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佤族的稻魂祭

作者:张 敏




  [摘要]佤族是一支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其稻魂祭素来以血腥恐怖而闻名,但他们却有一套自己的解释一以神养神,以神伴神。文章旨在向人们介绍这一礼俗,并试图对这一风俗现象提出恰当的解释。
  [关键词]佤族;稻魂祭;新神灵
  
  佤族是一支居住在云南省北部边疆地区和缅甸佤邦的古老民族。它的先民可以追溯到远古时候的永昌濮人和哀牢人。由于古老,所以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它的一些仪式习俗就显得神秘原始,有时甚至是血腥恐怖的,稻魂祭就是其中一例。
  稻魂祭是佤族以人头来祭祀稻神以求稻谷获得丰收的一种仪式,解放之后已经自动废除。它的举祭时间在二月份,播种节期间,属于播种仪式。佤族祭稻的人头不分男女老幼,但不同的佤族支系获取人头的途径不一样:有的支系从外族人中猎取人头,而有的则是猎仇家部落的人头。如果在某一年没有猎到人头,用人的骨头祭祀也可以,因为佤族人深信人头与人骨都有人的灵魂。当人头猎得之后,整个寨子的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排着长队给人头敬献各种美味佳肴,并且围着它唱歌跳舞,把它当作新来的神灵,丰收与兴旺康乐之主。这个仪式结束之后,几家自愿在自己家里宰牛杀猪宴请“新主人”(即人头)的“珠米”(富户)成为当年的主祭户,拥有与新神灵同样的尊贵与荣耀,受寨子里其他人的敬重。佤族人认为,在宴请新神灵时,可以同时得到它的灵魂,它能保佑种下的稻谷获得丰收。因此,珠米们宴请新神灵时往往会花费掉大量的钱财。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使神满意,以期将来获得更多的财富。
  佤族人从不将献给稻神的人头看作是人牲或供品,相反是将其看作稻神的新朋友。换言之,是把它视为新的与稻神一样有威力的神灵,给其无比的尊敬与崇拜。在勒佤人(佤族的一个支系)献祭的祝歌中就这样赞美人头道:
  我们祭你稻奶奶。
  我们祭你小米妈妈,
  我们把新朋友献给你。
  他是最良善之人,
  他是最尊贵的魂。
  他是男人中最强悍的人,
  她是女人中最温柔的人。
  他是我们的王子。
  她是我们的公主。
  他不辞辛劳,
  从遥远的地方,
  来到我们的家邦。
  他已经与我们同住
  他已经与你合一
  他加大我们的力量
  他加固你的根苗
  (最后要大声吼)
  (嗨嗨嗨,嗨嗨嗨!
  祭魂啊。祭魂!
  早稻好啊,早稻好!)
  祭词祝歌不仅反映了猎首祭稻的内容,也反映了佤族人的情感。他们绝无谩骂、诅咒人魂之意,相反,他们尽其所能敬奉、荣耀、赞美这位新神灵。
  勒佤人特别珍惜砍到的人头的血。他们争抢着把血拿来拌在自己的谷种里,然后把拌过血的谷种埋在旱地中央,表示这整块早稻地部已充盈了人血,即新神灵的灵魂已经留在这块地上了。砍得人头的英雄在献祭期间不能洗手,因为一旦他一洗手,就会洗掉血,等于把得到的灵魂给洗掉了,这样它便不能再“加大我们的力量,加固我们的根苗”。如果砍不到人头的当年。佤族人便用人骨代表人头来祭稻,以蜥蜴之血替代人血拌在稻种和瓜果蔬菜种上,认为其作用于人头献祭的作用是相等的。
  佤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学会种植早稻,在生产技术和科学极不发达的古代,自然条件往往决定粮食收成的丰歉。在无法征服自然的情况下,采用通过祭祀手段取悦大自然达到丰收这一目的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方法。我们注意到在佤族的稻魂祭中所祭祀的是稻而并非自然环境,即人们献祭的对象是稻神而非水神、太阳神之类。这是因为在以人类作为最高级的生物链(阳光和水——稻——人)中,人与自然条件之间有一个中介物稻谷。古代的人知道收获稻谷的多少与他们的生存繁衍有直接关系,但并不明白植物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因此他们忽略自然条件,而稻则理所当然成为献祭的对象。
  在稻魂祭中我们还注意到,被祭祀的稻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而是上升为神。稻在被人格化之后,进一步被神化。这从一侧面反映出稻谷对佤族人生存的重要性,是佤族人生命延续、种族繁衍的基础。因此稻谷被认为与人一样拥有灵魂,并且认为稻谷的灵魂掌握着稻谷的生长,这便是稻神。为了获得更多的稻谷,佤族人必须加强灵魂的生命力,加强的办法就是以神灵补充神灵——以人的魂补充稻魂,于是他们杀人祭神。这个被杀的人成为新的神灵。佤族人认为所杀的并不是神灵本身。换言之,他们认为所杀的只是神会朽坏的形体,而得到的是不朽的神的灵魂。只有把灵魂从形体的束缚中释放出来,才能使之成为真正的神灵,拥有更大的能力。佤族人赞美人头、宴请神灵的目的就在于取悦和满足刚得到的灵魂,使它安居乐业,增强稻魂的生存能力,以使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由此可见,稻魂祭事实上是一种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仪式,它最初的意识信息来源于大自然——稻——人这种生物链。在加强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由于人对某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或过分夸大了某一环节而忽视了与他相联的其他环节,从而得到错误的意识信息(即万物有灵论)。神迹和生物链的盲目崇拜,人类对意识的误识,对灵魂的误识,最终形成了神的献祭——稻魂祭。
  解放后,随着科普知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佤族居民对稻谷的迷惑与敬畏逐渐消失,稻魂祭中作为一种陋习,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除了。
  [作者简介]张敏,女,广东珠海人,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