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渐行渐远的山东秦腔
作者:崔 琴
物的激动情绪和比较紧张急促的场面
在板式唱腔中还有[小尖板]、[倒栽板]、[硬栽板]、[五风栽板]、[带把子栽板]、[哭腔幺二三]、[尖板幺二三]等。这些板式都属于散板类型,并多属辅助性板式,一般不独立使用,多于其它各种基本板式组合使用,以塑造各种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
东路梆子的唱腔,属七声音阶徵调式,在旋律地进行中(主要体现在各个词组的尾部,尤其是一句唱词的最后一个字上),常作大幅度的上行大跳,并经常出现八度、九度、十三度音程。形成一种高亢挺拔,异峰突起的效果,使唱腔旋律粗豪奔放,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也是构成本剧种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演唱时,多以本嗓唱字,“立嗓”甩腔。并且在每句唱腔中总带有一个至三个“咿呀”的“讴”音,有时还加入大量“咳咳”之类的衬字衬腔,很富特色。不同角色行当的唱腔。各有自己的演唱风格。一般是青衣腔柔,花旦腔脆,小生腔温和,红生腔激昂,丑行的唱腔则突现了诙谐花俏的特点。
除梆子腔以外的其它唱腔,多是在“三合班”形式的演出中吸收借鉴而来的,也有的是在当时戏曲剧种南北荟萃,诸腔交融的情况下而广采博取而来的。所吸收的唱腔有:[乱弹]、[娃娃腔]、[昆腔]、[高腔]、[滑留腔]、[拨子]、[罗罗]、[二黄]、[柳子]、[倒拉车]、[马在鲁油子]等20余种。在这些唱腔中,除[二黄]、[拨子]等少数唱腔的结构形式属于上下句式的板腔体外,其余大都属于长短句式的曲牌体。并且旋律风格各呈异彩。尤以[乱弹]、[昆腔]类曲牌使用为多。这些唱腔曾一度与梆子腔平分秋色。后来为统一剧种风格,逐渐发展成以板腔体的梆子腔为主,其它各种唱腔多作为色彩性唱段间或插入,或在特殊剧目和特殊剧情中使用。
[昆腔],源于“昆山腔”。被东路梆子吸收后有了较大的变化。没有原来昆腔那种舒缓、典雅的风格,而体现了一种活泼、诙谐的情绪。全曲一个主腔贯穿始终,中间为垛句,节奏活泼、跳荡,并大量运用了切分和闪板节奏。但仍保留着原来昆腔中旬间无过门和羽调式的吊特点。
[扬州乱弹],用笛子伴奏,曲调与吹腔近似。该腔进入本剧种后,虽经长期沿用有了明显的变化,但仍保留着原曲结构、旋法以及调式等方面的基本风格特色,形成了剧种自身的风格特点。如《长生乐》中刘晨妻的唱腔。
(二)唱腔中的拖腔
梆子腔以北方音乐为基调,旋律音域较宽,东路梆子的拖腔旋律音域宽达近两个八度。
三、东路梆子的濒危现状
1 原来东路梆子无剧本、曲本,主要靠言传身教,基本上没有文字记载,造成剧目魂乱。
2 东路梆子学艺的人,为养家糊口及早演出赚钱,学时贪多不求精,只学简单易唱的剧目和唱腔,使一些复杂优美的东西特别是绝技几近失传。随着老艺人的去世,面临濒危。
3 解放后,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很多艺人纷纷退出剧团进人其他行业,观众也大量流失,传承和发展困难。
东路梆子在山东的戏曲史上有它闪耀的一页,虽然生存现状令人惋惜,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一古老剧种,提升其生存空间。让这枝奇葩永远盛开在黄河两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