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许淇画并文赏析
作者:许 淇
试想,创造了这种文体的贝特朗,还有可能在生前出名吗?热衷于名利之徒,请勿闯入散文诗的领地。贝特朗一生默默无闻,他的葬礼只有一位孤零零的友人跟随在他灵柩之后。这位友人,在他死后第二年就出资将他积压在出版商那里的《夜之卡斯帕尔》出版,完成了他的遗愿,三十四岁便贫病交迫而离开人世的他,得此一知己足矣!这位纯洁的友人叫大卫·当热,是雕塑家。贝特朗临终前呼唤着:“亲爱的大卫,我的恩人,我们还能再见吗?……”令人唏嘘不止。
十九世纪上半叶本是法国浪漫主义盛行的时代,卸陡然发出了另类的声音,虽然不合时宜,却开风气之先,为后来的一系列大师名作提供了样板,这就是《夜之卡斯帕尔》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所在。全书几乎铺满了黑夜的暗色调,如同黑幕布的舞台出现了强烈的追光,仙女、巫婆、帝王、爵爷、平民……情理交融,虚实相生。新浪漫主义、象征派、超现实主义都在那里找到想象的火种、灵感的源泉。
然而,这位意大利出生,童年时便移居法国第戎、年轻轻的便死在巴黎的诗人,在巴黎为生计干过各种零活,却连一双穿得出去的鞋都没有。圣佩甫说他是“落到岩石上的种苗”。他短暂的一生就写了这一本散文诗集,却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