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论茶馆社会功能的演变

作者:李 艳




  【摘要】泛民俗现象比比皆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属于民俗学前言问题研究的范围。文章从泛民俗的角度考察茶馆功能的古今变化,目的在于积极推进该民俗事项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泛民俗;异化和创新;茶馆功能
  
   一、何为泛民俗
  
  在我们现实的视野里,泛民俗现象比比皆是,是传统的文化民俗延伸和发展。泛民俗与传统民俗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许多不同,其中最根本的有两点:一是异化,二是新创。所谓异化,是指泛民俗在传统民俗的表现形式上的异化,或者说泛民俗是异化了的传统民俗,但其异化的基础还是固有的人们长期进行传承的民俗,离开了这一传统的民俗,泛民俗就无从谈起,也就是说泛民俗的根就是传统民俗,而异化的只是其形式而已。所谓新创,是指泛民俗不仅仅是传统民俗的翻版,而是有所创新的,特别是在表现形式上,泛民俗即保存了传统民俗的某些特点,但又与原来的形式有所不同,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躯壳,这就是泛民俗的新创特征。[1]
   此外,泛民俗与传统民俗在实质方面亦有了一些不一样。首先,泛民俗改变了传统民俗的运行轨迹。在传统民俗的运行轨迹中,人们是按照家族或家庭的约定俗成而自然传承,强调的是传承的连续性,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运行的规律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在泛民俗的运行轨迹中,已经不见传统意义上的世代相传,人们强调的仅仅是其实用价值。因此,泛民俗的运行是依靠人为的作用,而传统民俗的运行是依靠历史的惯性在进行的,将民俗从传统的运行轨迹中阻止下来,使传统民俗改变成为为现实服务的东西,这就是泛民俗。其次,泛民俗改变了传统民俗的原来意识。在传统民俗中,其传承意识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人们强调的是民俗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民俗的内在的原始的含义;而泛民俗的意识却是与此相反,更注重其内在的意义,并以此来增加泛民俗的现实价值。
  
  二、传统茶馆的社会文化功能
  
  茶馆或茶坊,是生产和出售茶水给顾客喝,并设有座位和茶具的店铺。唐宋时,苏州一带的村镇便已有茶馆。茶馆一经出现,便与一定的文化娱乐形式相结合,并成为这些形式的载体。茶馆或茶坊,虽然与一定的文化娱乐形式相结合,但它的基本业务仍是卖茶水给顾客喝。这些文化娱乐活动及张挂名人书画等,是为茶客消遣久坐、多卖茶水服务的。这时的茶馆或茶坊,总体上说,仍属于经济基础领域。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召苏州弹词名家王周士御前演出。弹词艺术从此名声大振,风靡太湖流域、上海和浙江一带。茶馆、茶楼与这种评弹艺术相结合,成为评弹艺术的最佳载体。茶馆书场、茶楼书场在各地兴起。茶馆(茶楼)书场,得到了更大发展。建国后,上海城乡曾拥有茶馆(茶楼)书场240多家。其中,中心场有十多家。[2]
  上述茶馆(茶楼)与评弹艺术相结合而成的茶馆(茶楼)书场,其主要业务已不是卖茶水给顾客喝,而是经营艺术演出了。它已不仅属经济基础领域,而兼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属文化艺术事业了。它们的社会文化功能主要有三个:
  (一)茶艺功能
  茶馆、茶坊、茶楼的兴办大大地促进了茶艺副业的发展。顾客对茶品、茶具的品、评意见,反馈给茶馆经营者、茶农和茶具烧制者,使茶的种植、采制、烹煮和茶具制作等工艺流程,得到改善。
  (二)文娱功能
  茶馆(茶坊、茶楼)有场地、座位、顾客和茶水;评弹艺术的演员也仅1~2人,因此前者成为后者的最佳载体。两者结合而成的茶馆(茶坊、茶楼)书场具有的文艺功能有三:第一是出人。许多评弹艺人在这里找到了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从而名声雀起,成为名家。如陈遇乾的陈调,俞秀山的俞调等,皆为后代艺人所仿效。第二,是出书。除传统书目外,还有新编的《海上英雄》、《花厅评理》等书目。80年代,《真情假意》、《春梦》等新书受到欢迎。第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特别是旧社会无文化、不识字的劳动人民,他们难以通过文字载体接受和欣赏中国传统的文艺作品,而茶馆(茶坊、茶楼)书场给他们提供了接受和欣赏这些文艺作品的机会。
  (三)信息功能
  从茶馆始办到20世纪70年代的一千多年中,由于通信设施不发达,而茶馆又聚集了各方面的人物,因此,茶馆自然地成为信息交流的中心。尽管茶馆内贴有“莫谈国事”的警示条,但还是封不住茶客的嘴。
  20世纪80年代始,随着各种新型的文化娱乐设施兴办,以及电视机、电话和手机逐渐普及到户、到人,茶馆的主要文化功能逐渐被取代了。由于煤气灶的普及,茶馆的最基本功能——卖茶水给顾客喝,也部分地被取代了。茶馆(茶坊、茶楼)书场逐渐衰落了。但是,茶馆这一古老的茶文化形式已走出目前的困境,迈上一条新的发展之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馆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和强化。
  
