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从梁祝故事探讨创建中国情人节的相关问题
作者:吴长荣
一、梁祝故事的现代性诠释为中国情人节提供充满活力的背景
梁祝故事中存在许多能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内容,也就是说,作为节日背景的梁祝故事完全可以在现代社会生存、流传下去,从而使中国情人节能够传之后世。
故事里的梁山伯、祝英台的人物形象可爱,容易打动年轻人。他俩一个是女扮男装,拥有最强的女性神秘感:一个是书生意气,风流倜傥,释放着充足的男性魅力。一个是涉世未深的妙龄少女,绝对清纯;一个是初入学堂,未入社会风情的美少年,绝对纯洁。他们的爱情不大可能沾染世俗之气,铜臭之味,百分百是真情。人类的真感情,特别是纯真的爱情,自然感动千古。
现在看来,梁祝故事里的许多事件和细节仍然相当动人,有很强的可欣赏性。祝英台主动追求梁山伯,使用了很多暗示手法,掀起许多小小的情感波澜,比一般的男追女的故事更为吸引人。一些表现梁祝故事的艺术作品都在这里大做文章。故事里的祝英台与家庭的冲突具有极强的现代意义,它反映了成长中的青年男女天生的独立倾向与家长权利的矛盾,只不过梁祝故事里的矛盾解决方式是两人双双的死亡,这种最激烈、最震撼的爱的结局显得如此轰轰烈烈,两人的爱情终于达到了永恒。“梁祝‘化蝶’展示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是自然与人格心灵容合的最高审美境界。蝴蝶已被视为新的生命形象,成为中国人审美意识深层中的‘原型意象’,代表了中国人对生命过程生生不息的持久信念。”
现在的恋人们,男的仍然要向女的保证“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我依然想着你,”但是,他们已经不大提起“不愿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誓言。然而,梁祝真的做到了生死相依,这怎么不让人感动呢?
梁祝故事发生的环境相当现代。一处优雅、幽深的书院,一群活力四射的莘莘学子,整个环境非常类似现在的浪漫校园。从祝英台和梁山伯都是离家求学,都住校的情节看,我们似乎可以认定书院就是现在的大学。大学是常常产生浪漫故事的场所,许多爱情之歌不断在这里诞生、传播。故事里的十八相送很像毕业离别。情人们悲悲涕涕,难舍难分,演绎着一场场风花雪月的未了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恋爱,无眩目的性刺激,没有交欢的场面,故事的境界十分清纯;家庭在故事里是暗色的,它是促使祝英台死亡的牢笼,故事终了两人也未进入“恋爱的坟墓”——家庭,故事就是这样始终质疑“美满的家庭”,虽然对待家庭的这种态度似乎是为了强化梁祝之爱的绝对纯洁而有意设定的,但是它真的很有现代意味,和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家庭的位置相符合;故事里的梁祝是一无所有的学生,他们的恋爱看不到经济力量的影响,似乎也难觅阶级差别的鸿沟:故事中没有出现神秘力量的干预,不像牛郎、织女的传说始终摆脱不了神仙鬼怪的影响。经过现代性的诠释,我们不得不承认梁祝的爱情是最纯净的人类之爱,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有中同味的恋爱.其他的民间情感传说,如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纵女天河配,白娘子传奇,都免不了世俗之情,存在不少空想意味。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男女之间十分强调性的满足,肉欲的享受,这或许是时代使然,但足,梁祝之爱反映的精神交流第一,心灵沟通第一的爱情观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感境界,应该是我们着力提倡,大力弘扬的。
二、以梁祝故事为背景的中国情人节具有容易创建的特点
