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民间泥玩具的精华

作者:苏 红




  笔者上世纪在八十年代中期上人学时就建立起了对民间工艺的兴趣。大二时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时节我和同学相约到了淮阳,在那里我们找到了民间老艺人李修身的家,老艺人已经80多岁了,家里到处摆满了他捏的泥玩具,我们如同发现了宝库一股兴奋至极!我们还到了太昊陵古庙会,在那里买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泥泥狗”、“皮老虎”、“木玩具”……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河南民间艺术的代表——“泥泥狗”。
  在河南淮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一股古朴的民风、民俗、民情熏染着你、陶醉着你。淮阳的乡里乡亲,常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竹器、布老虎等土特产拿到市场上销售。在这些土特产中,外地游客最喜爱的是一种手工制作的民间艺术品——泥玩,当地人称之为“泥泥狗”。
  “泥泥狗”是淮阳泥玩玩具的总称,造型古朴雅致,风格浑厚自然,不饰雕凿,工艺精美。它们是用胶泥捏制而成,多以奇禽怪兽为题材,种类繁多,极富神话色彩。一般情况下,艺人先将胶泥捏制成型,然后放于锅中染上黑色,之后着以红、白、黄、粉等色,再用点线结构图案加以彩绘。这样制作出来的“泥泥狗”,通体神秘凝重,颇有古代彩陶的风韵。至今,淮阳乡间的老年人都喜欢穿一身黑衣服,这大概是古代尚黑的一种遗风吧!
  泥玩为何称之为“泥泥狗”呢?据史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太昊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个圣明的帝王,为百王之先,居三皇之首。当时狗被认为是上天派到尘世拯救生灵的保护神,后来还出现了以狗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搜神记》卷十四《盘瓠篇》中说:古代高辛氏时,有狗叫“盘瓠”,好五色衣,是蛮夷族的祖先。在豫东一带也有这样的传说。伏羲的“伏”字,即人与犬合成的,由此可以推测,伏羲氏族曾把狗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太昊陵人祖庙会是“泥泥狗”得以流传的重要因素,故“泥泥狗”亦名陵狗。
  据《淮阳县志》记载,泥泥狗按其造型大小和着色的不同,可分为小泥鳖、小中板、娃娃头、大花货等四种类型。
  小泥鳖:用一长约2厘米的泥锭,于三分之一处捏钝角,长段压扁做身,短断捏细作头颈,顶端修尖嘴,捅孔可吹,着黑底,裁定即成。以小巧为特征,高度简约,别具一格。
  小中板:比小泥鳖稍大,造型多样,主要有飞燕、奔兔、蝉、蛙、马、香龟,再稍大一点的有草帽老虎、八大高、十大象等。其特征造型古朴,多取材于动物形象,彩绘趋于纹样化。
  娃娃头:形状像葫芦,细端捅发音孔粗端有调音孔三至五个,后我国古代乐器陶埙极其相似。
  大花货:是泥泥狗中品种最多的一个类型,由头到顶捅吹孔,音色浑厚,黑底彩线,中加色块,俗称“大花货”。其造型有兜肚猴、光板猴、抱桃猴、搬脚猴、骑虎猴、猫拉猴、猴头燕、斑鸠、鸡、狗、鹅、双头狗、双头马、两头人、人头兽等100多种。大花货塑型高低不等,一股为7厘米到30厘米左右,较大型的组合有猴山、猴树等。
  “泥泥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大花货类型的“人面猴”,它具有早期人类的形象,半人半猿,面目黑瘦,周身绘有毛发。中国古代神话是伏羲、女娲兄妹抟黄土做人,而太昊陵的“人面猴”就说明了人和猿猴是一个宗族。“泥泥狗”有楚漆器文化的格调,又像绳纹、方格纹、古陶器的画法。它造型浑厚古朴,似拙实巧,墨底彩绘,艳而不俗。每个泥泥狗都有孔可吹,音韵浑厚。据《拾遗记·春皇疱羲》篇中说:“疱羲(即伏羲)丝桑为瑟,灼上为埙,礼乐于是兴矣!”埙这种古代的吹奏乐器,早已不多见了。近年在西安半坡氏族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埙,都与淮阳太昊陵“泥泥狗”中的玩具埙相仿。其形似梨,大的有5孔,小的3孔,可吹奏民歌,音韵浑厚。