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浅谈现代化进程中喀什民族文化的保护

作者:马胜强 薛 洁




  [摘要]实现现代化是喀什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喀什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给喀什民族文化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喀什民族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章对现代化进程中喀什民族文化保护提出“物质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保护区分对待”的观点。
  [关键词]喀什民族文化;地理优势;现代旅游
  
  现代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原有的生存、发展模式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历史上,也称作“疏勒”。它位于新疆西南部,北倚天山,西枕帕米尔高原,南抵喀喇昆仑山脉,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曾经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西段的重要商埠。现在,喀什已经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维吾尔族民众聚居最为集中同时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个城市。这里不仅有古老的历史街区、传统的手工商业街、绚丽多彩的伊斯兰建筑文化、造诣精深的歌舞音乐、令人惊羡的维吾尔民居艺术,更重要的是它还完整地保存了维吾尔族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
  然而,正如西部其他地区一样,喀什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特别是国家把喀什作为新疆乃至我国经济东进西出的重要基地以后,其经济地位优势更加凸显,大大加速了喀什现代化的进程。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民族特色最为浓厚的喀什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利用,使之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正是本文阐述的中心问题。
  
  一、现代化是喀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决定了喀什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历史上,喀什是丝绸之路南路和北路的交汇地一“丝绸之路上的十字路口”。在明代海运大开之前,即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十六世纪长达两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喀什既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和枢纽,同时又是欧亚大陆的集散地和转运站,堪称我国西疆的最早的国际市场和门户之地,其历史地位毫不逊于今日世界上许多著名商埠。喀什经济的繁荣同样也促使各种古代文明在这里交流和发展,使得喀什一度成为东西文化一个重要的交汇地。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喀什在历史上曾经繁荣一时。而今,喀什的地理优势将继续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中继续发挥作用。现在的喀什,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阿富汗、印度五国接壤毗邻,边境线长达888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喀什市被列为国家乙级对外开放城市,相继开放了通往周边国家的红其拉甫、斯姆哈纳、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等四个口岸,并开通了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国际陆路联运业务,为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随着1999年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贯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开放和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航,更使喀什结束了久已沉寂的历史,一跃成为我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道、向西开放的侨头堡,其战略地位更显突出。喀什的战略地位,必将带动喀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地推动喀什的现代化进程。
  (二)实现现代化是喀什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喀什失去了昔日的繁荣景象。由于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加之信息资讯相对闭塞,长期以来,当地经济的发展相当缓慢。与此同时,喀什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以老城区为例,12.78万维吾尔族民众中,除少数生活相对富裕外,多数民众生活仍比较贫困,仍属于城市低保范围之内。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疑是推动喀什经济发展,实现喀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反映了喀什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喀什人民实现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将现代化的成果惠及普通民众,从而提高生活水平,保证生活质量。因此,喀什现代化,是当地民众的共同心声,是喀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此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的现代化,本质上又是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而喀什又属于我国维吾尔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聚居地,长期以来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不发达地区。喀什现代化的实现,不仅是我国少数民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喀什现代化的实现,将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和发展,为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添砖加瓦,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现代化进程中喀什民族文化发展现状
  
  (一)喀什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
  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民族都会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通过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尽早地实现现代化,提高自身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又都希望能够长久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担忧甚至恐惧自身文化的遗失。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保护,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们知道,民族文化保护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文化保护意识的强弱,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正如田俊迁其文《关于旅游开发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问题——由喀什部分老城区被拆除引发的思考》中论述的那样“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在物质文明还不能够较高程度地满足国民需求的情况下,要求我们的国民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意识是不现实的。”
  现在的喀什,尽管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长期以来,喀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的事实。现阶段,喀什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关心的还是自身物质生活的改善,对传统文化保护还没有达到普遍高度重视的程度。因此,喀什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与提高。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喀什民族文化变迁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人们在长期利用和改造周围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它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并与其他地域、族群或民族的文明形态相区别。喀什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生也是如此。伴随着喀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量信息技术和频繁的人员流动所带来的外来冲击已经打破了喀什民族文化原有的生存、发展环境。这就促使喀什民族传统文化为适虚社会发展而产生变迁。
  1 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服饰变迁。自从1986年喀什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当地旅游业迅速发展,外来游客急剧增加。大量游客及外界文化、信息的涌入,打破了喀什原来相对封闭的文化氛围,使得本地维吾尔居民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尽管是缓慢的,但是在民族传统服饰上,却迅速地得到了体现。比如,以往喀什街头司空见惯的以褐色头巾蒙面的神秘维吾尔族妇人,如今已经很少见到。很多旅游者也发现,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