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崖口飘色看秋千
作者:佚名
四月初八耍过龙船头之后,南朗村当年有新婚的人家,要到大王庙将菩萨接回家供奉一晚,然后交给下一家供奉,每年只限20户人家,由村中族长负责安排。待到五月初五,村民要将在家中所供奉的菩萨拿到村前的大禾坪上,让全村村民前来拜祭。也就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各个堡将各自的飘色巡游队伍集中起来,佩以飘色、金龙、麒麟等,在各自的堡中的大街小巷中巡游一次,到了第二天,即五月初六龙王诞这一天,正式进行大巡游。
崖口村一共有8个堡,每个堡都有4板飘色,五月初六这一天,各堡的飘色都集中在村中的大禾坪上准备出发。崖口村民大都姓谭,只有陆家村里的人姓陆,崖口人讲究礼让,每年都让陆家村的飘色走在前头。
出巡时,每个堡的飘色由一对头锣开道,一对灯笼(高照),灯笼上写有“肃静回避”等字样。然后,由8个壮汉抬着龙座,龙座上安坐着菩萨,菩萨后面是八音班,接着是当年接过菩萨回家供奉的20户人家中的新郎,接着是飘色。
飘色出巡,一般是先由头牌出动。走在最先的头牌一般写有堡的名称及该板飘色的名字,并辅以精致的布绣艺术。接着,就是飘色,跟着是头罗(伞)。然后,到第二板、第三板飘色的时候,也重复这样的阵列,不过,头牌分别改为二牌、三牌,头罗也改为二罗、三罗了。每板飘色之间,还有布绣彩旗,彩旗有“单彩”和“双彩”之分。跟着飘色队伍最后面的,是八音锣鼓班,锣鼓班一般吹奏喜庆的广东音乐。飘色后面是各个堡的麒麟队和彩旗队。当一个堡的飘色巡游队伍走完之后,又开始第二个堡的飘色队伍接着走。如此等全村八个堡的飘色队伍走完之后,是东堡近50米长的大金龙押阵。整个巡游活动一直从早上9时巡游到下午4时。
飘色的巡游队伍沿着全村各个堡的村道游一遍。每巡游到一个堡的村口,都有两响“礼炮”(土炮)迎接。因为崖口村濒临珠江口,每年都受台风、海潮等威胁,因此,每年的五月初六龙王诞飘色出巡,在游过各个堡之后,飘色队伍还要特地去到海边巡游,祈求风调雨顺;在回村的路上,又还会到田边也巡游一遍,祈求养植业有好收成。
飘色中最有特色的是“秋千色”。“秋千色”是崖口西堡村民谭和意在清朝同治年间创作的。早年,谭和意去了南洋谋生,一年的五月初六,他回乡看到了家乡盛大的飘色出巡活动,就联想到可以将南洋一带很流行的游乐活动“荡秋千”的原理运用到飘色制作中来。所谓“秋千色”,就是韧度和硬度适中的钢条焊接成两个内外架,内架的尺寸要刚好套在外架,内架之中用一个大轴承安装了两个可以坐下色芯的摇篮,然后,将安有摇篮的龙门架安装在一个色柜上,色柜用上好的杉木制成,柜的四周绘上山水花鸟、梅兰菊竹等,“秋千色”是有4条用色梗,钢条焊在色柜的底部,伸出部分用色芯的衣袖遮掩。由于当时崖口村有一批村民去过香港的太古船厂做轮船制造的焊接师傅,有着十分精湛的焊接技艺,这些师傅将太古船厂的焊接技术带回村里用于色梗的焊接上,令崖口飘色的色梗技术更出色。
一板“秋千色”,共有色芯一个、色脚一个。色芯由4—6岁、体重约30斤的小女孩扮演,色脚则由5—6岁、体重约35斤的男孩子扮演,与一般飘色不同的是,色脚并不是固定在色柜上,而是通过轴承的作用,在出巡时令色芯和色脚上下转动,给人一种非常鲜活与大胆的视觉效果。现在,每年的五月初六,崖口村的西堡参加巡游的《喜庆千秋》,就是清同治年间由谭和意制作的。
南朗崖口村的飘色,所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每一个板色表达一个民间故事或戏剧人物,这些都是民间老艺人制作的。如西堡谭国仔的《采和遇何仙》、《千秋》、《松鹤》;中堡谭正的《水漫金山》、《刘辰采药》;东堡谭开枝的《观音收伏红孩儿》、《天仙配》、《金龙》等。其中,《刘辰采药》是中堡的飘色艺人谭正根据本地流传的土郎中刘辰在村里发生瘟疫时,忘我救治村民,从而引来仙女眷恋的民间故事改编制作的,支撑仙女的色梗就藏在刘辰药篮的生草药的藤蔓上,工艺十分精致。
崖口飘色十分讲究,每板飘色,前有头牌,后有罗伞、彩旗,每个头牌、罗命都有2个姑娘充当文巡,头牌、罗伞、彩旗的布绣艺术十分精美,一般都绣有龙、风、麒麟等吉祥物,还有古装戏中的人物。在头牌上挂有铃铛、彩带、红缨球等之类,十分华丽。其中在崖口的陆家村,现在还保留有从南朗翠亨村嫁到陆家村的孙中山姐姐孙妙茜在民国初年刺绣的飘色头牌,这个头牌的正面是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在头牌两侧,还绣有孙中山先牛著名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字句。
与崖口飘色‘起出巡的彩旗,有“单彩”和“双彩”之分,“单彩”就是在一块宽约5米、高约80公分的布上,双面绣着古装人物,用‘支竹了扛着,由浓妆打扮的少女扛着巡游;而“双彩”,就是在一块与“单彩”同样大小面积围成一个“围”,在“刚”的外面绣上龙、风等吉祥物或古装故事人物,然后,用两支竹子穿起来由两个浓妆少女扛着巡游。
另外,穿插在崖口飘色队伍中的花篮也很有特色,在崖口村,现在还保留一对用香樟木镂刻的花篮,这个从花篮到插花都足用木头雕刻而成的花篮,是民国20年刻成的,曾经随崖口飘色队伍去过香港参加庆祝英女王寿辰大典巡游。
崖口飘色在1935年和1945年先后到过香港、澳门参加“英女王银禧大典”庆祝光复巡游活动。在更早的清同治四年,还曾到过南洋表演。而当时到过南洋的八音班有:“乐凤鸣”、“乐长春”、“雅歌风”、“奏雅堂”、“乐雅山房”。现在,还保留有两班八音班,班是“乐雅山房”,一班是“雅歌风”。崖口每个堡部拥有自己的飘色队伍,其人员装备都有一定的规模。因为南朗崖口飘色独具魅力,2003年,南朗镇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