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漫步在海参崴之滨

作者:于佰春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海参崴,是距中国最近的俄国海滨城市。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游客了解俄罗斯的窗口。海参崴是前苏联太平洋舰队所在地,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军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是禁区。俄罗斯变革后,海参崴逐渐撩开了它与世隔绝的神秘面纱,使游人能全景式的看到这里的滨海风光。
  三面环海的海参崴市没有一条平坦的路。20度以上斜坡路面纵横交错,曲折蜿蜒地把分散隐藏在树林和山岗上的各个街区连接起来。入夜时分,海港的灯塔和山坡上高低错落的楼宇所点燃的灯光交相辉映,给初到海参崴的游客一种神秘的感觉。
  
  衣着——传统与时尚比肩
  
  海参崴人的大众衣着,与欧洲人相近。男着西装,女穿裙子,人人有大衣。俄罗斯的服装质地以毛呢、棉、麻为主。特别是男女毛呢大衣,质地纯正,非常厚重。这种传统衣着的特点与俄罗斯地处寒带有关,用以抵挡风寒。同时,裘皮帽子和笨重的皮鞋也是人人必备的。女人除普遍戴裘皮帽子外,还有一条高贵的银狐或紫貂围脖。
  尽管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海参崴是终年不冻港,并不寒冷,但是,在银装素裹的冬季里,人们总要捂得严严实实的。俄国人对头部保暖十分重视,认为中风致病都是头部受寒所致。所以,在室外每个俄国人都不会忘记扣上一顶皮帽了。而女士们除穿靴戴帽外,总是不忘在华贵的裘皮大衣里,穿上一件得体的薄裙。无论是在单位上班的女士,或是商店里的服务员,在温暖的室内,单薄的裙子显现出她们性感的身材,映衬出一股鲜活娇艳的美感,使人顿然忘却外边还是冰天雪地。
  随着俄罗斯的开放和西方服饰文化的涌入,新潮时尚的外国服装样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酷爱体育运动的俄国人崇尚明星运动服装,为自己能拥有一身正宗的阿迪达斯运动装而喜上眉梢。即使生活拮据,至少也要弄到一件体现新潮的T恤衫,在人前挣回面子。在花园和体育场上,可以看到晨练的人们都身着各色各样的运动服,或慢跑或踢球,显得很有活力。
  超短裙、比基尼和五光十色的发卡、太阳镜则使少女们亢奋不已。牛仔裤和土耳其皮茄克也开始成为人们越来越普遍的装束。在海参崴美元商店里,经常可以看到白领人士十分投入地挑选各式欧洲新款服装。
  
