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漫谈女子裹足

作者:杨 雪




  【摘要】在旧中国,女性以一双畸形的脚来获得社会的认同。然而缠足完全是违反了生理正常生长的一种畸形行为,那么这种奇特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得以迅速传播甚至得到女性群体的认同的呢?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对此的反映又如何呢?文章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女子裹足;权威与潮流;耻辱与解放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婚姻女神,是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向我们展示出人类社会最初是以女性为尊,这段历史即被史学家、考古学者称为母系社会。那时年长有经验的女性是家族的长者,她们负责部落的大小事务,在部落中拥有绝对的权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步入到父系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无情,决不因感情而丧失理智,从此女性成为了附属于男性的劣等公民(在家从父、结婚从夫、夫死从子),即使有些女性可以妇随父、随子尊荣,但这种富贵安乐也是一种附属关系。因为她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旦离开了男性的庇护就无法生存,所以女性必须学会讨好男性,以男性的好恶来衡量自己。这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关于妇女审美趋向和标准的“顺应时代和时尚潮流”的变化。笔者试以裹足为例进行分析。
  关于中国女子缠足始于何时,在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没有任何记载。我们只能从民俗书籍中查找,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南北朝;二说源于唐朝;三说源于五代,经过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学者们普遍倾向于后者。(《漫议裹足》阙翰香)李后主政治失意,寄哀思于文藻舞乐,当时宫中有宫嫔窨娘,艳丽善舞,后主甚喜爱,“乃命做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窨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著素襪行舞莲中,迥旋有凌云之态。”实为跳舞时有婀娜之态——这实是后世缠足之起源。
  自从李后主始作俑后,此风尚渐从宫中传到民间,历经宋元明清,其中有断有续,南宋朱熹时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延续前朝习俗,强制逼迫女子裹足。满清入关后旗女也渐渐“效颦”,以裹脚为美。顺治、康熙、乾隆皇帝都曾下诏禁止女子缠足,违反者罪及父母家人,旗女才得以保存其天足。而汉族女人裹脚没有停止,反而成了“拜脚狂”。
  那么缠足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其所带来的后果又如何?在一篇传教士的文章中有如下细致淋漓尽致的记载:“女孩儿通常到了五六岁脚就要用绷带缠住,不再让其自由生长,才能长成达官贵人喜欢的样子。这样一来,裹住的脚只能在脚踝处生长,脚后跟肉多的部分被往下和往前挤压。整只脚就由一条长绷带紧紧缠着,从脚踝到脚趾尖,再从脚趾尖绕到脚踝处。不难理解,这一过程抑制了正常的血液循环,妨碍或者可以说是完全阻碍了脚的正常生长。变小了的脚趾头自然地(说得准确些是不自然地)蜷缩到一块儿,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扭曲到足底。紧裹着的双脚就这样无法向外正常生长,与此同时,人的体重无限制地增加。这给双脚极大的压力。于是,脚变得十分窄小。脚背不自然地突起,即形成脚踵后部的那块骨头被迫向下生长。双脚就这样被紧压着塞进一只又短又窄的鞋中,缩成一点;有时还用一块小木头放在鞋底以帮助脚后跟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这样,人就像是立在脚趾尖上,脚后跟则比脚趾头高出1~2寸。而脚后跟却可以超出鞋后跟向后、向上延伸。因此,一只实际长为4~5寸的脚可以轻易地伸入三寸长的鞋里。(《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建社会》林立强)
  以上介绍了缠足的具体做法和过程,传教士的描述真实且细致,缠足完全是违反了生理正常生长的一种畸形行为,从生理学角度看,缠足违背了生理的自然成长,使人的双脚在人为的作用下朝着后天的缺陷方向发展,是一种荒谬的行为。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使得双脚的发育完全变形而不再具有自然美的意味,可以说是惨无人道的。但这种传统在中国却被延续了上千年,甚至被女性所接受推崇。高飞记《见不得人之今昔》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小脚妇女,故意将脚露在盘了腿的膝盖上以示炫耀;脚稍大的妇女局促地将一只压在臀下的脚往底下压了又压,又将一只膝下的脚用袄襟盖了又盖。另有甘肃《庆阳通讯》记载,旧历二月二日为陇东之社火,据当地人讲,社火日纯粹就是妇女之小脚竞赛会。就拿陇东西峰镇为例,从旧历元宵节起倒二月初止,西峰镇数十里之妇女早晨起来精心打扮一番,身着华丽衣裳,有钱人家以车马当步,穷人家妇女则在家人陪伴搀扶下蹒跚而至。到达目的地后,一字排开坐于街市两旁店铺门前,展示其小脚。脚小、尖、瘦、软、正者,必沾沾自喜,仿佛夺得状元般。真是滑稽可笑,而作为现代的读者则怜其不幸怒其不争。
