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韦庄生年考
作者:许保松
【关键词】韦庄;生年;“天心”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是晚唐五代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关于他的生年,历来说法不一。而考证其生年,对理解诗人一些隐晦涵义的诗,是很有帮助的。各种说法中,以夏承涛先生之说最为通行。夏承涛先生在《韦庄年谱》(《韦庄词校注》附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中以《镊白》诗考其生年,认为:《镊白》诗编在《浣花集》卷四,本卷皆客游江南诗,此诗前二十一首有《闻再幸梁洋》,后三首有《夏初与候补阙江南有约,同赴淮汴,西赴行朝……》,均为光启二年(886)三月僖宗出奔兴元后作。“端己以光启二年夏赴陈仓迎驾,三年,过昭义相州路返。《镊白》诗必光启二年作。据‘新年过半百’句,则其时已五十以上,按最低五十一岁计,当生于本年(836)也”。
对此推断,齐涛先生提出质疑。他在《韦庄生平新考》一文中认为:1.韦庄生于836年之说与其诗中所体现的年龄特征相矛盾。并举两例证之:(1)韦庄《菩萨蛮》一诗记江南生活,中有“当时年少春衫薄”,然而他第一次南游(877),按夏谱算已经42岁,显然不相称;(2)889年漫游江西时五十余岁,当时诗《黄藤山下闻猿》中有“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之句,亦如是。2. 由于“浣花集各卷仅大率为同一时期之作,不同时期的作品互相阑入者也不在少数。”那么,夏先生以《浣花集》为严格依据定《镊白》诗编年从而推韦庄生年,则不严密。不仅如此,齐涛先生又推断出韦庄生年为1849年。依据如下:(1)根据韦庄《寄薛先辈》诗,他应于1862年与薛迈同时应举。又据《新唐书·选举制》所记,乡贡应试之年龄在十四以上,则韦庄至迟生于849年。(2)贯休《禅月集》(《四部丛刊》本)卷十九有韦庄《寄禅月大师》诗云:“云离谷口自无着,日到天心各几何?”贯休在蜀908-910间,此时贯休七十余岁,有诗《酬韦相公见寄》曰:“万般如幻希先觉,一丈临山且奈何。”自注:“日到天心,乃相公之日;老僧日去山一丈耳。”齐先生据此认为韦庄此时未步入老年。又据唐《户令》和“均田令”中“六十为老”,定韦庄此时不足六十,即至早生于849~851年。综合至迟849与至早849~851,则韦庄生于1849年。
笔者认为,齐涛先生的质疑颇有道理,使人信服。他把韦庄生年向后推至849年,也解决了一些生于836年之说与作品之间的矛盾。如“当时年少春衫薄”,“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日到天心,乃相公之日”等等。但是,生于849年说又与作品产生了新的矛盾。如作于879年的《同旧韵》中有句云:“方愁丹桂远,已怯二毛侵。”按生于849年之说,则当时韦庄三十岁。“二毛”指的是五十岁左右。《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诗有“溪上却思云满屋,镜中惟怕雪生髯。”之句,关于此诗,目前知道的韦庄研究者均认为是879年作。此时韦庄三十岁,哪会有此叹呢?又894年,韦庄第进士,有《与东吴生相遇》云:“十年身世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既然说白首,想必白发已经不少,则此时韦庄45岁,也不可能如此。况且如果按齐先生说,《镊白》诗作于此五年后,不可能白首已经五年,还去镊白。再者,生于849年,862年去考进士,落第后奉承状元的诗句又显得那样世故:“不说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这看起来很难成立。齐涛先生考证,876年以前,韦庄已经在虢州隐居十年,那么其移居虢州时间当在866年以前,此时韦庄17岁。按曹丽芳考证,韦庄迁居虢州时间当在咸通四年(863)到咸通八年(867)之间,从鄠杜携家迁往虢州时15岁到19岁之间(《韦庄移居虢州时间再考辨》),并在虢州置下产业。从《村居书事》诗里可以看出:“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这也似乎与年龄不符合,买房置地本应该是一个成年人做的事情。