫穆尔的人生观,附有音乐指挥家J·克莱斯勒的片断》(1819—1821)和多卷集中短小说和童话,其代表性作品有《金罐记》(1814)、《斯库戴里小姐》(1819)、

  《跳蚤师傅》(1822)等。他的一些作品也被音乐家搬上舞台,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欣德米特的《卡地亚克》等。《魔鬼的万灵药》是以一个修士的自传形式忤悔地叙述了自己的经历。这个修士的先辈犯有种种罪恶,他在修道院里经不住诱惑偷喝了魔鬼的长生药汤,逃出了修道院,做出了种种恶行。故事荒诞不经,气氛阴森恐怖,情节跌宕离奇。小说表现了人的两重性和人格的分裂,以及人在恶的面前是如何地无法主宰自己,带有浓重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色彩。 《雄猫穆尔的人生观》以怪诞的手法表现了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作品通过穆尔和音乐家克莱斯勒的所见和所闻,经历和体验,展示出了世俗的现实是何等的丑恶与对艺术和艺术家的敌视,以及艺术家的内心苦闷和矛盾。霍夫曼的几乎所有作品,不论是长篇还是中篇,短篇还是童话,都是一个幻想的神秘而阴森的世界。故事离奇甚至无法现解,人物多是病态恶魔似的,性格是多重性的,但透过扭曲的形象,人们可以感到这个异常的世界与正常的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海涅公正地指出:“不过,说实话,霍夫曼作为作家要比诺瓦利斯重要得多。因为后者,连同他的那些虚幻的人物,一直漂荡在兰色的天空之中,而霍夫曼同他的那些离奇古怪的怪脸,却始终牢牢地依附尘世的现实。”

  亨利·冯·克莱斯特(1777—1811)是浪漫派运动中的最杰出的戏剧家,虽然史莱格尔兄弟,梯克,布伦塔诺,阿尔尼姆等人都写过戏剧,但都无法与克莱斯特相比。他短暂的一生共写了八部剧本,除了戏剧之外,他还写有小说以及德国文学中独特的体裁:轶事。

  克莱斯特出身一个贵族之家,父母早逝,二十一岁时从军,后进大学攻读自然科学和哲学,受康德哲学影响。他曾在魏玛做短时间的居留,结识维兰特、歌德、席勒,后在德累斯顿、柏林等地与一些浪漫派作家,如梯克、阿尔尼姆、布伦塔诺等人交往。他的生活一直颠沛不宁,感情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性格偏执,爱情上失意,浓重的宗教神秘感,这一切最终导致他的自杀。

  在他的剧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彭提西莱亚》(1808)、《哈尔布隆的凯特馨》(1810)。《彭提西莱亚》是一部充满血腥味道的悲剧,它取材古希腊神话,讲的是女性王国阿玛宗人的女王彭提西莱亚与希腊英雄阿契里之间的爱和仇,情和恨,荣誉和死亡的故事:彭提莱西亚率领她的女兵参加特洛伊战争。一天神告诉她,她未来的情人是阿契里,根据阿玛宗人的习俗,只有败在自己剑下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的情人。在战斗中她主动寻找阿契里,可她在昏迷中被阿契里俘虏。阿契里爱上了女王,他听从女王好友的劝告,要使女王醒来后相信她是胜利者,可彭提莱西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为赢得女王的爱,阿契里提出与她进行决斗,以便诈败。女王误会了他的好意,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嘲笑。这样在决斗中她射杀了阿契里,并驱使自己的恶狗把阿契里撕得粉碎,等到她明白真相时,悔恨交加,自杀殉情。《凯特馨》同样写了这样一种病态的狂热的情欲,但是从相反的角度:少女凯特馨邂逅一位伯爵,一见钟情,爱得如痴如醉,无法理喻。她到处跟随伯爵,愿受任何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伯爵曾在梦中受到神的指示:他将娶一个国王的女儿为妻。到最后,才知道凯特馨是一个国王的私生女,于是两人都如愿以偿,理想变为现实。

  克莱斯特大多数的戏剧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像梦游人一样,受情欲的驱使做出病态的狂热的不计后果的种种行动。个人和命运,理想与激情经常是处于对抗的状态,即使是他的喜剧,决定主人公结局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冥冥中一种神秘的存在。除了以激情和命运为主题的戏剧作品之外,克莱斯特还写有历史剧《赫尔曼战役》(1808)和讽刺喜剧《碎瓮记》(1808)等。

  克莱斯特虽然以一个戏剧家著名,可他的小说也享有盛誉。与他一些浪漫主义戏剧作品不同,他的小说却多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品有《智利地震》、《O侯爵夫人》、 《马贩子科尔哈斯》等。这些作品的题材都取自现实,植根于个人和社会的对立和冲突,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艺术魅力。《智利地震》讲了一个悲惨的故事:一对恋人在大自然的灾难地震中得以不死,然而却逃不过伪善的教会和社会的偏见和习俗带给他们的灾难。《马贩子科尔哈斯》通过一个善良的人被逼为盗抨击了司法制度的腐败和不义。

  克莱斯特的作品有着尖锐的社会批判意义,但同时也有着某些消极的东西,特别是他的一些所谓的国家主义戏剧,如《洪堡亲王》等,有着民族主义甚至是沙主义的色彩。

  浪漫派作家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一些我们中国读者也熟悉其作品的作家,如写有《一个废物的生涯》的艾辛多夫(1788—1857),创作有《水妖》的富凯(1777—1843),童话作家豪夫(1802—1827),创作《一个没有影子的人》的恰米索(1781—1838)以及乌兰特等人。限于篇幅,这里只能从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