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学校音乐教育:植根“本土”,尊重“多元”

作者:张亚利




  【摘要】尊重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把传统音乐引入到学校音乐教育中,已经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认为,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应当与学校音乐教育互为基础,必须重视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文化的联系。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的概念是伴随着在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中,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之间的摩擦和种族之间的冲突出现的。把它应用于美国的音乐教育中,则意味着承认美国不同种族的音乐文化,尊重不同文化群体的音乐,帮助学生理解它们所生活的美国社会和世界的意义。脱离开“多元文化”产生的背景,移植到我国的音乐教育中,这一概念便有了新的解释和意义。中国20世纪初西方音乐文化的入侵,致使今天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仍然以西方音乐为自己国家的文化主题”,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早已边缘化。多元文化的中国音乐教育,不仅应包括世界音乐的内容,更应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而青少年接受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不仅要以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前提,更要以传承自身本土音乐文化为己任。
  本土音乐是本土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上个世纪7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多个发展中国家进行调研之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内因发展。这种模式认为“发展必须要在良性社会文化生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在一个文化价值观混乱、民族文化自觉意识丧失的地方是不可能实现发展的”,而“外在的帮助不能演变为对本土文化和人民主体性的剥夺,焕发本土人民自身的意识、动力和创造力,才是实现发展的关键因素”。本土音乐与当地的自然风俗、语言文化、价值观念浑然一体,发挥着对本土人民广泛而持久的教化作用。作为本土文化体系的一部分,音乐文化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和个体民族意识的觉醒,都显示出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
  每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具有个性特征的本土音乐文化都在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多元文化”存在的前提。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正确定位,会激发学生对自身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会意识到自身音乐文化是多元文化中独特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雷默所说“在我们的观念中,切不可过于‘多重文化’,忘记丰富每个孩子对他或她本土亚文化的体验;那就会无视一种与生俱来的宝贵权利。同时,我们也不可过于拘泥民族性,使儿童领略不到分享世界众多风味的乐趣。”
  
  一、社会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承
  
  教育人类学把学校教育作为研究的核心部分。一方面,教育人类学力图从文化的角度揭示学校最普遍的本质功能,认为学校是一种主要充当文化传递的机构,向下一代传递一系列复杂的态度、价值观、行为和期望,从而使下一代继承了一种作为不断发展现象的文化。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必然要担当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另一方面,从人类学的文化“整体性”来看,对某一种文化现象的研究必须还原到它所存在的整体文化背景中。本土音乐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以及信仰、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必须向社会文化汲取资源,并对音乐这一文化现象寻根朔源,寻找更有价值的东西。
  在文化传承问题的研究上,教育人类学“不仅看到了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功能,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当今学校音乐教育对文化传承的阻断作用。”文化的不连续性是教育人类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教育人类学研究表明,这种不连续性是不同文化的冲击在学校中的反映。盖伊等人1963年对西非克佩勒人的研究表明,此地的学校奉行西方的教育模式,“其课程与本地文化毫不相干,……结果造成严重的文化冲突,导致学校文化与本族文化的间断,引起归属丧失,产生深刻的适应问题”。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以西方的价值理论体系来衡量中国的音乐文化十分常见。例如以西方的调式、音阶、曲式等概念来解释分析中国音乐;几乎所有的音乐学习都以西方的乐理体系教学开始等。
  把本土音乐文化引入学校音乐教育,恰恰是顺应了学校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注重学生的社会音乐文化生活同学校音乐教育文化生活之间的沟通,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只有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下,才能使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更加可行,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自身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和独特性。
  
  二、学校音乐教育为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是指“按国家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地进行的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在科学的音乐教育观指导下,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有着系统而科学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规划,有着明确而统一的教学目标,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进行组织和指导,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教育过程分为各个阶段,进行相应的教学,以期达到音乐学习的最终目标。学校音乐教育的系统性,是社会音乐文化传承所不能相比的。这些条件为本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同时,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面向的是接受学校教育的每一位学生。从我国义务教育实施以来,现代学校教育已不是少数人的独占品,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接受学校义务教育已经成为每个人进入社会之前必要的知识储备过程。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承的义务。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性,为本土音乐文化在学校中传承的可行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保障,同时也是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良好契机。
  
  三、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应当与学校音乐教育互为基础
  
  我国民族音乐理论界的专家为民族音乐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是,这些音乐文化资源及其研究更多的是局限于文化部门和学术界中,并未引入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这些音乐资源的传承大多是通过社会中的民间组织来进行的。这是我国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但毕竟与现代教育的转型不相适应。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的长期忽视,导致了我国“专业学校音乐教育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割裂;以教授新音乐为主要内容的学校音乐教育与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由文化部门 扶持的社会民间音乐社团的割裂。”
  同时,许多专家也意识到教育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基础作用。例如,著名戏曲理论家石磊认为戏曲艺术的振兴,“实际上就是一种争取观众、培养观众、保持住老观众和繁生新观众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教育。“在我国国民中长期缺乏民族文化意识,缺乏这方面的最基本的常识教育,恰恰是造成当前包括京剧艺术在内的戏曲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把戏曲的发展和希望寄托于教育,充分肯定了学校教育在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作用。
  “一方面,能否打破文化与教育相互割裂的局面,让教育明确地介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成为在新时期能否继续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关键;另一方面,能否打破教育与文化相互割裂的局面,让民族音乐文化走进校园,真正成为我们学校音乐教育的根基,则成为我们学校音乐教育能否健康发展,青少年学生能否得到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滋养,从而喜爱自己音乐文化的关键。”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必须担当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而本土音乐的课堂教学必须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
  
  四、结语
  
  尊重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化,把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学校音乐教育中,已经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每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具有个性特征的本土音乐文化都在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没有本土音乐文化的存在,也就不会有“多元文化”格局的存在。因此,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的音乐传承,才是对“尊重世界音乐多元化”最具实践意义的举措,而学校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意义的首要途径。本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必须树立文化传承为主导的音乐教育观念,正视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互为基础的密切关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充分发挥其文化传递的功能,音乐教育才能实现从单纯的“技术教育”和盲目的“素质教育”向“人文、审美、技术三位一体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观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2]楚江亭.“文化自觉”与教师教育研究的价值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2007,(4).
  [3][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5]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6]张天彤.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兼论文化与教育的相关性[J].中国音乐,2004,(4).
  [7]石磊.论戏曲与教育——呼唤京剧的“希望工程”[J].地方戏艺术,1993,(1).
  [8]谢嘉幸.“北京地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课题论文集《序言》[M].2002.
  [9]谢嘉幸.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3).
  
  【作者简介】张亚利(1979- ),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