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浅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吴媛媛




  [摘要]汉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汉乐府民歌是汉代诗歌的精华,它根植于民间沃土,充溢着清新纯贞的气息,以其丰厚的思想内容和质朴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关键词]汉乐府民歌;叙事性;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整体内容可分为爱情歌谣、生活歌谣、时政歌谣三大类,其中保存最多、审美价值最高的,是爱情歌谣。王运熙先生曾说“与《诗经·国风》相比,汉乐府民歌同样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情绪,但它们在艺术上有较大的创新和发展。以后历代文人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往往采用五言或杂言歌行的乐府体,反映各种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痛苦。”从汉乐府开始,五言诗就一直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比四言体诗更富有表现力。杂言体诗在一篇之中,有时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丰富多彩的形式,更有助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形成了汉乐府民歌的独特艺术特色。
  
  一、以悲为美的独特内涵
  
  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缘于其所具有的独特性,汉乐府民歌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以悲为美”。汉乐府民歌则不同,它爱憎分明,个性强烈,表现出一种鲜明的个性张力,浓重的悲剧色彩、强大的悲剧力量,给人们以巨大的感染和强烈的震撼。追求生命质量与数量的圆满是人生永恒的主题,而生命的短暂、理想的受阻又成为人生最大的悲剧。汉乐府民歌中就有许多这类忧生嗟叹、乐生恶死的作品。蕴含在这类作品中的人生之痛,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引发人们对人类自我命运的深深思考。比如《薤露》和《蒿里》两篇。西晋崔豹《古今注》曰:“薤露,蒿里,并丧歌也……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唏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于蒿里。至汉武帝时。李延年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枢者歌之,亦谓之挽歌。”歌曰“: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上之露,转瞬即逝,而人的生命尚且不能与之相比,因为朝露虽易“唏”,但明朝仍可“复落”,而人的生命却是“人死一去何时归?”人生短暂,譬如朝露之恨,在汉魏六朝的诗句中也屡屡看到:汉乐府《长歌行》中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秦嘉《赠妇诗》中说“人生譬如朝露。”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种人生苦短之恨,为千古绵亘之情感。正因为生命有限,时间成为最终的法官。生前虽千般富贵,死后却万古寂寞,生有富贵贤愚。死无高低贵贱。正如《蒿里》中:“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二、突出的叙事特征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而其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就是它的叙事艺术。汉乐府民歌成熟的叙事艺术继承和发展了前代诗歌,《妇病行》、《孤儿行》、《东门行》、《战城南》、《十五从军行》、《阳上桑》、《艳歌行》、《孔雀东南飞》等等,无论是短章,还是长制;无论是第一人称自诉,还是第三人称旁述;无论是撷取生活中一个场面一个片断,还是叙述一个时空夸度大的完整事件,都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注重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具有风趣盎然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其叙事艺术,比之《诗经》及其以前的诗作,都明显地加强了,例如《十五从军征》只有16句,叙述一个八十老翁久戍幸还的生动故事,诗人把主人公65年紧张艰辛的军旅生涯高度浓缩在“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十字之中。只截取他返回家园短短一天甚至几个时辰的事情,以主人公的行踪为序:“得归”一路问一“遥看”一人“室”一作炊一,出门一落泪,由远而近,依次叙写,层次分明,情节完整,一个服役终身,侥幸生还,却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故事最完整,情节最生动的佳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的长篇叙事诗。全诗由兰芝遣归、含泪惜别、兰芝抗婚、夫妻双殉四大情节构成。开头以孔雀失偶、徘徊不定起兴,拉开序幕,使全诗笼罩在一片灰暗阴沉的氛围之中:尾声以夫妻合葬、化鸟双飞作结,充满浪漫色彩。此诗时空夸度宽、幅度大,时间前后几春秋、甚至数十年,空间由焦家到刘家,由室内而室外,由家庭而社会,人物活动范围极为广阔。汉乐府民歌不仅按时间推移与事件发展脉络,直线型编织故事,同时还按照人物的内心潜意识,采用跳跃、顿断、连续剪接的艺术手法,将某些不相关的画面,组合成一个曲折完整的故事。它总是选取生活中某一场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情节或断面加以集中描述,大胆略去情节的进展过程,从不追求故事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展示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背景。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有利于作者通过描述某一具体事件,充分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充分展现了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三、鲜明的人物形象
  
  汉乐府民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其中有惨死战场的将士;有迫于生计、铤而走险的反抗者;有孤苦伶仃、痛不欲生的孤儿;有苦于兵役、无家可归的征夫;有美丽机智、不畏权势的农家女子;有愁肠百结、渴望爱情的思妇;有不屈礼教、勇敢殉情的青年男女;也有清身苦体、劝善锄恶的官员等等。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由人物自身富于个性的言语动作和心理活动,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在具体环境的描写之中,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而塑造成功的,因而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如《孔雀东南飞》一诗正是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和行动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个反封建的青年男女的典型,也塑造了刘兄和焦母两个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人物形象。作者以声情毕肖的语言,充分显示人物的个性和思想。《孤儿行》则是用一些生活细节如“头多帆虱”、“拔断羡黎”、“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东门行》与《妇病行》中的男主人公,一个刚毅,一个软弱。《有所思》和《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作事果断,而《上山采靡芜》和《东门行》的女主人公就委曲求全。这些各具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再现了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
  
  四、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重
  
  汉乐府民歌深刻地反映了两汉的社会现实,倾诉了封建社会人民的痛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被损害的中下层人民的辛酸血泪的图景。《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揭露了统治者连年征战,残酷的战争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上山采蘸芜》写封建社会妇女被遗弃的痛苦;《妇病行》反映了在残酷压榨下丧妻遗幼的一个家庭悲剧,妻子由于贫病交迫,终于与世长辞,临终的留言凄侧动人,而死后家里的悲凉景象则更是惨不忍睹,反映了人民的饥饿、贫困、受欺压的苦难生活,是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血泪控诉。通过汉乐府民歌,我们可以听到当时人民自己的声音,可以看到当时人民生活的图画。虽然汉乐府民歌的创作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但其中有不少篇章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有些禽鸟虫鱼的寓言诗,想象丰富,很有浪漫气息。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枯鱼过河泣》中枯死的鱼会哭泣,会写信;《战城南》中人与乌鸦的对话等等。又如《孔雀东南飞》理想化的结尾,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这是对叛逆的歌颂。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简介]吴媛媛(1981~),女,西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