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可移动的敦煌壁画“沉睡”在乡间

作者:何仕银




  据资料显示,敦煌石窟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它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移动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而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水陆画。它是在销声匿迹了很多年后,才被我在乡间发现的。所谓水陆画,是指佛教界举行以超度水陆众鬼、普济六道四牛的水陆法会仪式时,悬挂的宗教题材的画像。它被称为“可移动的敦煌壁画”、“稀有文化瑰宝”。1996年国家文物部门对明清水陆画的鉴定等级为“一级文物”。
  收藏这批“水陆画”的莫春祥告诉我,他收藏近百幅的水陆画有一部分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明清时期的艺术珍品。在民间多用于进行水陆道场的法事。
  水陆道场的全称叫作“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水陆法会”、“悲济会”等,是中国宗教(佛、道、儒)活动中最为隆重的法事活动。传说南朝的创立者梁武帝在梦中得到神僧启示,醒后得到禅师指教,始创水陆仪轨,最初在江苏镇江金山寺举行,此后中断多年,一直到唐代咸享年间(公元670-673年),经西安法海寺神英禅师依仪修斋,才复行于世。水陆法会在民间最为流行。法事一般以7昼夜为期,多时可达49昼夜,参加法事的僧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规模盛大。而水陆画则成为举行水陆法会时必不可少的“宣传画”,它的悬挂幅数依法事规模而定,多则200幅,少则72幅、32幅。法事活动结束后,法会就会把它们严密地收藏起来。
  莫春祥还介绍说,水陆法会分上下两堂,上堂常供挂诸佛、诸天、菩萨、园觉、声闻、祖师、明王、护法、罗汉等诸人事像;下堂为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六道、龙王、阎王等一切亡过入六道轮回的鬼魂。此外,还有道教和中国民间信仰的本地神:三清、十二真君、二十八宿、八仙、河海大地、儒仕神仙、城隍土地、善恶诸神等像。因此,水陆画可以说是集儒、释、道三教题材绘画之大成且纷然杂列的一种艺术创作。
  这近百幅水陆画中有绢本,也有纸本,均出自民间艺人之手。虽然这些水陆画都出民间艺人,但他们在人物体态、服装衣饰的着色鲜明调和、色彩鲜艳,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在一幅画上表现几种不同的情调和生活,善于用同幅对比的手法,给人以极其鲜明深刻的印象,所以其感染力非常强烈。
  仔细品读这些水陆画,不难看出这些民间艺人高超的绘画技巧。它们描绘细腻,人物栩栩如生,神态逼真,阵容大,热烈而肃穆,用笔纯熟,色彩和谐。这些画反映了明清时期民间高超的绘画艺术水平,也反映了当时民间绘画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文化艺术的见证。
  我问他是如何收藏到这些珍品的,他想了想说到:小时候,曾几次看见祖父悬挂过“上五轴”水陆画,后来就再也没有看到了,当时也没有留意。事隔15年,直到1981年他高中毕业回家,那年春夏之交,由于家住偏远山寨当山体滑坡时,县政府每户拔了300元钱300斤大米,要求搬迁到安全地带,他家也不例外,就在拆迁房屋时,发现“天楼”挂着两捆沉重的东西,他记得是用黑色的旧蚊帐包裹着,打开一看,才知道是画,共30余轴。据他父亲介绍:这是他们家祖传的,已有七辈人之久,另外一套较老的水陆画“文革”时当成“迷信之物”被迫交到了人民公社。祖父偷偷保留了这一套,为防止红卫兵再次搜查,特意挂到了隐蔽的、漆黑的天楼上,一直沉寂着。被没收的画是放在公社楼梯下,后来有些被焚烧了,有些被赶来开斗争大会的群众当着雨具拿走了。
  父亲说是祖传的,能保佑全家安康幸福,能消灾、能升学、发财……,他便珍惜地收藏着。直到他大学毕业,加之,他是学美术专业的,才知道古代水陆画的真正价值,他被独有的绘画技法深深地吸引着,感化着,激励着。工作之余,便认真学习和“研究”起来……。
  之后,他利用寒暑假和黄金周,辗转于贵州各县、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南部的边远山寨,风餐露宿,饱受严寒和酷暑,希望能在民间找到更多遗留下来的水陆画。然而,大多是无功而返,要么信息不可靠,要么画工太差,要么是现代复制,真迹很难看到,偶尔重金得到10多轴,但已不成套,内容也不完整。
  十多年间,他花费了全部积蓄,共收藏百余轴古代水陆画真迹。
  我为他的执着感动不已,但愿他的收藏对我们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有所帮助吧,毕竟这是一笔稀少的民间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