  很难想象一双扭曲变形的双脚,有什么美感呢?为什么那么多男人会有恋脚癖?为什么那么多女人趋之若鹜?缠足之苦既为母亲身所亲受,为什么给女儿缠足最积极最尽心者却是母亲呢?(1)满足男性的政治需要:男性既然成为社会的主导,就视女性为其附属。封建社会男人妻妾成群,把女性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皇帝拥有妃嫔的数量和其权利一样不容他人超越,可见这些男性已经把女性当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但此物又区别于彼物,因为她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她们希望自己和男人一样自由翱翔、驰骋疆场。但这与男人的愿望是大相径庭的,此时,男人们发现裹脚可以使其柳腰纤步、娇柔可怜、弱不禁风、举步维艰,无法在外面任意驰骋,减少了男性的担忧。因此便大肆地鼓吹之倡导之。可以说女性的裹脚不是偶然,而是男性对女性约束的必然。只不过是必然现象以裹脚这种偶然现象出现了罢。妇女要遵从以男性为中心的关于审美趋向和标准的“顺应时代和时尚潮流”的变化。(2)区分贵贱利于婚配:窅娘作俑缠足始,自天子之家传入士大夫之家,后贫家之女也纷纷效仿,以为这是贵族女子的特权,把缠足看成是身份的象征。那么,缠足之苦既然已经为母亲所感受,但为女儿裹脚最坚决的莫过于母亲,原因就在于,由于男人政治的需要及一些文人的推波逐流使小脚女子成了男子择偶的标准,“娶妻要娶小脚女”成为社会普遍的风尚,家徒四壁的人也以能够娶到小脚女为荣。 “有家之女,无论品貌如何,先将两脚裹得整整齐齐,方不致误在家中”。据说当时有人说一句“好大脚”比骂娘还难听。(《记三十年亲北京男女之修饰》)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殖民者用尖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古老封闭已久的大门,在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同时也给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随之,也有一些国人走出国门,看到了不同于中国的奇风异俗,把它介绍回中国。在历史的记忆中,主张废弃妇女裹足是中国近代有关妇女解放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一步,这是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男性启蒙思想家及先进女性的历史功勋。
  无论西方传教士还是中国的男性启蒙思想家都把女性的裹脚当成是中国落后的耻辱标志。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利用传媒宣传缠足之害,成立教会女校首开放足风气,成立各种不缠足的团体。不论其最衷意图为何,但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给中国封建沉闷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如: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温在厦门倡议成立了第一个“戒缠足会”,但影响最深的是在上海成立的“天足会”,会长是立德夫人,她随丈夫在中国整整生活了20年,几乎走遍了中国南方的所有通商口岸,她组织妇女参加集会,向妇女宣传废除裹脚恢复天足。拜访中国大员李鸿章,张之洞等官员,企图得到他们的支持。天足会规定,“凡入会者皆应释放家中妇女之足,且于他日永不再裹女子之足,也不娶缠足女子为媳。”天足会还在全国很多地方设立分会,由各传教士夫人负责。在立德夫人及其他传教士的努力下,“天足会”一直坚持公开活动,直到20世纪初,它始终是不缠足运动的主力。西方传教士给中国人带来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并在中国引发和推动了女权运动。(《穿蓝色长袍的国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维新人士接过了“废缠足”的接力棒,从士绅到封疆大吏,从洋务派到资产阶级维新派,能够接受新思想的人,都对缠足进行了讨伐。其中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都是废缠足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同时,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开始出现,他们成为在国内最先批觉悟的女性群体,她们组织团体,创办女报,大力鼓吹妇女解放,成为时代女性的杰出代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当时社会掀起层层波澜。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也有劝诫缠足的文书“至汉人妇女率多缠足,行之已久,有乖造物之和,此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谕,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1912年3月,孙中山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劝禁缠足文,“缠足之俗,由来殆不可考……切切此令。”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都对女性的解放有过重要的启迪作用。
  时至今日,裹脚现象早已经随着小脚老太太的仙逝而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再次谈及裹脚似乎是一种笑谈,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女性已经走出家门在社会各行各业中从事工作。巾帼不让须眉早已经不是空谈。天下事贵自然,不贵造作,人之情行其易,不行其难。(《履园丛话》钱咏)
  
  【参考文献】
  [1]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2]马庚存.中国近代妇女史[M].青岛出版社,1995.
  [3]姚灵犀.采菲录[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4]刘慧英.遭遇解放[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5]张莲波.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历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6]阿绮波德·立德著,刘云浩,王成东译.穿蓝色长袍的国度[M].中华书局,2006.
  
  【作者简介】杨雪(1982- ),女,吉林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