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赏析

作者:许 淇




  夏加尔是我喜欢的现代派画家。我打听了一下,真有不少人也喜欢他,因为他体现了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原则:他的“民族的”并非陈旧的、僵固的、死亡了的东西,而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灵魂,融合在现代世界中。所以他从俄罗斯的雏捷布斯克城犹太聚居区的出生地,跳到彼得堡学画,然后经当时国家杜马一位父辈的赏识和推荐,跳到世界艺术中心——巴黎,完成了他的“三级跳”。有一批来自世界各地到巴黎的艺术家,如意大利的莫迪格里簧尼,俄罗斯的苏蒂纳,日本的滕田嗣治等。很难说他们应该属于哪一派,于是冠上了“巴黎派”的称谓,“巴黎派一人一风格,互不相同,夏加尔的画里充满了神秘的诗意,本身就是散文诗,他的画里经常出现天使、幽灵、母牛、拉比、新嫁娘、无名的花束、朦胧的吻、白俄罗斯小城镇的月亮、月牙形的松软的面包……那是别人的画里没有的。他是巴黎派中的佼佼者。
  到了巴黎之后,他怀念故园,第二次回俄罗斯,碰到十月革命,八年以后才得以移居柏林。自传用犹太意第绪语写成,措辞独特,经妻子翻译成法语出版。翻译家余中先先生在前言中说:“夏加尔的原文句子简短,用词简练,文笔清畅,如诗歌一般富有丰富的节奏感,读起来如同散文诗一样朗明上口。”
  我之所以作为散文诗摘抄它的段落,因为它是长篇叙事散文诗:诗的内核、语言的张力、音乐感、立体结构、从不叙述而是描绘,凡散文诗要求的元素,它都不缺。相反,我们有的散文诗却味同嚼蜡,即便配上音乐,也丝毫不具备声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