  饮食——五味俱全
  
  俄罗斯人一日三餐的主食是“黑列巴”。居民早餐均为便餐。早晨,女主人拎着奶罐,到停在小区路口的鲜奶车前打回鲜奶,再到食品店买回刚出炉的热面包,回来切成薄片,抹上奶油后,便摆上餐桌。再配以几片酸黄瓜、两三个西红柿、一碟卤甘蓝或几块奶酪,早餐就齐了。有时,还摆上几个熟鸡蛋,俄国人吃鸡蛋和西红柿竟然是用盐面子蘸着吃。饭后,再喝上一小杯咖啡或加糖的红茶,就上班去了。
  俄国人多在单位食堂和街头餐馆里用午餐。与我们不同的是单位食堂多是既对内服务,也对外营业。就餐为自助式,在餐柜上各色主副食冷热皆备,一应俱全。人们可以随意选取,然后一并到柜台付帐。
  食堂和餐馆的午餐多为面包、肉饼、烤鸡块、薰鱼和红菜汤。主食还有大米和饺子。米饭不是中国式的米饭,里边有奶油、肉末、土豆丁,吃起来味道还真是不错。
  俄国饺子就别具一格了。它和俄国人的高大身材和好胃口成正比。饺子皮厚个大,馅多为牛肉末、土豆泥,再辅之奶油、洋葱块、茴香和咸盐等,其外形和味道与中国饺子比较,相差甚远。但所不同的是,俄国人用牛骨头汤来煮饺子,这倒是一大创新。
  在俄国饭店的餐桌上都放有两小碟调料——盐面和辣椒面。他们习惯用生菜、西红柿和鸡蛋蘸着盐面、辣椒面佐餐。真想不到“老大哥”竟然爱吃这一口。
  街头的酒吧和咖啡馆也是人们午餐的好去处。这儿的咖啡馆和酒吧并非是人们休闲交往的场所,它就是进餐的小吃部。这里除有快餐外,还有价格低廉的酒水,而咖啡馆里只备有热饮。这类餐馆营业场所很小,除了一个摆放面包、糕点和简单肉制品的玻璃柜台外,只有四五张台面较高的圆形餐桌,且不备坐椅。在这儿就餐只能站着“耶西”(俄语:吃东西)。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在这类餐馆吃饭的,大多是行色匆匆的路人。
  俄罗斯人吃饭是分餐制。其刀叉的摆放和使用方法非常讲究而复杂。在家里就餐还不是特别严谨,但是在正式宴会上每吃一道菜就要换一副刀叉,有多少刀叉就有多少道菜。吃不同的食物要用不同的刀叉。如吃鱼用三齿叉,其他菜是四齿叉,吃凉菜用小叉,吃热菜则用大叉。吃鱼时不能用刀切,吃鸡鸭时就要刀叉并用。就餐时不能大声说笑,更要切记不能手持刀又打手势。举杯饮酒时应用右手,吃东西时不能发出声音,那会被看成是缺少修养的表现。在宴席上,男人应该照顾自己右边的女士。到朋友家作客,一定要敬酒感谢女主人的盛情款待。
  俄国人的晚餐很讲究。晚餐多在19点开始,一般有三道大菜,头道菜为热汤类,即用番茄、牛肉和卷心菜做的苏巴汤,并配有夹肉面包和冷盘。第二道菜为肉、鱼、禽、蛋、奶类食品,这道菜是主菜,多是烤牛排、薰鸡、薰鱼之类,同时上酒水。第三道菜是水果、果汁类饮料。这时,女主人会端上用奶油、蜂蜜和松仁烤制的各种小点心,味道真是美极了。
  进餐时,俄国人爱播放轻音乐助兴,在温馨的气氛中进入宁静的夜晚。中国人进餐时东道主总要盛情地说:“请吃好,喝好!”同样,俄国人也有一句必说的餐桌用语:“祝你胃口好,愿你吃的香!”
  
  居所——大同小异
  
  海参崴民居的人均面积不象我以往所认为的那样宽敞。俄国朋友戏称城市的民居是“赫鲁晓夫楼”。在前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为了解决民众住房问题,他曾下令集中时间和财力、物力,突击在各大中小城市里建造了一大批外观多为深灰色或草绿色的公寓楼。这类公寓多为小户型,开一间多在40至60平方,但是,室内布局较为合理,大小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和阳台一应俱全,适应三口之家居住。虽说室内空间有限,但是,楼下的环境开阔宽敞,有天然的草坪、树林,和长椅、凉亭及可供老年人休息和儿童游戏的场地和设施。
  当时,在前苏联这种公寓遍地开花,比比皆是。这种房子虽然已经经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外观较为陈旧,但是建筑质量好,仍然非常坚固,还在使用中,称得上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如今仍有相当多的俄国人就长期安居在这种“赫鲁晓夫楼”里。
  在俄罗斯,你无论到那一位俄国朋友家里去串门,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全国及各州、市、镇所有公寓民居的内外结构样式均为统一模式。一样大小的单元门和门把手、门锁,一样的楼梯过道。甚至在有的城市里,这种公寓楼内外墙体的涂料颜色,都是深灰、浅绿或米黄色的,涂料的生产厂家都是莫斯科涂料厂。可见其计划经济达到了多么高度的整齐划一。
  难怪一部前苏联电影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男士拿到新居钥匙后,出差到另一个城市时,那儿有一处和他家名称相同的小区、编号一样的公寓和同一号码的住房。酒后,他用钥匙打开这所住房,并住了进去,结果闹出很多笑话。
  这虽然是个喜剧,但是它实实在在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俄罗斯,如果你记不准朋友住址的其他独特特征的话,比如楼下是什么街,门前和窗外有棵什么树等等,你就很可能会找错楼层走错门。因为在任何一个城市里,都有名称相同的广场、街道和社区,就更不用说相同样式,相同编号的公寓和房间了。
  俄罗斯人至今沿用的,全国统一的公寓民居和相当多的品种单一、造型相同的生活用品等等,使人感到:俄罗斯人的生活环境较为单调。远东地区特别是海参崴等边远地区更是如此。但是,俄罗斯人有很高的生活品味。多数人家的房间里,书柜、写字台、手风琴甚至钢琴都是必备的。阅读和唱歌是居家的经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