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8期
扎西才让:银子的光辉
作者:耿林莽
静坐,沉思,这是诗人经常择取的“生活方式”并由此进入“境界”、感受“寂寞”。让自己陷入冥想,让想象的翅膀在平静得近乎死寂的生活的河面上激起层层涟漪。这一段独白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诗篇,以及一个诗人进入诗思的那条幽幽小径。
先读一下他的《在世的倒影》吧:
群岛已退隐山林,野兽深匿了它们的踪迹。
我一个人坐在山坡上,远处是巴颜喀拉起伏的玉脊,近处是一大片又聋又哑的赭色草地。
那个寺院的活佛已圆寂了。檀香树下的农妇大梦初醒就有了身孕,檀香树的枝叶还未脱尽绿色,它也在静寂中梦见了自己的来世。
尕海湖畔的野草,又将根须伸进水里。我俯下身.看到自己在世的倒影,被水波鼓荡得模糊不清。
我终会离开这里.离开这里……
我想我是厌倦了这秋风翻动下的无穷无尽的日子。 -
她将我们带进“退隐”的山林,在巴颜喀拉起伏的山脊和“又聋又哑的赭色草地”上,诗人俯身而视的是水波荡漾中自己的倒影。“又聋又哑”的草地,这“又聋又哑”是一个创新的特写,她反衬出了诗人心灵的孤寂感。其实诗人何曾是“心若止水”,在水中荡漾着的自己的倒影引唤出的是一种人世渺茫、虚空的苍凉感:“我是厌倦了这秋风翻动下的无穷无尽的日子”。这与《查找一个熟人》中的那匹有如里尔克笔下的“踱来踱去”的“豹子”的心态相一致。不同的是,《查找一个熟人》的环境是日常生活的“家”,翻松花鱼里的土,查找一个熟人的地址之类的日常琐事,终不能使他的“无聊感”得以解脱。这种“豹子”的感受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背影是现代人处于漠然或麻木状态下的莫名的焦躁与不安。
扎西才让的散文诗在艺术上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从不故作艰深,那些直抒胸臆的散文式倾诉或独白,都有极具诗性情怀的心理色泽、音乐调式,和语言魅力,这种质朴亲切中的诗美质地,我觉得只能以“银子的光辉”作比拟,才较为贴近。
试看那一章《八月》:
太感伤了啊,我的青春时光像干草一样,被一车一车运走。
每一车都蕴藏着隔世的月色,每一车都有黄金打就的阳光。
且不说田野里那安然下坠的乳房,也不说那藏红花疯长的山梁上,煨起的缕缕桑烟,已不在低空轻扬。
太感伤了啊,八月的西倾山下,渐渐退去的是三河一江的吟唱。
将青春的时光比作干草,“被一车一车运走”,是何等新鲜的意象。妙在这“干草”中所蕴藏的乃是“月色”和“阳光”,生命中鲜活的光芒!不要谴责诗人散布的“感伤”情结吧,他所表达的是人人皆有的对于生命的依恋,对时光消逝之无能为力的无奈。“山梁上煨起的缕缕桑烟,已不在低空轻扬。”如此优美的诗语言,是无法使人不为之动情的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