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风水到底是什么?

作者:王 乾




  提起“风水先生”,恐怕绝大多数现代人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迷信的人都会找他们选坟地、看看房基地什么的;陌生的是,“风水”到底是什么?恐怕绝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风水说”的理论思想表现出了我国古人朴素的整体观和系统观。“风水说”所信仰和追求的,其实就是“天人合一”,即通过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至善境界。而这正是现代和未来生态学所追求的目标。
  可惜的是,与“风水说”的理论思想相比,“风水说”的技术体系显得苍白无力,由于有很多迷信的东西寄托其中,使得“风水说”中的合理成分被无情地否定了。
  千百年来,风水模式在中国铸造了一件件令现代人赞叹不已的人工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作品,形成了中国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它对寺庙建筑布局的影响尤为明显。虽然“风水说”有很多迷信的成分,但它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是基本一致的。事实说明,正是“风水说”促成了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化。
  “风水说”强调气脉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尤其风水学中的“龙脉”思想,就是现代地质地理学关于山脉、水流与岩层的走向的学问。而风水中“保护龙脉”的思想,也与现代水文地质学说中的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观念相融洽。所以《葬书》有“断山”、“独山”不可葬之说。以明十三陵为例,为了保全十三陵陵园的风水,明王朝恨不得把整个燕山山脉皆作为保护对象。皇陵西南数十里的西山、金山、玉泉山、七冈山、红石山、香峪山都是山陵龙脉的所在,都不许“造坟建寺,伐木烧灰”。
  依“风水说”看来,十三陵所在山地属燕山之余脉,与北京西山虽有数十里之遥,却一脉相通。这种保护气脉及网络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做法,至少对地下水及生物的空间运动是十分有益的。这在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及生态研究中是值得借鉴的。
  与气脉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样重要的是它的曲折和起伏。无论是山脉、水流或是道路,“风水说”都对曲折与起伏有着特别的偏好,认为只有曲折回环起伏方有生气止蓄。以水流来说,曲折蜿蜒的形态除了有其美的韵律外,至少可以增加物质的沉积,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减少水灾等。
  风水其实就是一种传统文化观,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同时也是调整和改造命运的玄学。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里含有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天体运行方位学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