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新兴节日: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阐释

作者:匡 娜 周元雄




  [摘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节日在当代发展的一个新格局。对这一格局,人们褒贬不一。新兴节日的发展,挑战了传统节日的模式,呈现出与传统节日不同的节日面貌和特点。
  [关键词]象山开渔节;民俗文化;新兴节日;传统节日
  
  象山中国开渔节创办于1998年,每年9月在象山举行,至今已历经10届。“开渔节,就是经过停止捕鱼后,重新开始捕鱼前举行的节日。”喙山开渔节,即在东海休渔期结束时举行开船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从起源上来说,开渔节是由国家禁渔期诱发而产生的区域性文化节庆活动。东海实行休渔是在1995年制定的,它规定,东海自95年6月中旬休渔,9月中旬开渔。象山就此于98年在休渔期推出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开渔节,举行隆重的仪式庆祝新一轮打渔的开始。
  开渔节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仪式类,像祭海仪式、出海仪式等;二是文艺类,如象山民间艺术展览、文艺晚会等;三是经贸旅游类。每届开渔节不变的主题是祭海仪式和开船仪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经济并举是开渔节活动内容的特点。随着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充实,象山开渔节的影响力也在逐年增强。目前象山开渔节已成为宁波市三大节庆活动之一,全国著名的十大民俗节日之一。从一个由国家禁渔期诱发的区域性文化、经贸和旅游节日,演变成了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渔民节日和海洋文化节日,这一节日不仅体现了渔民庆祝平安丰收的心愿,同时也增添了政府和广大渔民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信念。开渔节对于象山招商引资及旅游业的发展,其作用不言而喻,象山永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在节日的发展中也不断得到传承。开渔节已成为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统一。
  
  一、新兴节日在区域民俗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据初步估计,全国各地的现代节庆活动,大约有三千多个,加上传统的、民族的节庆活动,数目就更大了。这些新兴节日有的是古已有之,有的则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入应运而生的。民俗专家金天麟在《群众文化民俗学研究》中,把节日文化的创新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创立的一个节日,还有一类是,原来有一个民俗节日,加以创新,赋予新的内容、新的功能,使“老”节日绽放新的光彩。象山开渔节正是新创立的—个节日。
  与传统节日相比,首先,新兴节日政治性比较强,节日发展是官方与民间的一种合力。节日中的民俗活动不单纯是民众意志的体现,而刻上了政治的烙印。像象山渔民节,虽然渔民有着祭海等渔业习俗文化和海神信仰民俗,但在历史上象山渔民没有属于自己的开渔节,与其他地区的渔民一样,他们也会在出海时祭拜海神,向大海、海神祈求丰收和平安。是象山政府看好了渔民节这一“品牌”,力求依靠当地渔业文化特色打造节日文化来发展经济。所以,象山开渔节本身就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它不是自然形成的。在新兴起的节日现象里,我们看到,有些节日的发起者是民间艺人或其中的从业者,而把它推广开来的大都是地方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这就说明,当今民间节日文化要继续发展,必须与政府联手,才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古时,每到农业春季春耕之时,皇帝就会带领文武百官举行“鞭牛”仪式,促进农民春耕开始。如今政府举办渔民节日,亦可看做是号召渔民打渔开始的一种仪式。而“民间传统节日,是在人民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通过这些节日里的活动调节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情,得到精神上的平衡和满足。”第二,新兴节日经济功能更强烈,更具有张力。这与当今商业市场经济社会有重要的关系。政府组织招商引资,它不仅为经贸合作构筑了平台,而且节日的经济功能就是一种文化经济。“所谓文化经济。就是把文化遗产视为战略资源和国家基本生产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事业,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很多国家文化经济的发展已经上升到文化经济战略发展地位。而能为经济唱戏搭台和为经济结果开花的毕竟颇为有限。这才是人们对新兴节日众说纷纭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具有开发价值和传承价值的文化才能有效的在节日中为经济服务的同时得到自身的生命增长。第三,新兴节日在内容上比传统节日更丰富,除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增加了富有时尚气息的娱乐活动及观光旅游、招商引资等经济内容。最后,新兴节日的主体。传统节日中民众或是普天同庆,或是地域里的节日活动,新兴节日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当地民众,它更能吸引外地游客,成为节日的一份子。
  新兴节日同于传统节日的是民俗文化的特征。“在人为的节庆中实际都可以发现节庆的某些基本特征,……”在几年的发展中,新兴节日走的是“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路线,但没有民俗文化,这条路走不了,节日也无从兴办。从这一层面上讲,新兴节日为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提供了展现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在象山开渔节上,民间工艺(象山根雕)、民俗文化(祭海、渔灯、划船、织网比赛等)、饮食文化(沿海美食)等富有渔业特色的习俗文化得到发展和兴盛。中国地域文化差异明显,在不同文化系统中又有不同的节日。正如鲁迅所言:“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利用新兴节日这一平台,发展区域民俗文化,是区域民俗文化发展复兴,丰富当地民众生活的一条途径,但要顺利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对待民间节日文化活动,我们仅仅把它当成一份珍贵的遗产保护起来,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视其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资源,积极进行引导和开发,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才能使节日文化活动更具有生命力。”
  各地节庆的成功举办,不仅发展繁荣了区域民俗文化,同时各地游客参与其中,更能领略到祖国各地不同的文化,节庆已成为人们学习的新课堂。通过参与节庆活动,以独特的方式,更直接便捷地了解人文景观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体味民俗文化的巨大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极大热情。
  
  二、新兴节日对民俗文化的危害
  
  新兴节日发展对民俗文化的危害的问题实则就是新兴节日该怎么发展的问题。办好新节日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新兴节日牵涉的角色很多,如何处理好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节日发展问题的关键。
  从上述开渔节也能看出,新兴节日追求商业利益的目的很直接,也很明显。在传统民俗活动基础上兴办的新节日作为一种泛民俗现象,具备泛民俗的一些特征。“泛民俗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因此它与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俗文化离开民间走向商业,直接地趋向于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了现今节日对民俗文化进行开发利用的一个明显特征。“民俗文化传播总是要服从于商业利益的诉求,这似乎是消费社会的一条铁律。”新节日中民俗文化和商业经济的关系之问的密切性可见一斑。
  在经济原动力的促使下,民俗文化就是为经济搭台,就要为经济利益做出牺牲,民俗文化的保护很容易遭到破坏。民俗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处理不好,一则不利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二则没有了民俗文化的“搭台”,经济这出戏也就唱不好。节日不管怎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