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9期


广州豪宅地理趣探

作者:孙亮亮




  【摘要】为了追寻广州的豪宅“脉络”,文章从广州的古代、近代、现代以及当代着手,梳理出不同阶段广州的历史事件造就的豪宅地理因素,从文化血脉的角度来为豪宅“正源”。阐述了广州豪宅与地理之间并不纯粹是其所处位置的关系,更是因特定环境因素及历史事件而造就。
  【关键词】广州;豪宅地理;房地产;西关大屋
  
  文章的“豪宅”,指的是对城市具有影响力的城市著名居住区或楼盘。它的“豪”,除了其自身的硬件要素,主要是来源于人文与精神层面的累积。当然,豪宅与城市地理因素虽说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但两者之间也并非必然的依赖关系。尤其是在技术及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光靠地理来竞争不足取,广州的豪宅已迈入更多元化、全方位的竞争中。
  
  一、豪宅及其“血脉”
  
  这里说的“豪宅”,指的是满足了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标准,无论是自然景观、人文因素还是建筑本身都堪称极致完美的一种稀缺住宅精品,它对区域甚至城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要成就“豪宅”,因素很多,包括区域、资源、规划、建筑、技术因素、配套、附加服务等等,除此,还有一个“血脉”的问题,不容我们忽视。
  现代的人们,在称赞一个人气宇轩昂时,喜欢用一个词:“贵族”。而真正的贵族气质,往往孕含着一种特权或世袭名号。这也是常言说的:三代出贵族。豪宅的广告也跟上了这个时势。有个著名的楼盘宣扬:“大家气度 传世大宅”,关注的就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所以,本文所要说的“豪宅地理”,当然就不是仅仅说豪宅所处的位置这样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这里的“地理”,蕴含着人文的因素,除了物质的存在,还有精神营造及岁月洗磨的印记,如同城市的“血脉”。一个区域、一段历史的脉络,总是要经过时间的磨练、发生了一些值得记忆的事件,才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味道。而这种味道,往往能够传承、延伸,却无法复制。
  由于豪宅往往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水平,追溯她的脉络,其实也是在研究城市的脉络。
  
  二、广州不同时期的豪宅代表
  
  (一)清代的“西关大屋”
  说广州的豪宅地理,不能不说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的起源,得益于广州的“一口通商”。1757年至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的83年间,全国的对外贸易都汇集于广州;广州,又都集中在西关的“十三行”。
   “十三行商馆区”是清朝政府特许开设的让外国商船在此靠泊、外国商人在此居住并与中国商人进行贸易的特区,一度成为清政府接受国外政治、经济、文化冲击和影响的门户、窗口。正是因为这个全国仅有的国际贸易口岸,使“十三行”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居住和贸易的地方。(图1)
  
  图1十三行景观玻璃画(来源:广州博物馆)
  
  西关的富商们,在现在的多宝路、宝华路等地建起由石脚青砖、趟栊脚门构成的极具西关富庶人家特色的西关大屋,比如,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约的钟家花园等。比如当时一个叫伍秉鉴的富商;他与外商从事买卖,还在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在西方商界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被认为是“世界首富”。当年伍家的在广州拥有大量房产,仅是在西关,就有粤雅堂、竹洲花坞,书库琴亭等。
  西关大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到今天,都是富豪居住的代名词。可惜的是,十三行商馆房屋太密,又多是木质结构,容易着火,曾多次遭遇火灾。到1856年,十三行地区遭受炮毁,难于重建,渐渐遭致冷落。
  (二)近代东山新河浦一带及华侨新村
  和西关类似,广州的东郊区东山,同样起点辉煌。
  本来,东山本还是广州城东门外的一片郊野。宣统3年(1911年),位于东山的广九铁路通车,侨民和本地富商们看中了这里的便利以及清幽,纷纷圈地,建造欧美风格别墅、官邸,除了自住,也有投资。例如,华侨黄葵石就曾经在东山龟岗购买了18亩多的荒地,开辟了四条马路,经营地皮买卖,然后分段出售。①外国人、海外侨商和本地富商是这些别墅最初的主人,形成了以恤孤院路、新河浦路为集中地的花园式住宅,这些东山的洋楼,由于受西方的影响,一改传统建筑“青砖石脚”的做法,也有别于“窄开间,长进深”的布局,大多建筑面积较大,布局灵活多样,二至三层、前后均有庭院。建筑正面或有柱式门廊或设三角山墙式屋顶。(图2)
  
