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

作者:佚名




  6月28日12时38分,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敲动木槌,一句“祝贺中国”,“开平碉楼与村落”历史性地载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本届大会上45个申遗项目中第14个被表决的项目,“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表决过程异常顺利,以毋庸置疑的绝对优势通过表决。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也在大会上获得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大家庭。
  自此,广东实现了世界遗产的零突破,中国诞生了第35项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表决过程非常顺利。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专家首先对“开平碉楼与村落”进行了5分钟的介绍,并宣布了ICOMOS执委会集体的专业总评估结果:建议“开平碉楼与村落”列入世界遗产;随后,由21国代表自由提问,中国国际古迹理事会副主席(ICOMOS)郭旃作了应答;最后,世界遗产委员会21国代表一致同意将“开平碉楼与村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之后,副省长雷于蓝以一袭粉红套装亮相会场,并用英语对世界遗产委员会、ICOMOS表示感谢,“我非常兴奋,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到开平亲身体验碉楼风采。”会场上响起了长达一分钟的掌声……
  自2001年“开平碉楼与村落”启动申遗以来,在历时7年的漫长跋涉里,稳稳跃过了四道关卡——文本关、评估关、执委会关和本届世遗大会表决关:第一关,去年1月,“开平碉楼与村落”从全世界提交申遗文本的103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这珜的淘汰率高达70%;第二关,去年9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迎来ICOMOS派遣的马来西亚籍专家卢光裕前来考察,他留下一句惊叹“这是全世界最美的村庄”;第三关,今年1月,“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项目由ICOMOS执委会集体进行专业汇总评估,被确定为参与第31届世遗大会最终表决的44个“决赛”项目之一;第四关,“开平碉楼与村落”又以绝对优势顺利表决通过。
  成功申遗后,会场上响起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ICOMOS专家以及各国代表的一句句“祝贺中国”。雷于蓝第一时间用电话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传递了“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报的喜讯。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第一时间对广东代表表示了祝贺,他说:“‘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国的专家评委,它不仅是广东的遗产,也是中国的遗产,更是世界的遗产。”
  此后,雷于蓝从基督城赶赴奥克兰参加了当地大型的近300华侨庆祝活动。奥克兰赛马场会场外锣鼓、舞狮、风笛吸引了过路人的关注,碉楼透射着雄浑身姿与历史沧桑感的巨幅照片,今许多路过的奥克兰市民惊叹不已。会场内灯火通明,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副总领事、数十个华侨社团、新西兰有关官员出席酒会,开平碉楼图片展同时进行。
  雷于蓝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使广东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在申遗成为国际潮流的今天,‘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申遗成功,是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成果,是广东历史文化在全世界打响的第一个文化品牌。”
  位于珠三角西部的开平市,是个著名的侨乡。那里碉楼林立,星罗棋布。这些碉楼,当地人称炮楼,其建筑和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带有浓郁的欧美风格,构成了一个偌大的碉楼博物馆。
  近年来,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碉楼进行研究和保护。到目前为止,各级总共投入资产已经达到1亿2千多万元,开平市政府还发布了碉楼保护管理条令,广东省政府还发布了省长令,对碉楼实行全方位保护。
  广东省开平市市长吴平超说:“申报世界遗产我们现在只是走了第一步,我们现在申遗成功了,还要继续做很多保护工作,为了使我们的保护工作,能够深入到每个市民、每个村民的思想里面。 (开平)市政府提议、市人大通过把每年6月作为碉楼保护月。”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由开平籍华侨兴建的民居,最多时有3000多座,经过上百年的风雨沧桑,到目前尚存1833座。这些碉楼融合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建筑风格,被专家学者称为可以管窥西方不同历史时期建筑文化的艺术肯德基廊。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倡导人之一,五邑大学教授张功雄说:“其实移民文化项目,这个移民文化在我们中国来讲其实就是华侨人文化,这个华侨华人文化它反映了我们五邑侨乡包括开平、台山这些地方的华侨华人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艰苦奋斗,为这些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那样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开平碉楼为什么那样特别?
  
  在开平的1833座碉楼与3060个村落中,开平选择了三门里村落、锦江里村落、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马降龙村落群四处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名地,它们具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记者为此采访了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谭伟强。
  
  三里门村落: 拥有现存最早的碉楼
  
  三门里的迎龙楼是开平现存最早的碉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距今至少有440多年历史。
  特别的是,在迎龙楼身上丝毫找不到“中西合璧”的影子,它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直筒楼”。由于明朝实施海禁,中国与西方几乎没有来往,所以作为现存所有碉楼中最古老的一座,迎龙楼没有丝毫西方风格。并且,在迎龙楼建好之后的300多年来,开平的碉楼一直处于低潮,直到1911年之后,开平才迎来了新一轮碉楼建造热潮。迎龙楼也成为迄今为止开平唯一一座建于400多年前的碉楼,其“长辈”地位没有任何碉楼可以比肩。
  
  自力村碉楼群:建筑最精美碉楼最集中
  
  自力村全村现存15座碉楼和别墅群,典型地展示了开平碉楼建设最兴盛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问,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自力村的华侨、港澳同胞便拿出部分积蓄兴建碉楼和居庐。建筑风格方面,很多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
  自力村碉楼与村落田园融为一体,为了在农田边打下坚实的地基,建楼之前必须先在稻田中打下非常密集的松木桩,一座楼通常要打上千个桩,深达四五米,再在上面铺混凝土,作为碉楼的地基。这样建起来的碉楼,才能在松软的稻田边屹立百年不倒。
  方氏灯楼坐落于自力村南1.5公里处的山冈上,于1920年兴建,是碉楼的典范之作。
  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内配备有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该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已成为周围乡村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