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奥运市长”郭金龙

作者:安库雷 林珊珊




  
  2008年1月26日,郭金龙正式出任北京市市长。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之际出任北京市市长,60岁的郭金龙因“奥运市长”身份而备受瞩目。
  
  成长在四川
  
  郭金龙是南京人,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出生在鱼米之乡江苏,成长在天府之国四川”。1969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郭金龙被分配到四川忠县(现属重庆),在“那个小山沟”里一干便是16年。
  1970年在忠县水电局,大学生郭金龙和其他人一样,穿着背心爬电线杆,拉电线。
  1973年,由于曾任南大排球队主力队员,郭金龙被调到体委做教练。在那里,他看中了一位名叫周建安的孩子,并坚持推荐身体条件并不出众的周建安进专业队。20多年后,周建安成了中国男排的主力二传,现在,他是中国男排的主教练。
  1980年,郭金龙成为忠县文教局的副局长。这期间,他推行教改,摘掉了当地特有的“帽子班”(小学设初中班,初中设高中班),大幅提高了忠县的高考升学率。
  1981年,随着文化局与教育局的“分家”,郭金龙也成为文化局局长。文教局分家后,文化局用分得的两万元公款盖了栋五层小楼,一楼作为办公室,其他四层作为职工宿舍,共八套新房。在分给文化局同事一人一套后,局长郭金龙自己没要,把最后一套房子留给了一名即将分配来的打字员,他自己则和妻子继续住筒子楼,在走廊里做饭。
  当时,任县委书记的黄登银考察郭金龙时,认为他“思想素质好,综合素质强”。“他特别擅长平衡和调节工作,好多矛盾他一出面就解决了。”黄登银说。
  黄登银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春节前,忠县全县停电,他打电话给郭金龙,让他组织水电局同志去抢修,“当时没叫他直接去的”,结果郭金龙直奔电站,现场指挥,终于在大年三十让县城恢复供电。因为担心再出问题,郭金龙随后又在电站守到了大年初一。
  1985年,忠县成为四川第三批体改试验县,郭金龙专门写信给万州地区行署报告改革情况,并在县长会上阐述改革思路。当时四川省农研室主任李步云也参加了这个会,对他很欣赏,还把他的信转给了到会的各个县长。
  很快,郭金龙被调入省城,成为省委农研室副主任。黄登银回忆,当时是省委书记杨汝岱亲自打电话来万州要人。
  
  西藏11年
  
  在省委农研室锻炼两年后,郭金龙于1987年出任乐山市委副书记,并于1990年当选市委书记。期间,他曾数次深入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现场办公,帮助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1993年4月,郭金龙当选四川省委副书记,但仅仅8个月以后,他就调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2001年,适逢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在这一年,郭金龙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推动了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的召开,并由此进一步确定了内地与西藏的对口援助。现在,由川藏北线进藏的游客,拐入昌都这座西藏第三大城市,很远就可以看见昂曲与扎曲汇合处颇为光鲜的澜沧江天津广场——这就是昌都地区8个受援项目之一。而媒体多有提及的是,他任内还促成了青藏铁路的开工。
  郭金龙主政西藏期间,媒体称其“为西藏的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2年,年楚河发水,毁了不少田地。春耕在即,郭金龙立刻叫秘书给主管农牧业的副书记打电话,让他从拉萨赶来。“上午还在调研,下午计委、农委、电力、交通等十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就赶到了日喀则,调研变成了现场办公会。”记者感叹郭金龙的果断,“要知道,拉萨到日喀则近400公里,那时候还有100多公里是土路。”
  
  安徽朝东
  
  2004年12月,郭金龙转任安徽省委书记。彼时,这个中部省份还没有从王怀忠死刑和“大头娃娃”假奶粉的震动中走出来。“我刚来的时候,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评论,说安徽有一座金山(省长王金山),现在又来了一个金龙,如果再搞不好怎么办?”郭金龙后来对记者说,“我深知责任重大啊!”
  2004年12月17日,郭金龙履新后第二天,即赴马鞍山、芜湖、巢湖调研,接着,他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安徽的17个市。
  2005年2月2日,从南京走出来的郭金龙率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南京考察。在江苏省委、省政府举行的欢迎仪式上,郭金龙说:“除了拜年、感谢,我们还要表达寻求合作的愿望和借力发展的决心—主动呼应长三角的战略协作。”
  媒体报道,在一次省的内部会议上,郭金龙向所有与会官员发问,究竟是围绕着安徽自给自足的经济来建设公路交通,还是向着以上海为龙头的整个长三角地区衔接建设?“若以省内中心城市为重心修建公路设施,肯定不能最优地配置安徽的资源开发。”他判断。
  “东向”成为安徽的关键词,有媒体形容,这是安徽的“华丽转身”,郭金龙带给安徽最大的变化是“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和郭金龙接触过的人都会说,郭金龙是个富有激情和感情的人。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年初一曾上街看望环卫工人,在雪中,他给工人们鞠了一个90度的躬。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反问记者:“和平年代一个领导干部干什么?整天读几张报纸、喝喝茶、你好我好大家好地过日子?那不行,我们自己一定要有崛起的一股劲。”
  
  “后奥运”北京
  
  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北京要拐向哪里?这是很多人的担心。但郭金龙充满信心,他对“后奥运”时期的北京各项建设有一套完整的理念及部署。
  郭金龙明确表示,北京经济发展不会在奥运会前后出现大拐点。他说,北京的经济发展是个可持续的发展,国际上一些城市靠举办奥运会出名,之后又被“冷落”,但北京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经过举办奥运会将更显光辉;“北京有决心、有信心做好‘后奥运’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