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维吾尔人的“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与启蒙教育

作者:古丽扎帕尔·买买提




  [摘要]在维吾尔民族中延续至今的“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是一种家庭庆典活动,这个活动明显地带有维吾尔人家庭启蒙教育的特点。文章从民族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的角度,介绍了新疆维吾尔族人的“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与启蒙教育。
  [关键词]“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启蒙教育;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
  
  任何民族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任何人的脾气、性格、品质、智慧、理性、首先是通过家庭这所学校和父母耐心细致的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可以说,家庭教育是人类无形资产中最广泛、最持久、最具多样性的综合教育,而这种教育进行得越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就越有益,其效果就越好。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行为准则,维吾尔族人民是非常重视家庭启蒙教育的民族之一,具有许多独特的名为风俗习惯,实为启蒙家教的传统习惯,其中,“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就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家教方式。“柯尔克苏库尤希”在维吾尔语中意为:“40天时在婴儿头上倒水”,转义为“洗礼”。
  在操突厥语系的诸民族中维吾尔族是最早进入文明生活的具有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和优良风俗习尚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入中,维吾尔族传统的义化遗产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了这个民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尚。维吾尔民族在历史上尽管受到过图腾崇拜、萨满教、佛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的影响,特别是从10世纪皈依伊斯兰教以后,有许多风俗习惯明显地带有较浓的宗教或迷信色彩,但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通过这个民族不断吸取教训、取长补短,有些习俗成为了带有宗教色彩的民族风俗习惯,有些风俗习惯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充实,并成为了就有一定先进性和符合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优良传统和文化。
  在维吾尔民族中延续至今的“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也是一种家庭庆典活动,这个活动明显地带有维吾尔人家庭启蒙教育的特点。举行这个仪式的家庭或父母,一般都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家族影响来决定举办这个仪式规模的大小。不论规模多么隆重或简单一般,都体现了父母对出生婴儿的期望和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
  “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一般要经过筹备、洗头、剃头、穿衣、庆贺等过程,参加仪式的主要是7岁以下或者是7至9岁的少年儿童,在庆祝仪式开始之前,要准备一套新生儿穿的新衣裳,或者是将本村中的某一寿星穿过的旧衣裳拆洗后卫婴儿缝制成一套新衣;同时要用白面、洋葱、清油、芝麻等调料精心烤制10~20个小圆馕;从众人常走的木桥上拾来若干把小木棍或木片,从清真寺捧来稀草泥,从十字路口要是来枯枝干草,从果园里的7种果树上折来干枝条等,在举行仪式时还要煮一锅“阿勒瓦”(用羊油、白面、白糖熬煮而成的糊状甜食),准备一定数量的羊肉串和核桃大小的冰糖块,以及金银首饰等。
  举行仪式时,少年儿童们列成一队,在父母的引导下逐一来到婴儿身边,用果树干枝梢将水烧热以后,每人用小木勺往婴儿头上要倒三勺水,每次往婴儿头上倒水时,父母要教倒水的孩子对婴儿说一句祝福语。倒第一勺水时要说:“爸爸叫你要应到”;到第二勺水时要说:“不要偷懒,要学好”;倒第三勺水时要说:“愿你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祝福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有些祝福语已被“要好好学习,当科学家”、“愿你胸怀博大,步步高升。”、“愿你健康成长,孝敬父母”、“愿你长大成为展翅凌空的雄鹰”等祝福语取代。
  维吾尔族人一直保持着善待孕妇的传统习惯,只要有一定条件的家庭都会为孕妇的生产事先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孕妇的饮食、起居、服装等都比较讲究,视珍惜和爱护孕妇就是珍惜和爱护即将出生的孩子,认为婴儿的平安出生是家庭和家族的欢乐与幸福,是“家庭的明灯”,维吾尔人中有“有孩儿的家是巴扎,无孩儿的家是麻扎”的谚语,巴扎具有繁荣的含义,麻扎是指死气沉沉的坟墓,寓意为有孩儿的家幸福、繁荣,无孩儿的家犹如坟墓没有朝气。所以在维吾尔人当中普遍都有一种对孕妇平安分娩和婴儿健康成长的期盼心理,而这种心理主要表现在对孕妇的爱护和对孕妇提出的一些传统的、甚至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要求方面。比如,至今还保持的怀孕的妇女不能看猴子、兔子等动物和一些面日丑陋、凶恶的人,怀孕期间,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专门做孕妇或产妇吃的饭菜来探视看望和让孕妇穿宽松的衣裙的习惯。