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9期


从碑刻资料解读清代上海会馆公所的习俗

作者:王亚军 常红萍




  【摘要】上海的会馆公所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清中叶达到鼎盛。文章以碑刻资料为考察中心,解读清代会馆、公所的习俗,挖掘清代上海会馆、公所的社会组织民俗的深刻内涵,为丰富清代社会民俗史和社会民俗学的研究做了初步尝试。
  【关键词】碑刻资料;清代;上海;会馆公所
  
  “传统社会的组织整合主要是靠群体内形成的一系列约定俗成的东西发挥作用。从这种理解出发,我们可以把社会组织民俗,界定为人们在建立并沿袭群体内的互动关系,以推动群体事件的时候形成的习俗惯制”会馆、公所在清代上海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坏境下,作为传统社会组织的重要类型之一,形成了特殊的习俗惯制和制度民俗。
  过去一般认为:会馆是同乡组织,公所是同业组织。其实不尽然,有的同业组织也称会馆,有的同乡组织称公所,也有的从会馆改称公所,有的从公所改称会馆。“有的地方,公所是会馆的下属分支机构;也有的地方,公所与会馆并列。毕竟都是民间实在也不必强求一律的。一般来说,商业行帮是组织,而会馆,公所则主要是机构。”《上海县续志》亦言:“或称会馆,或称公所,名虽异而义则不甚相悬,故不强为区分。”会馆公所在上海碑刻中概念也并不十分清晰,如《兴修泉漳会馆碑》称:“会馆者,集邑人而立公所也。”《为祝其公所事务归南庄值年告示碑》也称:“窃昔年青口镇富商……来申贸易,议起公积创立会馆、坐落大东门外,……门额刊石祝其公所。”故本文把会馆公所统一起来论述。
  
  一、清代上海会馆公所概况
  
  上海处松江下游,古曰沪渎,在宋为镇,元始置县。其地陵江滨海,四达通津,估舶辐辏,由来旧矣。到南宋年间已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清初会馆公所始现于上海,上海开埠后,会馆公所之设更趋繁盛:“走通道,过大邑,见夫士商云集,或游宦,或服贾。群然杂处其地者,罔不设立会馆。”县城内外星罗棋布,其数量之多,堪称九州之冠。
  上海的会馆、公所组建类型复杂,按地域范围一般可分为由一府、数府、两县或三县所建的会馆公所。如浙金公所、嘉郡会馆分别为金华、嘉兴府的商人所建;建汀会馆为福建建宁、汀州二府商人合建;潮惠会馆由潮阳、惠来两县商人所建;揭普丰会馆为潮州府的揭阳、普宁、丰顺三县商人所建。按行业类型可分为单个行业和多个行业组建会馆公所。如布业公所(绮藻堂)为土布业商人所建;药业会馆(喻义堂)为药业同行所建;洋货九业公所为五金、颜料、火油、洋杂货、洋酒食品、钟表、西木器、玻璃、铜锡等业主所建。按命名方式可分为以行业和地域命名的会馆公所。如茶业会馆、肉庄业公所、京货帽业公所以行业来命名,山东会馆、江西会馆、浙绍公所以地域来命名,沪北钱业会馆则是以行业和地域共同命名的。
  
