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语言

作者:胡 琼




  
  三、网络文化
  
  由于网络语言的这些特点,它已经不再只是网络交际中的用语了,它已经跨越了网络这个平台,向其他的平台发展流行。如:《偶和偶MM·网络表情书系》第一辑共四本,以偶和偶MM为主角,广泛收集因特网上流传甚广的网友帖,以及网文风格迥异的原创作品,并加以嘉宾式的社会学点评和网友式的跟帖,从而呈现给读者那些“先酷起来”中国人的生活自传和情感告白。其中包括长相不是过错的男女故事,痛并快乐着的爱情故事等等。除了各式各样的网络故事,此书系还有一大特色,就是贯穿各篇文章中的网络表情,为了强化自己的爱憎感受,网友在BBS、聊天室和QQ上约定俗成使用了一批新字眼和词汇,并配上有趣的小图标,并迅速成为年轻人中的“炫一族”和“拇指一族”。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猪八戒日记》、《理工大学的风流往事》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运用网络语言为特色之一的网络文学在文学出版界掀起过大波,冲击着人们对于语言和文学的传统观念。并迅速地在文学界和出版界占有一席之地,可见,网络对人们的生活的改变有多么的巨大,它已成为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在我们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新世纪的最先锋的生活和语言活力。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来到了我们面前,它是当代面向世界的汉语语言文字迅速发展的推动力。网络文学的作者将自己的创作加入其中,形成新的文本方向,真正实现作者、读者身份的双重化、交流的一体化。它将实现从单纯的文字文本到图文并茂、文字声音并举,文字和动画同行等新的超文本创作和欣赏方式的转变,使网络文学不仅仅是读的文学,同时还可能是听的文学、看的文学。“超文本”文学将把作品的写作和阅读带入一个全新的境域。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增订二版),1997.
  [2]张虹.对申小龙文化语言学的认识[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
  [3]付晶.从文化角度探析网络交际语言的风格特征[J].决策探索,2007,(4).
  [4]程正宇.对网络语言的认识[J].咸宁学院学报,2007,(4).
  [5]袁险峰.网络语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J].安徽文学,2007,(5).
  
  【作者简介】胡琼(1983- ),女,湖南宁乡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06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
  

[1]