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浅谈灯树与节日文化
作者:孙继忠 王丽君
[关键词]元宵;灯树;节日;文化
说到节日灯树,人们一定会想到圣诞节的圣诞树,却很少有人将灯树与中国节日联系在一起。其实,灯树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中的文化;虽然我们还沿袭着传统习惯年年正月十五都过元宵节,但除了吃元宵之外,现在许多人已不再熟知节日中的诸多文化内涵,而灯树文化正是其中之一。其实,由现代中国人只知圣诞树而不知灯树,我们可以感知到中国节日的文化缺位;由中国的元宵灯树,到西方的圣诞树,我们也可以窥到文化的内涵与节日的传承关系。
一、元宵节与灯树文化
中国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虽可追溯到古代祭祀天冲太一,但其盛行应是源于佛教的佛事。据《西域记》记载,佛教在正月十五要在寺院内燃灯,举行观佛舍利放光雨花的佛事。在东汉时期。因佛教的盛行,这种佛事已由佛寺扩展到民间,形成了我国观灯节的习俗:隋唐之时这种习俗大盛,成为中国民俗中的最盛大节日——元宵节。
古人称“宵”为夜,“元宵”就是每年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古代有宵禁之说,就是在天黑后,城内要戒严,市民不得随便出入家门,每年只有三天除外。这就是元宵节,俗称灯节或上元三日。 其时,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观灯盛典,举城放假三天,通宵观灯、拜佛、游乐,其宏大的盛况史书上多有记载。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灯节时除家家户户要燃灯、放花之外,还要在城内设置灯市。灯市中到处布满各种样式的工艺彩灯,灯市中央还要建起一座高大灯架,架高数丈且有分支如树状,故称之灯树。灯树上要挂起千盏油灯,以象征千佛之身;灯中要注入香油,届时燃起,灯光闪烁灯花四溅,以象征佛光普照、佛法大放光明。灯树发出的灯光被誉之为“神光”,千灯普照万类惧怕,以象征国泰民安;人们争着享受灯光的沐浴,企盼在光明中走出迷津,在“重昏”中觉悟,祈求新一年的福禄安康。
灯树下还要搭起一巨大的舞台,灯节庆典时要宣读“燃灯文”,即节日祝辞;届时舞台周围百乐齐奏、百戏齐兴,声闻数十里;人们在灯树下通宵达旦载歌载舞、尽兴欢乐。灯树成为整个节日文化中的欢乐中心。
中国的习俗文化总伴随着诗文化的身影。“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干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幡动黄金地,钟发玻璃台。”这是隋炀帝在观灯时御笔写下的诗《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中的诗句。
关于节日灯树盛况的情况,宋朝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里的灯树、灯焰、灯花,与乐声、月色、歌舞构成了整个节日的绚丽画面。
灯树下的狂欢也催生着情爱文化。“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灯节中情人的见证。
由此可见,传统元宵节中的习俗文化大多都与节日灯树有关。在节日人们的心中,灯树就是光明的象征、是神灵的护佑、是国泰民安。因此人们在灯树下尽情追逐光明、尽情的释放情感,尽情地祈求美好未来。
二、元宵文化与圣诞文化
中国的元宵文化与西方的圣诞文化都是源于宗教文化,而且都是由起初的宗教庆典仪式而演变为民间习俗的。演变为民间习俗的元宵节文化与圣诞节文化在形式上虽然还留有宗教的遗迹,但内涵上实际都已经脱开了宗教文化。
从节日文化的影响性来看,西方圣诞文化虽晚于中国的元宵节文化,但现在的圣诞节已发展成世界性的节日,其影响力远胜于中国的元宵节。究其原因,除其宗教影响外,文化内涵的传承与注入是使圣诞文化推向世界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关于耶稣的生辰时间本无明确地记载,而纪念耶稣的诞辰据说也是在耶稣升天后又经历了百余年才出现的。直到公元440年,由罗马教廷初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到了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才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起初的圣诞节,只是基督教会内围绕耶稣出生时的传说举行的一种特别的礼拜仪式。由于各地的风俗不同其纪念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随着纪念活动进入家庭,各地不同的文化伴随着一些传说不断融入其中,于是才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习俗节日。