  二、清代上海会馆公所的习俗
  
  清前期的会馆、公所不但数量较少,而且作用几乎仅限于祀神、义举方面。上海开埠后,商品经济繁荣,商品交易形式多样,商品流通量剧增,流通范围空前扩大,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公所大量涌现。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迁中,其习俗也逐步扩展嬗变。
  (一)神灵崇拜
  “神灵崇拜为会馆树立了集体象征和精神纽带”。上海的会馆公所都有自己崇拜的神灵和供奉神祗的建筑,如《重修商船会馆碑》云:“吾邑商船会馆,崇奉天后圣母,其大殿戏台创建于康熙五十四年,洎乾隆二十九年,重加修茸。添造南北两厅,祀福山太尉褚大神于北厅,祀成山骠骑将军滕大神于南厅。”《兴修泉漳会馆碑》亦云:“会馆而有庙,有庙而春秋祭祀,遵行典礼者,盖生逢国家升乎之日,设关招商,遐迩毕至。吾邑人旅寄异地,而居市贸易,帆海生涯,皆仰赖天后尊神显庇,俾使时时往来利益,舟顺而人安也。”
  会馆公所的神灵崇拜有两种类型,一是乡土神崇拜,二是行业神崇拜。行业神崇拜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一业一神”,就是一个行业只供奉一个神灵,如沪城工艺公所“敬供圣母像”,饼豆业公所“设城隍神小像”;二是“一业多神”,即一个行业供奉若干个神灵,如靛业公所“奉祀天上圣母于其中,盖楼中祀协天上帝”;三是“多业一神”也就是多个行业供奉一个神灵,如洋货公所“议公所内供奉关帝圣像”汇号公所“前厅供奉关圣帝君”祝其公所“敬设关圣帝君神像”,都是供奉关帝的。
  会馆成员大多经商在外,面临着许多风险,因此把神灵崇拜作为自身的精神寄托,乞求神灵给予他们庇佑和保护。会馆也通过祭祀神灵来号召和约束内部成员,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的团结同乡、同业。
  (二)行业规约
  “行业规约是行会制度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会宗旨,组织原则、从业规则、职业道德、祖师信仰、活动方式、财务管理、会员权利义务以及违规惩罚等的具体体现和规范。”上海的会馆、公所大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实施适合本会馆公所的章程或公约。如重订建汀会馆章程中规定:“会馆董事建郡公举一人,汀郡上杭、永定两邑各举一人。凡遇公事集议,由司事着馆丁传单咨照。”“各项收支银钱出入,归上、永两邑,各延司事递年经理,每年于上元节交替。所有田、房各产契据及器皿杂物等,由各董检查后交司事管理。如有缺少及擅用公款而未经集议者,惟值年司董是问。”“捐款除常例支用各费外,积有成数,公择庄号,暂存生息,以备添置祀产。”“会馆供奉圣母殿庭厅事,理宜洁净,应令馆丁随时洒扫。朔望神前香烛向司事处领点,不得稍有怠忽,并不得留宿亲友,以及匪类聚醵赌博等事。如违立逐,断不妨容。”“会馆丙舍冢地,系建汀两郡义举,他帮人棺木,概不得进厝埋冢。嗣后各司董如仍有徇私等情,公同从重议罚。”“薄板馆不准进厝,随到随埋。徇情停留,馆丁是问。”而对于生者主要是恤孤济贫、施衣给药、创立义塾。如四明长生同仁会条规中规定:“夫妇或均年迈,不能力作;或壮年身生疯劳等症,难以生活。报明会中,夫妇按月各结(给)洋壹元五角,以资赡养。或上有祖父母、父母,按月每人亦结洋壹元。或下有儿女尚在幼少,亦按口每月结付洋壹元,过十六岁不结。”“每年十二月赦米洋叁拾元。”“每年医局助洋叁拾元。”这些会规对会馆公所制定章程的原因、负责人选举、财物管理、经费来源、祭祀、义冢管理等等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会馆公所正是通过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章程、公约以达到约束自己,共同发展的目的。
  “行会规约在对内发挥习惯法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御外以维护本行的利益的作用。”商人通过会馆公所制定统一货价、限制新店开张等章程,限制业内业外的竞争,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如上海县为江西会馆房产立案告示碑所称:“窃生等籍隶江西,在治为商为贾,每逢运货到上,价值参差不一,以致各业难以获利。缘无集议之所,是以同乡共业,不能划一。”“故作首举义倡,邀集同都妥议,劝捐购基,以便起造会馆,将后条规有赖。凡在同乡贸易,不致涨跌参差。”上海典业公所章程中亦称:“上海典铺,星罗棋布,已遍城乡。倘再有创新之典,必须同业集议,基址离老典左右前后一百间外,方可互相具保,以营造尺一丈四尺为一间,一百四十丈为一百间。如在一百四十丈以内,非但同业不能具保,须要联名禀官禁止。”“以后无论城乡,如有违章续开质铺情事,应由附近当铺通知司年,同业公同禀官押闭,不能徇隐。”
  (三)行业隐语和招徒弟
  行业隐语是会馆、公所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是在清代会馆公所内部广泛流通使用的。由于碑刻没有详实记录隐语,故暂不做论述。但是,对于招收学徒习俗碑刻里作了详细的记载如《上海县为乌木公所重整旧规谕示碑》则规定:“子承父业,或长或嫡,以亲生一人照满师例,其余亦许向公所报名入行。倘另从别师,仍照徒式,以昭平允。”“新开店作满年后,每年均准收徒壹人,以体旧章也。”“就地学徒满师,循向旧章,向所报名注簿。”“外作无店收徒称工,亦向公所报名、入行注簿。”“不论店作工司,就地父传子业,亦以满师例,向公所报名注簿。”“其父在沪立业,其子别地学就来沪称工,亦向公所报名入行。”“店作收徒上工,其司徒不得在外称工,私自发做,以及调工,各宜自重,遵守旧章,以免争执。”“铺家乏本,无木进作,存徒未满期者,亦准其在外称工。倘又添本贸易,仍许前徒满师,方可再收后徒,以符向章。”
  
  三、结论
  
  “会馆公所是祭祀神祗的公共建筑,联乡谊的聚会场所,办善举的社会组织,谋商务的地域团体,甚至还是地方政府加强治安管理的辅助力量。”但是,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负面作用,正如《潮惠会馆二次迁建记碑》“亦以懋迁货居,受廛列肆,云合星聚,群萃一方,讵免睚眦,致生报复;非赖耆旧,曷由排解□重以时势交迫,津梁多故,横征私敛,吹毛索瘢,隐倚神丛,动成疮痏。”“吸取传统行帮、行会民俗中的有益经验和历史教训,同时借鉴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建立新的行业协会体制及其民俗惯制,前景令人鼓舞,这诚然也将成为社会民俗学所必须关注的一个热点。”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王日根.明清时代会馆的演进[J].历史研究,1994,(4).
  [3]姜彬.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4]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县续志(卷二)[Z].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5]上海博物馆图书室.上海碑刻资料选辑[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6]李明朗.上海会馆的由来[J].档案与史学,1995,(2).
  [7]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M].长沙:岳麓书社,2003.
  [8]曲彦斌.行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9]范金民.清代江南会馆的功能性质[J].清史研究,1999,(2).
  [10]顾希佳.社会民俗学[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
  
  【作者简介】王亚军(1981—),男,新疆精河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献民俗;常红萍(1981—),女,云南个旧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思想史和农业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