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呢?笔者认为:(1)“白发太无情,年年镊又生。”应在“白首相逢泪满缨”之前,那么《镊白》诗应作于《与东吴生相遇》之前,即中进士之前。(2)由诗中“新年过半百,犹叹未休兵”可知,诗人仍在愁苦之中。《镊白》一诗当写于892年秋到长安应试之前。综观《浣花集》,诗人最大也是最耿耿于怀的愁是未取功名,而战乱使诗人四处漂泊,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他的正常的应试之路。则其生年至迟应在842年。(3)贯休作《酬韦相公见寄》时七十三岁,韦庄至少应比他小十岁,才会有“天心”与“临山一丈”之别,即使按夏先生所说此为恭维韦庄之言,也是这样。不至像夏先生所推,贯休只比韦庄大四岁。况且,“天心”是先从韦庄诗中出现,贯休又拿来与自己作比较的,并无刻意恭维的迹象。由此看来,韦庄生年既不能定在836年,也不在849年,而应该在其间的某一年。那么具体应该在哪一年呢?如果按贯休《酬韦相公见寄》一诗所供信息把韦庄年龄推为比贯休至少小十岁,则其生年至早应在842年。综合以上三点,韦庄生年应在842年。
韦庄生年定在842年又可以作为他曾被王建夺妾的一个佐证。关于韦庄有姬被王建夺去一事,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源自杨湜《古今词话》:“庄有宠姬,资质艳丽,兼善词翰,王建闻之,讬以教内人为词,强庄夺去。庄追念悒怏,作《谒金门·空相忆》云云,情意凄怨,人相传播,盛行于时。姬闻之,遂不食而卒。”另一种认为是附会,夏承焘先生持此说,根据有二:(1)按夏谱,韦庄入蜀已62岁,未必有此事;(2)韦庄诗有悼亡姬、独吟、悔恨、虚席、旧居五首,全唐诗注云:“俱悼亡姬之作。”曾昭岷先生根据“才闻及第心先喜”,“六七年来春又秋”,以及韦庄为西蜀掌书记在中进士之后第七年,推断韦庄及第后纳妾,共同生活六七年后在西蜀任掌书记时被夺妾,悼亡姬诗与王建夺妾并不矛盾。此推断较有说服力。(详见《温韦冯词新校》前言部分)这里韦庄生年定在842年,则纳妾在53岁时,被夺妾时应为60岁,可为曾先生作一佐证。
齐涛先生考证韦庄生年过程中还有一个小问题。诗《寄薛先辈》:“悬知回日彩衣荣,仙籍高标第一名。”检徐松《登科记考》(中华书局1984年版)。韦庄及第前五十年中,薛姓状元仅咸通三年(862)薛迈一人,可定此诗作于是年。(任海天先生与曹丽芳女士也持此说。)然此说看似合理,却与韦庄诗也有矛盾。《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中有句云:“郗堂流桂影,陈巷集车音。”及“惭闻纡绿绶,即候挂朝簪。”可知诗当作于薛迈及第后不久,即咸通三年的初秋。而同时诗《同旧韵》云:“方愁丹桂远,已怯二毛侵。”则分明是中年人的口吻。这一点无论对于齐涛先生的生于849年说还是夏先生的836年说,都无法相合。所以还要把这三首诗的写作时间归回到韦庄庚子年再到长安应试时期。而且,《登科记考》和《状元大词典》都显示,咸通三、四、五年和乾符四、六年状元失考,无法证实薛姓状元不是在其中某一年。
这样我们就可以重新整理出一个韦庄人生旅程的大致脉络:生于842年,862年21岁步入科考之路。这一时期曾游五陵:“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忆昔》)落第后携家迁往虢州并置下产业。877年再赴长安应考,879年38岁落第,有“已怯二毛侵”之叹,后游江南。894年53岁时中进士,既而纳妾。901年春60岁为西蜀掌书记,其间被夺妾。910年69岁卒。
【参考文献】
[1]李谊.韦庄集校注[M].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2]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徐松.登科记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韦庄寓居虢州考论[J].文学遗产,2004,(6).
[5]韦庄移居虢州再考辨[J].文学遗产,2007,(1).
【作者简介】许保松(1978- ),男,安徽亳州人,广西师范学院2006级古代文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