  图2东山洋楼:逵园
  
  在这些别墅群里,除了外国人及富商的居所,还有广东省省长陈济棠的的官邸(位于中山一路梅花村内)、国民党将领胡汉民在达道路的住宅、广东省警察厅厅长魏邦平的别墅、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公馆等等,日本归国华侨、岭南画派的代表陈树人、民国元老廖仲恺等等的知名人士也曾在此居住,从此以后,“有权有势住东山”的说法也就传开了。
  (三)20世纪90年代的二沙岛
  进入90年代,广州豪宅地理移向了二沙岛。经历了80年代广州学习香港经验开发的“东湖新村”、“五羊新村”等的积累后,在八九十年代这十余年间,广州的房地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奠定了豪宅群落出现的坚实基础。
  “东湖新村”是广州乃至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它的建设模式基本上是香港经验在广州的翻版。除了建有住宅楼宇外,小区内有花园、商铺、景点、道路等相关配套,实行封闭式管理等等。作为广州的豪宅,二沙岛别墅群又将此更推进了一步。
  二沙岛是珠江的一个江心岛,东西长约3200米,南北最宽处600米,总面积125公顷。她曾经是一个小渔村和连片菜地,四面环水,非常秀丽,建国后成为广东省的体育训练基地。上世纪的80年代,二沙岛被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以高标准风景旅游、文化艺术、体育娱乐为主的公共活动中心和高级住宅综合区。新世界集团、广州城建总集团等建筑集团先拔头筹,在岛上陆续建设起宏城花园别墅、新世界棕榈园、花城苑、金亚花园等独立、联排别墅和低密度洋房别墅,二沙岛的宁静被打破。(图3)
  
  图3二沙岛(来源:广州城市建设档案馆)
  
  二沙岛之所以成为豪宅区的原因,追究起来,除了风景秀丽,还是因为交通的不便阻隔了不同层次的人群的进入而令能够进入岛内居住的人群的身份愈加显赫。当时,二沙岛还没有公交线,出入只能凭私家车,成为许多平民眼中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领地”。而岛上环境清幽,许多高档次的文化娱乐设施陆续建成,如星海音乐厅、广州美术馆等,每年都有不少的高雅艺术活动及展览在这里举行,成为城中名流喜流连之地;与之为邻,更衬托出居住者不同凡响的品位与身价。
  岛上自住的业主很多,尤其是别墅。在城市的绿洲中拥有这样的物业,自然稀罕,他们通常很有自己的想法,一套别墅住了两三年,就寻思着要重新翻修或者改建或者增加地下室更有甚者重新推倒重来。建筑是可以改变的,但二沙岛的豪宅脉络没有因为时间而流失,反而因为岛上的住宅渐稀缺、岛上居住人文渐浓厚而更加显示出她的价值。
  (四)新世纪的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注定是新世纪广州形象的代表。无论历史的长河如何流逝,珠江新城作为新世纪广州的标志,将是无法磨灭的。她是一个占地6.5平方公里的“新城”。与西关不同,她位于城市的新中轴线上,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与东山不同,不是因为华侨、外商在这里圈地设立官邸豪宅而出名,她的动力实实在在地来源于本土力量的爆发。也与二沙岛不同,不仅是因为拥有沿江的美景和清幽的环境,珠江新城,作为21世纪广州中央金融商务区,是集中体现广州国际都市形象的窗口,体现了广州在厚积薄发后迎来的新一轮历史性飞跃。(图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