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人物四章
作者:郑小琼
乌江不是尽头,纤纤素手握住溅血的诗歌,小女子思念的依旧是那个霸气凌天的王。
王千年之后是你,偏安的南宋王朝的小女子。
你在南渡的小船上拔出一鞘金质玉声的诗歌,于是,它凛冽的寒光照亮了低暗的南宋王朝的额—头。
你千年之后是我,一个四川的小女子,在闷雷滚过的午后,读出了一场豪放的大雪,淋湿了枯死数年的心。
过不过江东,霸王的那一柄长剑在天空划出了巨大的疑问。
江东有父老乡亲,江东有故国王朝。如今江东在金兵的铁蹄下泣血啊。我恨,我只是一个柔弱女子,不能渡江东,赶金兵于千里之外,还我江东的河山。
你不能再问那卷帘人是谁了,要问,就问桌上的笔墨纸砚。那里有一腔属于活着的大宋子民的热,虹,那里有一统江山的气概。隔着的是千年,我在午后磨着这瓶陈旧了千年的墨,磨着一颗属于炎黄子孙的心。
轻的、重的、浓的、淡的,只需要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横的、竖的、平的、直的,曲的过不过江东的理由。黑字白纸,不管它是意是象,也刁;管它是勾是划,更不管它是随性随意,只要它是用一颗热血的心裱成的,它便会在历史的深处铮铮作响。
是小女子又有何妨?同样有206块骨头,一颗沸腾的心,一身硬气。
郑板桥
我只是数百年后,在一张叫板桥的纸上走过,走在那条铺满了中国式的气节的竹子中。我们同是郑姓的人,你是百年前的男子,我只是百年之后,一个小小的女子。
我跟在你的脚印背后,目睹一个个瘦骨伶仃的脚印,它们触目惊心啊!你迎风而立的背影让小女子误认为是窗下那一根篁竹,任它东风也好,西风也行,北风也罢。只有你是那样的不折不摧,不卑不亢,站着,迎风送雨,沐霜淋雪。
也许这个年代因为家境不富,身世不赫,做官不贪,才会有一个“瘦”字了得。
竹瘦,你瘦,瘦得同病相怜,瘦得心心相印。可惜数百年之后,你屋后那一片修竹,让人砍了,进城,做了一根沽名钓誉的钓竿,钓得职位、官衔、钞票,川贝便钓得二奶几个。
我一直在询问,同是郑姓之人,你为何不肯留一根给我,用来钓今夜儿缕苍白荒凉的月色。
陶渊明
亲耕三亩薄田于西山之外,就能逃避世事,昨天的三张税单尚挂在还未成熟的稻子上,还有支书家儿子的喜筵、女儿的嫁礼,连同村长老母亲的八十大寿,乡长们的啤酒肚……又如何能一个悠然南山呢?还是学着你用泥土写诗,写那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稻菽麦粱……用那半蘸蓝墨水半蘸泥土的狼毫在土地上写下一个中国文人的良心,以及一段不肯弯曲的硬腰。千年之后的今天——
一个以诗人的名义行走的人,注定是一个贫穷的人。但我仍会取南山那一缕气节,在蓝墨水与碳素墨水的上方,在税收与摊派堆积的中国农业上写下一行叫诗的文字,那些速成的杂交与化学污染的生态田园更需要用一种诗的骨头和节气来保持一株农作物以高贵的姿势站立,那些让口号与主义涂抹的诗歌更需要用一种古典的农业精神来喂养。做官的诗人们告诉我如何半抓官衔半抓钱财,在诗歌的名义下;经商的诗人们告诉我如何将悠然南山作为一种房地产的文化开发,让那些钢筋水泥也涂上归去来兮辞的风雅。
我,一个千年之后的小女子,还像你一样在这半亩诗歌的土地上.以一种古典农业的姿势锄草溪东,坚持背诵清明种豆立夏种瓜的农谚,虽然这不再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年代,但我相信在露水的温热里还会有你留下的一串脚印。我相信真的诗歌——
仍需用一种古典的田园方式来精耕细作;
仍需用一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支撑;
仍需用一种悠然南山的菊花之心来喂养;
仍需用一种不做官来不经商的苦心经营。
我相信落拓的太阳会照在诗歌的田园上。
苏 轼
月光。核桃。一轮大宋的明月沿着长江涌起,照耀,那条鳊鱼从江中游过。春红柳绿,只有静静的长江如绸流进汉字的词牌巾,只有汩汩的涛声淹没了多少悲欢离合。
你不停地放逐着门己,从四川到京城,从京城到黄州,从黄州到惠州,怅然北望,在你的腹稿中装满的是赤壁的涛声,一腔属于大宋子民的人间疾苦。但你牵挂的河山不过是赵姓寡人的一件家什。它不过是——半云山雾水,一半朝官野民的天下。
千年后.明月亮起的江山在簌簌的落花声卫,在低回的细语中。三千亩荒芜的田园,—卜里路长的村民涌进城市,只有,一位七旬老人锄草溪东。剩下名日繁多的摊派又岂是这无用诗句所能说得清楚的啊!
应不应该上疏啊,但是上疏又有何用。唉,我一个千年之后的小女子,一支笔还未写下只字片语,三个橡皮章就压了过来。倒不如放逐自己,去长江边钓那桃花时节的鳜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