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四十年代几章散文诗

作者:耿林莽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是抗日战争,继之以解放战争岁月,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诗人们在极度艰苦困难的环境下写作,中国诗歌并未陷入停顿或萎缩。以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为代表的现代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诗艺有着明显的长进。散文诗也延续着三十年代稳步提高的势头。健康地成长,并不如某些人所言,“处在最低落的时期”。在革命根据地、抗战大后万,以至“孤岛”上海,都有散文诗作家在执笔,并出现了一些新人。如彭燕郊、陈敬容、莫洛、田一文、叶金、刘北汜、公刘、郭风、李耕等,他们中有些人现在仍然健在。值得一提的是,与二十年代的散文诗创作不同那时一些名家都以写小说、散文为主,不过偶然动笔写一点散文诗,四十年代的一些作家,却常以散文诗为其写作的王要样式,可以说逐渐走向散文诗专业写作的路子,这对于散文诗的发展,当然是有利的。
  譬如九叶派士诗人陈敬容,自三十年代起便活跃于诗坛她的散文诗不仅数量多,质量也很高,可推力冰心之后最重要的散文诗女作家之一,著有《星雨集》《远帆集》等散文诗集。连一章《陨落》,以非常委婉细致的笔触,描述了她寂寞多情的心态,可谓丝丝入扣。窗上雨滴,圆润地叩击着她的心灵,随即引起“甲虫在纱窗上飞扑”的明亮,与似醒似睡的梦思。“我现在是醒着吗?”这样速离恍惚的感觉,何等自然地应运而生。于是又有了“微风轻轻飘过”,碎在树叶上的幻觉,更妙的是由之引向了白发秋霜、黄叶衰草的许多联想,构成了色彩纷呈的美的境界。这章散文诗充分显示了女性作家特有的抒情魅力,也显示了散文诗特有的善于体现细微心理与环境相融合的优势。
  田一文也是一位多产的散文诗作家,著有散文诗集《襄萤集》《向天野》等。这章《求乞者》,在构思与结构上,都富独创性。一个求乞者,两个求乞者,乞求的并不是金钱或食品,而是光,是精神的需求。在结构上取不断转折、层层推进的手击,直逼主题,“你给我一点吧”,“但我没有”,从而将“兄弟,这世界真冷,真暗
  夜色围着我们”这一时代的大背景十分突出地袒露在读者面前。这种手击,是新鲜的,也是有力的。就结构及其总体上的象征性,以及主题的宏阔与深远而言,堪称散文诗的经典之作。
  刘北汜的《曙前》则是以小喻大,从另一角度体现了解放前人们在黑暗统治下期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他写古庙、柏树,和阴森森的树影,这一切均是为了将那个时代县象化的“缩写”。长期处于言论不自由环境中的中国作家们为了表达一点心声,实在是煞费苦心呵。
  从这几章作品可以看出,那时的散文诗已经连新走出了与散文界限模糊的困境,找到了自己的一些表现特色,像《陨落》和《求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