圣诞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平安夜”进行的。传说耶稣是在夜间平安降临人世的,所以圣诞节的前夜即为平安夜。节日的纪念活动就是从24日晚入夜开始,庆典中充满了美好、和平、慈爱、感恩、宽容、圆满的和谐氛围。
圣诞文化内容包括听圣诞音乐和唱圣诞歌,平安夜就是在圣诞音乐中进行的。圣诞歌曲本是教堂中的颂歌,主题内容多是歌颂、赞美和祝福,乐曲舒缓悠扬,使人在宁静,和谐,优雅中感受到心灵的沉静和净化,给人以美好和安宁。
圣诞礼物是圣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圣诞夜人们要互赠礼物,通过包装精美的圣诞果和圣诞卡的赠送,传递着人们的美好祝福,传递着无私与关爱。童话中的圣诞老人会在孩子们熟睡的时候悄悄将礼物放在孩子们的袜筒里或床铺边,使孩子们在醒来时获得惊喜。
节日中的圣诞树,是圣诞节中感恩的象征,它伴随着一个被救助的穷孩子抱恩的传说,装饰着节日的和谐。圣诞树少不了彩灯和圣诞蜡烛,还挂满了报恩的圣诞礼物。
圣诞大餐和家庭舞会也是圣诞文化中的重量级内涵,人们在欢乐的享受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圆满。
随着圣诞节日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各国文化在不断融入其中,正是这些不断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圣诞的生命力愈来愈强。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节日与文化的关系,感受到习俗节日中的文化内涵的重要。
由西方圣诞文化的不断丰富,到中国元宵文化的逐渐失落,我们不能不感叹我们传统节日中的文化的缺位;由小小的圣诞树的兴旺,到高大元宵灯树的消亡,我们不能不感到民族文化的危机。如果我们再联想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被其他国家当作遗产向国际上申报的现实,我们还能够无动于衷吗?
三、节日文化的思考
每一个民族节日都是人文文化的结晶,每一个习俗节日都有文化的传承。中国的元宵节已经传承了近两千年的历史,其文化的沉积不是能以简单的数字来衡量的;尤其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习俗文化的融入,使中国传统元宵节的文化格外丰富。
作为我国历史上曾经是一年中最盛大节日的元宵节,为什么在现代人生活中愈来愈失去吸引力,其问题的根源还是在文化上。
凡有存在一定包括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而形式又是由内容来决定的;作为传统的习俗节日,其文化的内涵决定了其形式的规模。任何文化都包括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没有传承就没有文化的底蕴,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的生命。如果我们以元宵节为例,来剖析一下我们现有节日中的内涵,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的传承文化已经少之有少,而新创的文化又没有更多。由此可知年轻人热衷于圣诞而不知元宵灯树的缘由了。
随着节日中的文化缺位,中国的传统节日正在逐渐被简单的吃喝、购物、休闲的内涵代替,逐渐向过周末的形式演变;虽然吃喝、购物、休闲也是文化,但绝不是节日文化中的全部内涵。节日中的文化,应当更多地蕴含着精神、品位、艺术,应当更多地给人带来追求和希望,使人在一种欢快、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美的升华和享受。
从传统元宵节中的灯树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文化侧面,可以体味到大众文化的氛围,可以知道什么是文化高潮。所以节日不是少数人的奢侈文化,而是大众的文化;每一个习俗节日都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承,每一次节日的形式,都应是一次社会文化的高潮。
我国的新节假日规定的出台,彰显了政府对传统习俗节日的重视,但节日的生命在于文化,在于传承和创新。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也是一个文化高潮迭起的社会。
[作者简介]孙继忠(1949~),男,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