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从大“俗”到大家

作者:陈文敏




  画家选择一种绘画语言,坚定并充满自信地走下去,逐渐走出自己的风格来,这就是成功。我常这样想,胡锦雄选择这样的绘画语言,他不犹豫吗?可能很多中国画家也曾涉及这科民俗画法,但很多人浅尝辄止,望而却步。害怕失去了雅,害怕失去了文人的气度。倒是锦雄,十几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刻苦钻研,一俗到底,终成大俗,便成大家。
  
  能自爱,然后人才爱之。胡锦雄画得高兴,我们看得也高兴。看那笑咪咪的阿福献寿,《富贵小财神》手捧金元宝的阿禄,他们唤醒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集体无意识:我们祖祖辈辈起早贪黑,男耕女织,图个啥?求的不就是福禄寿齐全吗?面对作品中一个个喜气洋洋的中国娃娃,不是一派国泰民安,瑞气呈祥吗?在胡锦雄的作品中,虎头帽,红棉袄,羊角辫,瓜棚竹椅,柳树飞燕,芭蕉家猫,青砖绿瓦,雕栏青瓷,红门及门上贴的门神……天南地北的物事齐集一起,共同构成了一种意象,他的名字叫“中国”。强烈的中国符号使之有别于其他作品。不单我们看得亲切,外国人也看得有味道,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世事通达,才能客观、平和地去看待这个世界,才能抛弃愤世嫉俗的狭隘,才能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去颂扬传统文化,去表现美好生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世事通达与赤子之心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人品与画品的高度统一。
  当今画坛,再也不是精英独占的年代,而是趋向多元共存,百花齐放。而在这百花园里,能“风景这边独好”,令人驻足流连的,必有其独到之处,必是一道有别于他人的“风景”。胡锦雄一如既往地勤奋地去营造这块“风景”,于是在画坛就有了一席之地。
  胡锦雄的作品在大红大紫的冲突中,形与色共治出无比的和谐。一种浓烈的气氛迎面扑来,我们已无暇去分辨是工笔还是意笔,写实还是“写虚”了。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东西从心里油然而起,欲辨已忘言,但内心真的欢喜起来。
  
  青年才俊 画坛中坚
  
  胡锦雄,1969年生于广州,毕业于广东华南艺大美术系。1994年当选广州市青年美协副主席,1997年分别被广州画院、广州美术馆聘为画家。现为广东省美协会员,广东省青年美协副秘书长,广州市美协理事,广州市青联委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作品入选海内外大型美展并获奖项,曾发表于各专业刊物与多种报纸上,先后在法国、台湾、新加坡、英国等地举办画展,是首位应邀到英国伦敦英女王博物院举办个人画展的中国画家。出版有《胡锦雄作品选》等个人画集十余种。名字及传略被多部大型名人辞典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