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吉安中秋烧塔之我见
作者:周丽丽 刘群梅 杨昕妍
【关键词】中秋;“烧塔”;审美理想召唤;文化内涵
一、“烧塔”来历
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是为“仲秋”;而八月十五恰在“仲秋”中间,被称为“中秋”。中秋之夜,满月当空。中秋始于魏晋盛于唐宋,在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非常盛行。明清之后,每逢中秋,人们便在庭院里赏月、畅谈。关于中秋传说,有“嫦娥奔月”之说,有“吴刚伐桂”之说,还有“白兔捣药”之说等等。但中秋却赋予江西吉安一种特殊的传说——“推翻元朝”。
据传知,元朝统治中国后,采取各种歧视政策,剥夺人民的许多权利,并采用监控措施,对百姓活动进行监视。元朝统治者把五户人家编成一甲,由元朝政府派一名蒙古贵族当甲长。元朝贵族在各乡村作威作福,勒索百姓钱财。元朝末年,黄河连年水灾,物价上涨,人民流离失所。一些爱国志士便纷纷奋起反抗,并事前密约: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地方用瓦片砌塔,燃烧猛火,作为行动信号,一起行动,推翻甲长。从此,烧塔便成为中秋习俗而流传下来了。
“烧塔”这一民俗活动,吉安府志有记载。清朝有一书籍中记载:“中秋玩月,儿童烧塔为乐。”江西吉安烧塔多为青少年玩乐活动。八月十三日,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于八月十四日下午开始砌塔。塔的累砌也很讲究,塔的塔基要铺上红砖块或土砖块,然后按“品”字形的格局建构。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所有的瓦片都按“品”字形架放。塔下留出目对的两扇门,一个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用于掏出木炭和木灰。塔的顶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炯之用。砌建瓦塔的地方,大都是在空旷的平地上,在同一场地中,有时砌上好几个塔。祭完塔神后,将燃料放入塔内开始燃烧起来,这些燃料的相当一部分是由大伙儿凑起来的,包括稻草,竹片,秕谷,汽油,醋等。至燃烧猛烈时,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塔顶的火焰直冲云天,与明月争辉。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秕谷,汽油,醋等撒向塔身,塔发出劈啪的响声;火势更大,醋的香味弥漫满村。也就在这个时候,便有大人带着小孩唱上几段,如“烧塔烧得红,养猪养到二百五;烧塔烧得白,养猪养到没尾巴……”在我的故乡坪田村还有赛烧塔之俗,以烧得全塔通红而不倒者为胜。
故而,烧塔是个极富审美理想召唤的民俗审美活动。赛烧塔便是整个中秋节日中最兴奋的活动,人们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材料相同,自己搭建塔,以烧的全塔通红而不倒者为胜。一时间,满场喝彩呐喊和击鼓助威声不绝。因为村里男人们始终相信:把塔烧红是一种幸运的象征。“烧塔烧得红,养猪养到二百五;烧塔烧得白,养猪养到没尾巴……”对于生活水平比较低的坪田村人们来说,“猪”便是他们最好的心理寄托。所以,赛烧塔之俗已经不是纯粹的娱乐活动,而转化成为一种在自我的审美理想召唤结构指引下而做的,一种作为主体的人们的内心作出的一种旨在获得肯定性的精神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审美活动。
即便如此,而我却觉得:现代的传统节日民俗信仰的成分已开始淡化,娱乐性质渐趋显著地位,有些甚至直接就商业化了。所以,传承传统节日是我们重温传统的第一步。江西吉安烧塔习俗的商业化还不是很浓,因此,我们应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使中秋烧塔之俗自身所蕴藏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防止传统文化的割断。
对于中秋节,古人追求的多在于亲人团聚,赏月赋诗的精神需要,而江西吉安的中秋烧塔习俗却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是稻谷节节饱满,家里红红火火,亲朋平平安安的象征,寄托了江西吉安人几千年来的审美情趣。在这一点上,它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还能够融洽人际关系,增进人与自然的感情,感受精神母乳给人们带来的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二、烧塔风俗的主要文化内涵
(一)点缀美好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快乐,幸福是江西吉安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生活目标。受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熏陶,无论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还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勤劳的江西吉安人民辛勤劳作,迫切需要有身心得以释放和宣泄的时刻。而中秋节时恰好是人们已经收割完水稻,一年的忙碌转入了空闲,而且烧塔习俗以其特有的娱乐功能,满足了身心疲惫的农民的心理需求。中秋,是他们该放松的时候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烧塔民俗,以其精彩纷呈的活动,有效地满足了人们欢乐、喜庆的心理需求,有效地点缀了美好生活。(下转第115页)
(上接第97页)
(二)有助于人们寄托美好的祝愿和期盼
人们总是通过各种形式憧憬未来,对生活寄托美好祝愿和期盼。烧稻草代表来年稻谷节节饱满,烧竹片以图竹扳平安,同时也寄托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红红火火,平平安安。
(三)有利于凝聚人心,增进友谊
中秋烧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合是它的精神文化核心。人们总是通过各种途径推进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烧塔时,全村人都聚在建塔的空旷的平地上谈话:谈论秋收,谈论稻谷的去向。每个农民都是乐呵呵的,即便是农忙时节因某些过结而产生过不愉快的人们,此时也都是笑脸相迎。族群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族群的认同感不是天然形成的,它使人们想起推翻元朝统治者的爱国志士的团结,凝聚力,因而,在这种文化节庆活动里,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它赋予江西吉安人民的价值观念。
(四)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人是离不开传统的。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在既定的,从先辈继承下来的环境里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和文化借鉴活动。没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不可能有民族文化的发展。烧塔对江西吉安文化的传承意义主要有:一方面,表现在文化的载体上,包括鞭炮,果品等具体物品,还包括猜灯谜,赛烧塔等活动里;另一方面,表现在具体内容上,如祭塔神等宗教崇拜文化。烧塔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巨大的文化魅力,使得江西吉安人民对烧塔习俗负载的传统文化充满着依恋,饱含着深情。
(五)有利于人们的身心调节
现在,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的江西吉安农民,一年四季,辛勤劳作。他们需要庆祝丰收,需要休息调适,放松心情,保养身体,中秋烧塔为他们提供了契机。
(六)有助于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烧塔是一个具有浓情雅趣的节日活动,美育价值极为丰富,是一笔重要的有待于开发和利用的人文资源。一是和谐精神。和合是烧塔的精神文化内核,它渗透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二是乐观自信。在整个烧塔过程中,人们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乐观心境,同时又使其与周围人群相互沟通,交流彼此的心理,共同分享物质和精神的快慰。三是历史意识。烧塔文化渗透了人民反抗元朝残酷暴行的历史内容。为纪念此项历史内容而兴起烧塔习俗,反映了人们尊重历史,感念先人功德的浓郁而深沉的历史意识。
另外,据江西吉安坪田村委透露:中秋烧塔最核心的文化内涵是祝愿家庭团圆幸福和社会和谐进步。由此可见,中秋烧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作者简介】周丽丽(1984- ),女,吉林长春人,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刘群梅(1985- ),女,江西吉安人,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杨昕妍(1983- ),云南江川人,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