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拳头大的鸟巢(外二章)

作者:伍小华




  窗外有一棵槐树,碗口粗。五月里,白花花的鬼花儿和清亮亮的鸟声,将槐树包围、就在这里,我从日子的缝隙处发现了那只鸟巢,拳头大。
  当然,巢就筑在门和绿的中央,加上扑鼻的农香,我明白了,鸟儿——小小的红嘴蓝羽的无名鸟儿,为何要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筑巢。
  我是一个喜欢假想的人。有一天,我越看那只鸟巢——那只“拳头”,越感觉捏着点儿什么了?比如希望、理想,或者飞翔……
  我甚至感觉到了那只“拳头”为何抓住一样吗儿心目中认定的东西就不放的原因——直到耶天大风从我意料之中刮来。树叶、鸟声、白色花朵都刮落了,簌簌地落到地丽,惟有那只鸟巢:那只拳头仍就死死地抓住明天不放。
  ——因为鸟儿坚信它心中捏着的!
  两只红嘴蓝羽的鸟儿,在五月,在阳光里,一会儿钻入浓密的树阴,一会儿又飞往周围的土地。每一次,我邮发觉空气中有什么东西在颤动:细微得不易被常人察觉的那种。
  在这时,如果有一个人再诗意地想:把那只吗巢,再想象成别的什么,例如一颗安放在槐树深处的心脏。真要是那样,也许不久,那枝筑有巢的树桠,定会有一种沉实的跳动之音。
  因为,那颗心脏里装着这人世之外、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和温暖呢。
  
  一束阳光在我书桌上来回走动
  
  午后,一束阳光巧妙地越过重重障碍,悄然来到我的书桌上,背剪双手,来回地踱着方步。像在思考,又似欲告诉我什么,无声的足,踩在找那陈旧而又简陋的书桌上,留下很隐秘的痕。
  书桌的中央,是我刚打开的诗集,和我刚抄完的文稿。当它跨上书页的一瞬,我听见了一声关节的响动。它在诗集里走动,仿佛要从中发现蛛比马迹,又仿佛要想钻过纸而,走向更深处。
  它突然低头,将嘴唇紧贴纸面,亲吻……
  它具定嗅到了除了芬芳之外的别的东西;它也肯定吻醒了一些沉睡已久的词语,甚至别的什么,比如诗篇中藏着的那几个春天。
  后来,它的细小的脚下步终于踏响稿子,那声卉像要钻进人的骨头,它驻足在稿子右上角的我的名字前,一动不动地凝神注视。它感觉这几个字既谙热又陌生。它被那几个结构简单的字体深深地吸引了。
  它要用它针尖儿小嘴去读出这几个字的内蕴。当三个音节同时从它的嘴里吐出来,它感觉音色并不好听,声音也并不响亮。
  但它总想因此而抒情,总想呐喊,总想读出几分内疚和歉意。它甚至忘掉自己仅仅是一束人们习以为常的阳光了。
  夜幕降临了,它必須随太阳一起下山去。它阔步向西山走,身后拖着一长串滞重的悬念。
  
  玉米拔节的声音
  
  他拜欢听那声音:干脆、直接,不施粉黛。但、不是所行人都能听见那声音的,山绝非任何时刻都能听见那声音的。
  最好是选样在月光下。也最好足选择玉米齐腰深时。甚至最好是放齐一切私心杂念后
  深夜里,偶有几声虫鸣,那元碍,他在玉米林边找一块石头坐下,台风吹过,那也无碍。
  他就那样独自坐着。看月光洒在玉米林上又悄然滑落。看月光洒在山洼里,山洼更加祥和宁静。看月光洒在辽阔的心情上,轻轻漫溢。
  听吧,“嘎吧”一声响过之后,按着又响过一声。他听那声音时,感觉很有些熟悉,像在哪儿听过:童年吗?不,是少年。那时,他走着,或站着,或躺着,身上不时就会发出那声响。
  他明了那声响过之后,野心特别的舒畅而自如,他明了那声响过之后,先前需踮脚才能看见的东西,如今也无须踮脚了。紧接着——
  又是几声响过之后,他顿觉腰板子也硬了。骨脊也可以支撑一些零碎的生活了。
  夜渐渐深了,月色更加剔透。寂然中,土地里玉米林的一举一动他都能知道。但此时,他才听见七八声的响动呢,他明白,越往夜的深处走,越会听见更多的响声。
  甚至,整片玉米林都响动起来,那才是种享受呢。他心想:不要小看玉米林,玉米都选择在夜里赶路。所谓“拔节”,其实那是玉米们在自己的身体里赶路。它们采用这种方式去追赶明天的太阳,去追赶又一个个即将来临的日子。
  让人激动的时刻终于来临,他终于听到生命成长的序曲。那是运动场上的竞走、万米长跑;那是背跃式跳高、花样游泳……
  他感觉那就是从自己的体内发出的,但当他真正将耳朵紧贴在身体上时,好久也听不见那熟悉的、刚刚从玉米林中发出的声响了
  他终于明白了。因为,他已过而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