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9期


论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及方法

作者:黄颖仪




  【摘要】文章从音乐的功能、音乐教育的深层功效以及音乐教育的目标论述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音乐功能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为了实现音乐的价值,寻求音乐自身的发展,音乐教育便应运而生。音乐教育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民族音乐则是研究中华民族音乐发展史的一门学科。因此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民族音乐教育是我国高校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方可将其运用在高校音乐教育之中。
  
  一、音乐的功能
  
  音乐功能是音乐教育功能的基本核心,是音乐教育功能的基础。只有先了解音乐的功能,才能深入认识音乐教育的深层功效。
  音乐的功能主要有:
  1.审美功能。审美功能是音乐的首要功能。只有通过音乐的美感,人们才可在身心愉悦的前提下深刻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音乐的其它功能也才有实现的可能。
  2.实用功能。协调集体劳动动作,消除疲劳是人类社会早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音乐功能。礼仪音乐、喜庆音乐,葬礼音乐,队列音乐等等,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和利用的一部分实用性音乐。
  3.教育功能。音乐可以组织和协调社会成员的意志行为,传达与交流社会成员的思想感情,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方面对人产生影响,因而能激起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种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影响,无疑呈现出一种“寓教于乐”的表现形态。而那些与特定政治内容相结合的歌曲(如国歌、军歌等)具有鲜明的功能目的,其教育功能尤为突出。
  4.认识功能。音乐通过某些生理、心理作用,可激发起与音响运动形式相对应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使之升华为思维和理智,从而产生充满激情的实践理性,这种理性认识超越了语言符号层次,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5.娱乐功能。健康优美的音乐有助于听者产生高尚的快乐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积极的休息。
  此外,音乐还有保健医疗、商业广告等实用功能。如古今中外都有著名学者、医师用音乐治病的事例。到了现代已崛起了一门初具规模的音乐治疗学。至于音乐用于商业广告,这在当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中更为广泛。不过严格说来,这些超出艺术的范畴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又是有机联系的、相互渗透的。自然要把这些功能转化为卓有成效的价值,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它的真正实现,必须依赖于音乐教育。
  
  二、音乐教育的深层功效
  
  音乐教育的功效和音乐的功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具有一种精神价值,但音乐教育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有更合理、完善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效果比自发的音乐活动明显增强,具有更深层的社会功效。
  1.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高尚道德品质。这是音乐的德育功能。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论性转化为生动的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容,都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感受的同时,净化心灵,升华道德情操,完善人格。
  2.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音乐教育是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它积淀着人的情感和理想,是一定社会内容的特殊反映。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3.发展多向思维,启迪智慧的增长。音乐教育的过程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运用和发展过程,但由于音乐不是单向思维的载体,因而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心智活动存在着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诸如音乐的无语义性有助于学生通过敬性思维导向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音乐与教学的某些对应,比例关系和内在联系,又可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从现代科学关于人的左脑为“数字脑”。右脑为“模拟脑”的研究成果来看,这种多向思维的交替适用,可以调节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结合联想、音象记忆,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有促进智力开发的作用。
  4.促进身心协调健康地成长。音乐教育对正在发育中的在校学生生理的正常成长,有着积极作用。那些健康优美的歌(乐)曲,可以给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审美享受,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听觉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敏锐的视听觉,使二者具有灵敏,准确、协调同步的反应能力,从而达到“耳聪目明”的效应。歌唱教学可以锻炼呼吸器官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同时通过发声和咬字吐词训练,会使口齿清楚;喜爱乐器和律动的学习,还能锻练手指乃至整个身体的灵活和健美。
  5.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这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即: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能力的作用。这些音乐本体功能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是不能忽视的。
  
  三、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即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音乐教育究其根本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感性,审美情操,最终是为了完善人的自身的品格。纵观古今中外,音乐教育的终极目的无不围绕于此。我国古代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善民心”、“移风易俗”的音乐教育思想,就是以音乐对人的教化作为目标。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从开端时期起就主张音乐是“改造国民之品质”、“精神教育之一要释”。我国社会主义的音乐教育目标是: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为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服务的。欧洲早期的音乐教育同样以:“把人教育成美的和善的”、“改变灵魂品质”为根本目的,近代各国的音乐教育也主张以培养、发展的品格为目标。苏联的卡巴列夫斯基强调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德国的卡乐—奥乐夫概括自己的思想理念是:“从根本上对人进行培养的思想。”日本的铃木镇一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通过音乐教育能使人类智力和精神世界更完美结合。
  
  四、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便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学科。距今二千五百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孔子就把音乐作为教学的六种主要科目之一,他认为音乐和诗礼同样起着修养作用,孔子的音乐思想影响着我国的教育事业。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事业后,也把音乐教育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便在延安创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冼星海、聂耳所创造的《黄河大合唱》通过鲁艺、抗日军政大学学生传遍了抗日的最前方。可见,音乐对学生的学习及未来的工作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目前,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主要是教授外国音乐史及乐曲,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普及少之又少,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事实上,传统音乐好似一条浩荡的大河,从古至今源源流长,高校所肩负的是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的栋梁。如果他们仅仅接受西方音乐,必然会对他们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固然,他们通过西方音乐的教育可以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但传统音乐的教育也可使他们领略到中华民族的博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及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另外,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有着重大的区别,其区别主要有民下三方面:
  1.表现思想的区别。中国传统的文化主要是来源于佛教等各方面,讲究的是“天地合一”的包含思想。故形成在中华民族宽容待人的思想。而西方主要是信仰基督教等,因此,西方讲究地是“征服自然”,故形成西方独立、敢于与自然博斗的思想。这在两种音乐作品中尤为明显。如《醉渔唱晚》讲究的是江岸月色下渔夫的自得其乐情景,而《新世界交响乐》所表现的是人们征服未知大陆的过程及决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