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链”上高利贷的日子

作者:丁秀玲




  为了还债,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再去借高利贷,所欠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最辉煌的时候朱甫华身家近千万元,动辄出入高档酒楼,风光无限,而如今记者颇费周折地在莎车县他的家中见到他时,他已经像惊弓之鸟,面容憔悴,一记敲门声都会令他胆战心惊。
  朱甫华是新疆莎车县建筑商,因借高利贷倾家荡产。为躲避债主,他昼伏夜出,不让任何人知道自己回来的消息,如今连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都不知从哪里筹措,妻子王成英几度有轻生的念头。
  
  “千万富翁”落魄
  
  “朱老板吗?知道,知道,他是被高利贷给整垮了。”在莎车县,记者遇见的三四个当地包工头不约而同地说。
  在这个新疆人口最多的县城里,朱甫华多少算个有名的“富翁”,许多人见证了他颇有几分传奇的发迹史,也看到了他如今沦落的窘况。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一个卖卤肉的小贩做起,来自湖北的朱甫华完成了原始积累,1994年,因“赶上了西部大开发”,朱组建施工队,投身于工程建设施工中。到2000年,除了揽活“搞建筑”外,他还自己出资建造了价值600余万元、面积4000平方米的商住两用“甫华大厦”,自己开的“小肥羊”火锅店生意也红红火火,到达个人事业的顶峰。
  之后的5年,朱甫华迅速完成了由盛到衰的过程。
  朱甫华说,2001年,自己承建的一笔工程款一直未能到位,银行贷款又迟迟批不下来,为了付工人工资和材料款,他情急之下借了10万元的高利贷。为了还债,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再去借高利贷,先后欠下20余笔高利贷本息,所欠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从借高利贷开始,我赚的所有钱都是给高利贷债主赚的,甚至连自己亲戚从三峡移民来疆的20万元安置费也还了债。”朱甫华苦笑着说。
  几年逃债,朱甫华由原先85公斤的体重瘦成了72公斤。
  因为经常要出门躲债,妻子孩子甚至在过春节的时候都会遇见上门讨债的人,饱受惊吓。一双小儿女还在上学,大女儿被迫辞了职,专门帮父亲打理债务纠纷。
  粗略计算,2001年至今,朱甫华至少偿还了300万元高利贷,现在连本带利仍欠150多万元。为了还债,朱甫华将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甫华大厦”卖得所剩无几,在叶城县的一幢价值40万元的房屋也搭了进去,但仍未能填满高利贷的黑洞。
  2006年年初,7名债主以“民间借贷纠纷”为名联手把朱甫华告上法庭,4月,法院判朱甫华败诉,由于债主之一申请了财产保全,他惟一的希望——“小肥羊”火锅连锁店也被迫关门。
  至此,朱甫华一家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
  
  公开的“秘密”
  
  在莎车县,记者了解到,朱甫华的境遇并非个案。
  小老板肖兴朝说,我虽然没借过高利贷,但也知道哪些人在放,就那么几个人,这在莎车县是个公开的“秘密”。从借贷的手法,到催债的方式再到贷款的人,很多人都能娓娓道来。
  由于手头紧,50岁的莎车县小老板宋自发曾经借过2万元钱高利贷,约好一个月之内还24万元,算下来年息竟高达240%。宋自发说,从那一次后,他就再也不借高利贷了,“主要是利息太高。幸好我很快还掉了,一旦还不上,我可能就跟朱老板一样了。”
  原莎车县永兴塑钢窗厂的老板刘中全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于2001年借了放贷人6万元债务,当时约定是10%的月息,由于自己的工程款没有及时拿到,至今已陆续还了对方13万余元债务,直到现在还欠16万元没还清。
  从6万元债务变成29万元,这个数字还极有可能继续增加。刘中全说,莎车县的高利贷不仅利息高,还采取“驴打滚”的形式(即这个月没还,下个月连本带息再次计复息),很可怕。如果不及时还,“利滚利”一年下来数目就很可观。只要有一个月还不了,“驴打滚”“滚”下去,这辈子就别想还清了。
  为了躲债,刘中全换了两三次手机号,人躲在喀什市,光搬家就搬了两回。
  刘中全说,都知道放高利贷犯法,所以利息一般都是口头约定,借债人打的都是借条,借贷双方到一定时间就会按约定利息“换条子”,写的还是借据,旧的条子一般就作废或销毁,这样表面上看是民间借贷纠纷,谁都看不出是高利贷。
  这其中的“潜规则”是:大家心照不宣,彼此不说破,所以很少有人去公安局、法院告状。只是这次由于放贷人申请诉讼保全,抢占“小肥羊”,斩断朱甫华惟一的翻身希望,债主纷纷登门,他才决定孤注一掷。
  据朱甫华说,在莎车县公开活动的放贷人有不下20余人,年利息为60%至300%不等。其中有一位“大姐大”利息高,手下还养着十几个“打手”,谁敢不还?他的说法得到了其他几位受害者的证实。
  
  受害者都在观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县法院干部说,这些放贷人大多没固定职业,赚钱的方式一是给建筑商等工程周转放高利贷,二是为赌徒“放架子”(当地俗称,指提供赌资赚取高利),“利润”更为可观。两年前莎车县有人开赌场,曾经有人“放架子”一晚上就挣几千元,利息高得没法计算。
  这位法院干部说,莎车县高利贷现象已存在十几年,近几年更是从地下走向公开,却从来没有受到过权力机关的打击。这是因为放贷人身后多少都有社会势力做“支撑”,甚至有利益关系。
  记者通过电话向某放贷人求证时,她对放高利贷一事矢口否认。她说因和朱甫华老婆经常一起打牌,关系不错才好心借给朱甫华钱,并为其担保向朋友借钱,没想到竟被诬陷,朱甫华“血口喷人”,“良心被狗吃了”。
  她称自己靠“倒玉”(即倒卖玉石)牟利,在县城周边还开有小工厂,记者问她借钱是否有利息时,她始终没有正面回答。
  莎车县公安局的说法是,莎车县是否存在高利贷现象,公安机关目前还没有掌握。由于民间借贷都是私人之间的私下协议,只要不告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很难掌握真实情况”。
  有意无意中,莎车县法院充当了放高利贷者“讨债人”的角色。一位在莎车县法院干了20多年的法官说,此前某放贷人通过法院诉讼已经成功了一次,所以才会有对朱甫华的再次诉讼。
  在法庭上,朱甫华“高利贷”的申辩并没有得到法院的重视。
  为躲避高利贷债主追债,已经逃至外地的原莎车县包工头唐建春说,因为欠了很多高利贷,债主们通过法院曾多次拘留自己,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举家外逃。他说,莎车县和他有同样经历的人,至少有20余人,但很多人逃出莎车县后,根本无法联系上。
  对于朱甫华的层层上告,许多高利贷受害者都在观望。刘中全说,他们顾虑的是,自己全部的事业都在莎车,那些放贷的人都是在莎车有根基的,一旦这个“盖子”揭不开,今后怎么在莎车呆下去?朱甫华并不是莎车县受害最大的,还有一些大老板们都深受其害,只是他们底子厚,现在还能撑下去,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朱甫华已经“被逼急了”。
  (陈 璐摘自《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