  三、茶馆社会文化功能的未来发展
  
  (一)茶馆功能的异化
  由于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历史上茶馆的功能在当代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功能消失,有的功能强化,还有新的功能出现。从泛民俗现象的角度来说,现代茶馆文化是传统茶馆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它与传统茶馆文化在表现形式上有许多不同,其中,最根本的有两点:一是异化,二是新创。在这里,异化指的是泛民俗在传统民俗的表现形式上的异化,或者说泛民俗是异化了的传统民俗,但其异化的基础还是固有的人们长期进行传承的民俗,离开了这一传统的民俗,泛民俗就无从谈起,也就是说泛民俗的根就是传统民俗,而异化的只是其形式而已。就茶馆功能的异化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茶馆为人们提供饮茶、歇息、休闲场所,发挥休闲的重要功能。茶馆的这一基本功能将一直存在。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其对象是非本地居民的游客、当地老年有闲居民以及普通水准的消费者。其地点主要是在风景点、社区公园以及集中居民区附近。并且,茶馆这一功能所面对的消费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随着人们物质财富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旅游、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日渐重要的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加深,针对这一人群的社会服务也将随之扩大,这一消费群体将占主导地位。时代的发展,决定了茶馆文化功能较以往的功能出现了异化。
  第二,茶馆仍将为人们提供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只是,不同的是,原因不同了。工业时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生活压力需要缓解,拥有优美环境和良好服务的茶馆可以提供人们舒解压力的一个好去处。社会从温饱向小康发展过程中居民住房面积暂时的狭小,使人们需要一定的社会空间作为居住空间的延伸,在其中会聚亲朋、进行小型商务会谈、与不太熟悉人的偶尔交往,都需要一个相对安全而条件适当的公共空间,茶馆将和酒吧等场所一道分享人们这一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后工业时代在家工作的人们,将会比现在有更多的志趣相同者的组织团体活动,茶馆是可以将某种志趣与活动的公共空间相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场所,而这种志趣,就是对茶文化的兴趣,对格调生活、健康生活的兴趣。茶馆业者应当注意到这一社会变化方向。而且即使在后工业时代尚未全面到来时,也可以针对茶馆的这一功能有所行动,因为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已经不一样了。所有这些,都和旧时代茶馆的社会背景不一样了。
  第三,仍发挥信息功能。所谓“信息”,其本义是指“音信”和“消息”。在这里,我们引申为“信息传递”。茶馆的经营活动是“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茶科技”、“茶文化”的关系同样也是十分密切的。这与传统茶馆的信息功能有可很大的区别,要经营好茶馆,其管理者必须及时地获得有关茶科技、茶经济和茶文化的最新信息。只有这样,它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信息功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