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公布,《梁祝的传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国家层面上对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梁祝故事价值的认可。因此,以梁祝故事为背景易于创建中国情人节,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传统艺术形式,主要是很多地方剧种,都存有大量梁祝内容,为中国情人节的传播给予广泛深厚的文化地域基础。比如,川剧《柳荫记》,二人转《楼台会》,著名的越剧《梁祝》等等。 (仅仅)“河南的梆子戏、曲子戏、越调、化鼓戏、五调腔、落子子等剧种共有‘梁祝’剧目20多出,分别为《红罗山》、《梁山伯》、《柳阴结拜》、《梁山伯上学》、《梁山伯下山》、《祝九红出嫁》、《马文才迎亲》、《窦二毛添箱》、《梁祝情》、《梁祝怨》、《双蝴蝶》、《要嫁妆》、《东楼公》、《西窗会》、《拉勾》、《送友》、《讨砚水》、《讨药引》、《大隔帘》、《二隔帘》、《两世缘》、《祝英台哭坟》。”现代艺术形式更是绚丽多彩。例如,蜚声中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祝伯与祝英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梁祝》;还有舞蹈《梁况》、芭蕾舞剧《梁祝》、动漫片《梁祝》、杂技《化蝶》等,就是不久以前的《两只蝴蝶》也可感受到梁祝的遗韵。中华书局出版的二百多万字的《梁祝文化大观》是记载中国梁祝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传统的、现代的文化积淀是中国情人节传播的有利前提与背景。我们引入的情人节的奇葩深深植根于这样深厚的文化土壤,它一定会耀眼夺目地盛开,建立在梁祝故事背景上的中国情人节一定会流传下去。
其次,从梁祝故事出发,一些天于创建的操作性的技术问题容易解决。怎样确定中国情人节的具体日子呢?《江南风俗志》记载:“(宁波城西五公里处,高桥乡邵家渡有梁山伯庙)民间每逢夏历三月初一梁山伯生辰和八月十六忌辰,都要举行庙会……,宁波人有句口头禅:‘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另一边还有其它传说,阴历八月半是祝英台回娘家“祝家渡”的日子。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民间已有的风俗确定中国情人节的县休日子,当然,我们还要考虑推向全国的适应性。另外,以梁祝故事为背景的中国情人节拥有颇具竞争力的象征物。梁祝最后化蝶而去,翩翩飞舞的蝴蝶是最美丽的爱情象征。从商业角度看,蝴蝶产品很多,既有真实的标本,又有各种层次质地的饰品,如蝴蝶结之类,它们都是早已流行的物品、用品。作为花卉之一的蝴蝶兰也非常漂亮,而且比玫瑰容易得到,价格低廉,是很好的相送的物品,完全可以取代玫瑰。除了蝴蝶兰之外,石榴花也可以选择。在早期梁祝故事版本里,祝英台是在石榴盛开的季节离家和返回的。火红的石榴花堪与玫瑰一争。新的中国情人节的节日市场如此的丰富,如此的弥漫中国味道,想来商家们是不会放过它的。
以上关于情人节商业运运作的讨论仍然是就事论事,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和国外相比,中国的情感经济、情感消费处于相当不发达的阶段,开拓的潜力还很大。根据《参考消息》2006年1月4日的报道,韩国每个月的十四日都是爱的节日,1月14日是“日记日”,情人们在一年之始互赠门记奉等礼物,以便记下周年内的爱情纪念日;2月14日是传统情人节;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4月14日是“黑色情人节”;5月14日是“黄色情人节”,一直到12月14口才算了结。虽然报道的主旨是“爱情节口”过多导致韩国年轻人不堪重负,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情感经济的场面,对于我们创建繁荣的中国情人节经济有启发作用。
梁祝故事的雏形虽然可以追溯至唐代,完整的故事情节却形成于明代中后期。随着时代发展,原始故事中没有的追求自由、平等的内容越来越强烈。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周静书说,“梁祝传说,以其追求知识、渴望男女平等和忠贞爱情、追求婚姻自由的鲜明主题,激起了不同时代千千万万人的强烈共鸣,人们口耳相传,深深感奋,因而从东南传到西北,从浙江到全国,梁祝传说似同美丽的蝴蝶,张开飞翔的翅膀,飞传到神州大地。”在以自由、平等为基本信条的现代社会,梁祝故事当然更具备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许多地方在开发梁祝文化资源。据报道,杭州斥巨资修复万松书院,相传这里就是梁祝读书的地方。宁波市鄞州区已在定期举办中国梁祝婚俗节。全国其它与梁祝传奇有关联的地方也都在大做文章。综合全文,我们认为梁祝故事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倘若能够以此为背景创建中国情人节,那将是一件有利于中国文化,有利于世界人民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