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还原一个名字

作者:方鸿辉




  郭申元,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在2000年第27期《新民周刊》上首次读到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的报道:郭申元“是一位在人类抗癌研究的顶级赛跑中成绩最为优异并接近终点冲刺,却毫无防备地被癌症这一宿敌猝然击倒的选手。”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理查森教授说:“郭博士的过早逝世,令人痛惜,但是他所做出的贡献要远远超出比他活得更长的人。”他称赞郭申元博士是“爱因斯坦式的人物”。
  ……
  受家庭和周边浓浓人文环境的熏陶,郭申元从小就有一颗仁爱之心。小学四年级,父母欲激励他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为他请了一位数学辅导老师,仅仅两个月的家教,点拨了他的思维,数学成绩就上升为班里第一名。郭申元也跟这位教学有方的老师成了“忘年交”。初中毕业那年暑假,郭申元去看望这位数学老师,知道老师得了胃癌,焦急的他一定要妈妈答应为老师请肿瘤医脘最好的医生,然而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老师的性命。追悼会上,郭申元的双眼哭得像两只红灯笼。当晚,小小少年的心灵怎么也平静不了,翻身起床,在日记本上写下:“可恨的癌症无情地夺走了我敬爱的老师。癌症这一恶疾每年要夺走世界几百万人的生命,这真是个可恨的魔鬼!我从现在起,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要付出全部精力去攻克癌症。”少年的志向,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倔犟的郭申元立下誓言后,义无反顾。1988年,被保送到复旦大学后,他毅然选择生化系,并立志要为中国摘取一个诺贝尔奖。
  1990年9月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本科,他依然选择生化系,专事抗癌基础理论学习。谁知道,在俄亥俄听的第一堂课,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老师开门见山地说:“要吃这碗饭,把命交出来!”
  怎么?搞生化竟有这么危险?
  伴随学习的深入,郭申元才体会到老师说的确实如此。生化是一门新兴科学,进入这门科学的应该是勇敢的拓荒者。别的学科也许很快能出成果,可生化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年出不了成果是常有的事。搞生化的人注定要在单调、孤寂、清贫的实验室里苦挨。
  这一切都还算不上最可怕的,也还不至于“把命交出来”。可是,面对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剧毒物质的渗出,病毒的感染,倒是性命交关的。生化实验室是一个人为强化了的环境,就连辐射、毒性、感染也是被强化了的。科研人员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做解剖实验,一不小心划破手指,病毒就可能侵入。谁能保证一辈子不闪失?因此,不少科研人员一旦有了一些科研资本,有了些许新的成果,也就洗手不干,敬而远之了。
  郭申元没有。
  他一旦选择了这项他认为伟大的、能拯救癌症病人的事业,就义无反顾,甘愿冒险,一干10年—要不是英年早逝,他还会在这“把命交出来”的实验室继续干下去。因为郭申元心中有着一轮为全人类造福的不灭的太阳,他深信科学的真理,在攻克癌症的征途上,照亮郭申元前程的永远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太阳!
  为了实践这个伟大的信仰,郭申元有这样的自勉格言:
  时间是金,时间是力量。
  生命=时间+信仰。
  中华是我根,
  哺育我长大的是中华大地。
  人在万里之外,祖国在我心中。
  22岁(1992年)那年,郭申元以全“A”成绩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全美优秀生”称号。时隔两年半,又获得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并顺利通过博士资格考试。1996年5月,郭申元加入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团体—Phi Kappa Phi,并成为终身会员。
  在以后短短的四年间,郭申元相继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生物化学学报》、《细胞学》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5篇极有影响力的前沿科学论文。
  1999年圣诞前一天,当郭申元被确诊为肝癌晚期时,他没有被这可恶的“生命作弄”击倒,反而更理智地要与时间赛跑,在人生跑至终点前,一定要让科研结出硕果。那天,他同往常一样,毅然走进了实验室,为防止干扰,竟把实验室的电话也拔掉了。那一夜,实验室的灯光一直未熄,分分秒秒都在跟时间赛跑,以顽强的意志,与生命抗争。人痛苦到极点,心理却坚强到极点,这种承受力非常人所能。郭申元就用这样的形式,送走了生命中最后一个圣诞夜。
  2000年1月3日,根据权威医学专家的意见,郭申元接受了肝大部分切除术。手术后,刚能坐起来,他又在病床上用手提电脑撰写论文了。不满两个月,他又固执地要回实验室工作。母亲竭力劝阻,郭申元平静地央求:“妈妈,我只有去实验室工作,才能恢复得快些……”至今在郭家留存一张催人泪下的照片:郭申元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在母亲扶持下艰难地走向实验室……这是郭申元对“生命=时间+信仰”的最好注释;是一名勇士在战场上的最后冲刺。
  临终前,郭申元对父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爸爸,请不要为我难过。这些年来,我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分钟。我很开心,我活得实实在在……”
  带着在生命科学史上很有建树的郭氏猜想,郭申元走完了29年短暂的一生,然而也是精粹的一生,用生命谱写了追求科学的辉煌篇章。郭申元生命短暂,精神却绵长永恒。诚如著名海洋科学家汪品先院士为纪念郭申元博士所题写的:“生命的价值,在于浓度而不在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