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故乡酒(外二章)
作者:谢正龙
今晚,让酒靠近城市的边缘,靠近我的孤独和眷念。
这壶酒让我泛起幸福而温暖的潮水。
在“打工”这个词里,我一直在折腾、奔波,有如酒在壶里隐忍、漂泊。睁开眼睛,我听到城市的喧嚣;垂下眼睑,我看到乡村的背影。在城市和乡村的罅隙里,长出羸弱纤细的乡愁。
这壶酒,拉近我与故乡的距离。酒里,映现出故乡的田畴阡陌、麦海稻浪、高天流云。
这壶酒,溢出高粱的醇香、井水的清澄。一滴滴酒。一粒粒故乡的方言,如亲昵的呼唤,殷勤的叮咛,抚慰我内心的伤痛。
夜阑人静,从酒里,我尝到了心酸和无奈。
一个刚强的汉子,被这壶酒放倒,烂醉如泥。酒在我体内奔跑,寻找一条回乡的路。
这壶酒带我回家,乘着月光。脚步踉跄,抵达春天,抵达草木茂盛、蛙鸣浓稠的土地。
然后。让我成为一朵野花,开出炫目的美丽;让我化为一缕和风,拂过繁茂的枝条;让我变成一只翠鸟,鸣啭经年的檐间。
野花灼灼,和风习习,翠鸟依依。父老乡亲,当你们看到一朵野花盛开。一根枝条摇曳,一只翠鸟鸣啭。那是远离久别的游子回来了。
酒入愁肠,让我发酵,凝成一滴浑浊的老泪。砸进故土。
一壶酒,让我举步维艰。不能融入城市的灯红酒绿。不能背离故乡的山清水秀。
乡下母亲
淡蓝的炊烟。芬芳的墨迹。母亲在黄昏抒写的诗行袅娜着温馨,如一声声亲昵的呼唤。牛羊归栏。鸡鸭入埘。田垅的禾苗也随之寸寸挺高。
寒冬腊月。母亲站成一扇油漆剥落的木门,将凛冽的朔风斩断门外。
风风火火地走进早春的田野,走进清明谷雨,将种子从梦中次第唤醒。继而擦把汗。又猫进玉米地,将风雨中倒伏的玉米一一扶正。沁凉的绿色善解人意地泼上她的全身。
用汗水喂养庄稼,用慈爱哺育儿女。漫漫长夜。拨亮油灯。将思念纳成鞋底的形状。
摊开我们的手掌。掌纹如纵横交错的阡陌,围成垄亩。长出麦苗,开满稻花。笔下的文字,一如母亲收获的谷粒,饱满壮硕。
面对不识字的母亲,我们的汉字黯然失色;面对苦难的母亲,我们的呻吟无足挂齿;面对沉默的母亲,我们的呐喊软弱无力。
年老的母亲,记得清每个子孙的生日,却时有健忘:带走了针线。留下了补丁;带走了伤痛,留下了疤痕;带走了黑夜,留下了白天。
记得清每个子孙生日的母亲,也别有用心:将补丁带走,留下针线;将疤痕带走,留下伤痛;将白天带走。留下黑夜。
闲暇时。扳着手指,如数家珍般细数此生所有:五个儿女。一头白发。
被岁月熬得形销骨立的母亲,是一根脱尽谷粒的稻草,一片随时坠落的枯叶,一滴思念凝结的浑浊的泪水。母亲清瘦得如一种品质。
最后。荒坡上的坟堆,如一只圆润坚挺的乳房,喂养大地和天空。让天堂和地狱洞穿身躯,光照今生和来世。
而眷念和铭记将我们煎熬成萋萋芳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牛
住在低矮潮湿的栏里。一个受苦受难的形象。很少说话,一说出来。嗓音粗犷、浑厚,鼻音很重,且伴有浓郁的泥土和青草的气患。
走出去,四蹄最先踏及酥软的泥土,牛角最先抵近明媚的春光。从野外带来春天的泥巴。一串蹄印。花瓣般盛开。圆鼓鼓的肚子装满青草般鲜嫩的早晨。一路小跑,泄露内心的欢欣。
跟着一头牛走。能找到青的草。更青的草。能见到娇嫩的春色,
偶尔吃几口麦苗,挨了竹鞭。觉得委屈。因为在它的眼里麦苗和野草绿得没有区别。于是别过身,低了头,默默地忏悔了好一阵。
一头失子的母牛不安地长哞,让乡村的长夜疼痛难忍,
如锄头和镰刀。农民与土地、庄稼生死相依。总有犁耙在身后拉着,牛轭在肩上套着,鞭影在头上起落。走在牛的背后。农业的步履如此蹒跚。牛走过的田野。满垅禾青稻香。
一头牛拴住村庄,村庄不再想入非非。
静夜。牛的双眼如铜铃般丁当作响,闪现善良和质朴的光芒,如稻穗和麦芒,照亮黑暗。
残照中。一头老牛蹲在荒坡。反刍一生的往事和辛劳。牛,你如何能从一束谷草里嚼出此生的幸福和甘美!你的一生如何能从一把青草里穿过,留下坚韧和隐忍!
牛骨里蕴含多少人类需要的钙质?牛皮大鼓怎么擂得震天撼地。天低地昂?怎么擂得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在春天的草地里。我缓慢地走着。缓慢得想让自己落地生根。长成一簇嫩绿的野草。我看到了牛背上笑嘻嘻的童年,听到了无忧无虑的柳笛和飘荡天空的童谣。
走着走着,我便走成了一头牛,畅快地一吼。一声长哞,让田地和村庄战栗了一下。让腾起的炊烟一抖,折成两段,弥散田垅,成为暮霭,成为怀想和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