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民俗文化在都市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谢菊兰 张小东




  【摘要】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民俗文化为和谐社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和谐社区建设离不开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也会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民俗文化;和谐社区;精神文化需求
  
  民俗是一定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趋同性的行为模式,包含着人们在物质生产、经济贸易、社会交往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
  
  一、民俗文化是都市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首先,民俗文化是都市和谐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 以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的相关民间生产、生活、文艺、娱乐、礼仪、宗教、信仰等风俗,都属于它的范畴。
  其次,民俗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即便是一些传统民俗中优秀的内容,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某种变化。目前许多在都市流行的民俗正是对古老民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这是因为时代的变化要求古老的民俗必须焕发新的生命活力,都市民俗存在的条件是民众,都市的活力也在民众,而民众活动的目的是多创造一些民众喜欢的文化形式,是都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再次,和谐社区建设不能脱离都市的具体地理环境。任何一座都市都有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这些条件和背景就是这座都市最宝贵的民俗资源,许多城市的吸引人之处恰恰在此。和谐社区建设要依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民俗文化中的优长。
  
  二、民俗文化在推动都市社区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人是社会集体成员之一,其一生都生活在民俗中。民俗无论是对个人、家庭、社团和都市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作用不可忽视。
  第一,民俗文化建设能够满足居民健康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谐社区的建设不仅在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改善和提高基础生活设施和环境条件,提供各类便民的生活服务,而且还应通过挖掘现有民俗,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发掘,让更多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地域来源、不同行业(职业)的居民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文化活动,确实满足居民群众不断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在许多单位住宅小区中,都有统一规划的“职工之家”或者是“职工活动中心”,每天在其中活动的大都是退休或者说是赋闲在家的中年以上的居民,他们认为如果小区中没有这样的集中地,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
  第二,民俗文化建设能够满足居民和谐温馨的人际交往需要。在民俗文化活动中能够引导广大成员开展健康纯洁的情感交流。一般居民都有“邻里一家”、“以和为贵”、“谦让礼遇”的观念,彼此之间能友善相待,而且“一家有事,众邻相帮”,中华民族诚恳、善良、友爱,人与人、家与家、族里与族里之间讲求礼尚往来,注重人生礼仪,长期以来已形成和培育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纽带,这对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都有促进作用。实际上,市民日常生活中的节假日礼仪来往、婚丧嫁娶、添子生女等喜庆活动多数是依靠邻里相帮和同事朋友相助。
  第三,民俗文化能够满足居民自觉积极的主体参与需求,使大家形成良好的公共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动员成员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和现有的物质力量,解决成员面临的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的问题。近年来,都市大多都相继建立和组织了自己的文化娱乐场所和团体,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广大居民广泛参与,有利于形成对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关心,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还有利于促进整个的文化建设和稳定。
  第四,民俗文化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达到对本民族人民进行传统思想教育的目的。优良的民俗文化活动,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帮助人们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可以培养人们健康、正直的道德观念,增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总之,通过具体的民俗活动,不仅可以使本民族人民熟悉自己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而且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第五,可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现代意义上的都市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中心、工作中心和居住中心,而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服务人为最高准则,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完美融合,并满足各类人群的发展愿望,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等提供最舒适、最方便、最可靠、最安全的服务场所。在发达国家,对外来聚集居住的民族,往往很重视他们本民族的礼仪习俗,对这些民族的重大节日政府还出面创造条件予以支持。和谐社区的建设要让人们愉悦地工作和生活,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要。人们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只有心情舒畅,才能关注身边的他人他事,进而关心整个都市的发展。都市都有居民异质性强的特点,不同居民有不同的习惯、风俗、爱好,他们对文化需求也不相同,民俗文化的开展尽量要大众化、一般化。我们在发展都市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建设表现都市风貌的大型建筑,也应重视直接关系百姓生活的小场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三、民俗文化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文化在都市建设和发展中,始终是以为依托,文化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载体,必然体现出民俗文化的气质、品质。这是因为文化影响力的内在张力是建立在民族民俗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是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以文化教育、知识传播、娱乐美育为基本功能,并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指导以提高全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态。所以民俗文化的气质惯性必然会影响到群众性文化形态聚合关系。这种聚合关系是和谐文化建设中民俗习性的生活体现,所以民俗文化的和谐性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将会产生潜在的基础性的影响作用。
  正确把握和谐民俗文化的建设方向,就能够体现出“民俗文化向来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的价值取向。民俗文化内在凝聚力的品质作用也只有通过构建和谐的途径与方法,才能体现出科学的发展方式,并且可以荡涤民俗习性中不利于和谐民俗文化发展的因素。多样、复杂的都市民俗文化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从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如何构建新都市,这关系到都市形象建设中竞争力与魅力的问题。因此,都市民俗文化的特性只有在构建和谐社区中,才能与新都市形象建设相协调,其聚合力才能在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乡土民俗文化与和谐社区发展相统一
  文化从空间来看,它是一种区域性文化;从文化特性来看,一般都有较浓厚的地方乡土特色。都市文化同样也带有乡土特色的气息,传统的农耕经济社会在都市建设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各地都有特色的民俗。所以都市文化特有的历史、风俗、文化标记等都包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民俗文化积淀,这些乡土民俗文化积淀是都市世代成员共有的精神财富,它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着文化聚合的精神动力作用。因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不断挖掘和发挥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使成员在共同参与文化生活中传承特有文化,都市民俗文化通过自身的活动与创造,可以为都市文化建设增添新的内容和成果。从文化建设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来看,民俗文化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通过成员广泛的参与共同实现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