埙是伏羲创造的,义在伏羲陵边流传,这颇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专家认为,对“泥泥狗”的渊源进行探讨,是树立中华民族在世界独树一帜的艺术地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泥泥狗”中有一个奇特的种类,是“草帽老虎”。 一只老虎头戴一顶荷叶状的草帽,半蹲半卧,形神兼备,羞涩的面目遮盖在草帽下,始终不愿显露半分。有关专家考证,“草帽老虎”实际上是古代男女婚姻的一种象征。另有“神龟负图”的香龟、意味着交配的双头兽以及玄鸟(据《诗经》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飞燕等。玄鸟就是燕子,“泥泥狗”中的飞燕、猴头燕均为部落图腾。另外“泥泥狗”还有牛、马、鸡、羊、鸠、蛙等种类。
  “泥泥狗”生产捏制季节多在春季,待次年太昊陵古庙会期间绘彩出售。淮阳的“泥泥狗”品种达500余种,有老模子代代相传。据民间老艺人说,老模子谁也不改动,改了就不是人祖爷的人和狗了。据当地人介绍,具有传世绝技的“泥泥狗”艺人现在只有百余人,他们制作的“泥泥狗”,有的精巧细腻,有的粗犷简约。其种类颇多,仅猴一样就有“抢桃猴”、“搬腿猴”、“噘嘴猴”、“歪头猴”、“亲吻猴”、“多头猴”等数十样,风格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泥泥狗”是以胶泥(黏土)为原料,经过加工后,用手指和竹签辅助捏制成各种奇特的动物造型。它取材多为远古神话中的鸟、兽、虫、鱼,每一种造型都捅音孔,吹的时候可鸣叫。这些造型,经过焙烧和晒干后收存,在出售前用黑色画底色,然后用绿、黄、红、白、桃红色彩线绘点和线条,构成装饰花纹。泥泥狗的突出特征是取材远古,造型奇特,手法简约,设色古朴,颇似古代彩陶。
  泥泥狗的生产者大约有600余户2000多人,分布在太顺陵附近的五谷台、武庄、金庄、丁楼等10多个村庄,泥泥狗的生产捏制时间多在春季,待第二年太昊陵古庙会期间彩绘出售。届时,整个会区大小街巷,泥泥狗琳琅满目,数以万计的男女香客争相选购,或作为“朝祖进香”的吉祥物,或者是带给邻居儿童做玩具。
  淮阳古称宛丘, 又称“陈”。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说:“在五亿七干万年前至十九亿年震旦纪期间,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是海的情形下,就出现了大片的淮阳古陆。”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先民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沃土。
  欣赏古陈州淮阳的“泥泥狗”,可使人们领略到远古部落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意味。令人赞叹的是,古代民间艺术家都具有超常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现力,他们塑造的多角怪兽“八大高”、“四不像”、“九头鸟”等都是些菱形的、风格化的、幻想中的动物形象,均浸润着远古时代的神韵,蕴藏着深厚的民族风格。
  这些造型稀奇古怪的“泥泥狗”,就像·部活生牛的《山海经》展现在你的面前。淮阳“泥泥狗”无论从它夸张的手法、逼真的造型,还是对比强烈的色彩,都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原始关,呈现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蕴含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有学者认为淮阳“泥泥狗”的典型图案具有“女性生殖崇拜”的文饰符号,随着艺人本能的直觉感受,描绘在虚幻、神秘的怪异形体上,释放出 种原始图腾艺术的魅力。东夷、炎黄和苗蛮三大集团的交汇融合,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前奏;淮阳泥泥狗被称为原始图腾的活化石,狗在东夷部族中是充满灵性的图腾。三种文化的交互影响,使这里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豫东大地出现的文明曙光逐步升腾广大,成为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