婴儿出生七天时,便要为婴儿取名,40天时(一般男婴在35天至38天)便要举行“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而在这个仪式中包含着“婴儿剃头”和命名。一般这个仪式完成后便将产妇与婴儿一并从女方家带到男方家或是婴儿父母自己的家,这个习俗至今在新疆南北疆的维吾尔人中得到了延续和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在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族群众中,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的不同,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和不同,但总的来讲。大同小异,没有大的差别。
  “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既是一种家庭庆典活动,又是对孩子进行的一种启蒙教育活动。用果树干枝条和枯枝干草来烧水的寓意在于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能生儿育女,心儿像笔直的马路一样坦荡,做事有井有条,办事利索,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往婴儿头上倒热水和祝福,表达了父母对婴儿未来的希望和祈求。在仪式举行的第二阶段,婴儿的父母以婴儿的名义将涂有阿勒瓦的小圆馕,分别赠送参加仪式的所有小孩。一般每人都可以得到—个小圆馕。婴儿父母对参加仪式的小孩们说“这是小弟弟(或小妹妹)给你的一点心意”,后,便要给每一位男孩送一把小刀,给女孩每人送一条手帕,其寓意在于连接小孩们与新生儿往后的情谊,以促进和形成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风尚。 庆祝是这个仪式的第四个阶段。首先有婴儿的父母用放人金银首饰、烤肉和冰糖的热水小心谨慎地冲洗婴儿的全身,其意为祝愿孩儿向冰糖一样甜,向烤肉一样香,像金银一样珍贵。用干净水冲洗擦干后便给婴儿穿上新衣。接着参加仪式的父母一个接着一个地将婴儿抱起,最后将婴儿放在屋里最高或最显眼的地方,以表示对婴儿的良好祝愿。
  为婴儿剃头是这个仪式的第五个阶段。事先婴儿的父母要向剃头匠打招呼,有意将婴儿的衣服或衬衫袖子弄湿卷起。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或第二天早晨,再将卷起的袖子放下来便开始剃头。其意在于希望孩儿的头发在将来长得自然卷曲、美观。被剃下来的头发要揉成一团,有意包在丝绸或其它质地较好的布块里,并将其作为珍物收藏在箱底。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成为孝敬父母的人。给婴儿穿上用老寿星穿过的衣服改制成的婴儿服装,是表示对婴儿健康长寿的一种期望和祈求。
  修剪指甲是该仪式要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这个仪式中必须履行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修剪指甲必须要有心灵手巧、办事利索、品质高尚、声誉优良的已婚妇女完成。如果是女婴。在修剪指甲以前,须让女婴手指触摸锅台、面单子(代替案板擀面用的麻布单子)、案板、扫帚、针线(包括缝纫机)、古兰经(包括其它书籍、铅笔(包括其它写字笔具)等,以表示对婴儿将来成为心灵手巧、诚实礼貌、信仰坚定、富有修养和高尚纯洁的贤妻良母的期望和祝愿。如果是男婴,则要让其触目劳动生产工具(如坎土曼、斧头等)古兰经(包括其它书籍),以表示对婴儿将来成为手工艺水平高超、勤劳诚实、慷慨无私、无所无畏、有知识有信仰、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男子汉的期望和希求。尽管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对社会用的人才,但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差异和不同,因而表达这种愿望的形式也有所不同。随着历史和社会与教育、科学事业的不断进步,这种习俗尽管在城市的维吾尔人中逐步减少或淡化,但在主要有维吾尔族人聚集生活的广大南疆各地的乡村仍然较为普遍。
  从“柯尔克苏库尤希”仪式这一民族习俗的发展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维吾尔族父母都从他们的先辈那里接受和保持了重视对新生婴儿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启蒙教育的传统。毫无疑问,这也是维吾尔人延续至今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他们在热情而认真做好迎接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前的各项准备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教育孩子从娃娃开始做起的重要性。因而,在维吾尔人中较早就形成了自觉担负孩子家教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使这种责任感自然地促进了一个民族共有的、普遍存在和发展的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习俗的形成。
  在我们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今天,维吾尔人保持至今的这些习俗如果与科学引导结合在一起,与大专院校的素质教育和幼儿教育结合在一起,对于培养有知识、守纪律、有理想和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也是有益而无害的,不断保持和积极引导、发展这种对社会进步有益的、生动而简便实用的民族习俗县非常必要的。
  [作者简介]古丽扎帕尔·买买提(1959~),女。新疆阿克苏人,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理论研究会、女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新疆维吾尔古典文学与十二木卡姆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